孫玉帥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言簡意賅地向我們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書讀得多,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會寫得好,筆下就會生花。
新課標強調(diào)在習作中運用積累的語言材料,實現(xiàn)讀寫結(jié)合,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培養(yǎng)學生習作的興趣與自信心,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我們班學生的古詩詞積累量特別大,4 0 % 的學生能背誦5 0 0 多首古詩詞,其余的學生也能背誦3 0 0 多首,同時他們也有豐厚的現(xiàn)代名篇閱讀量,是學生們五年的積累,雖然只是單一的背誦,但至少“讀書已經(jīng)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
在平時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我常常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或沒有東西可寫,或表情達意不夠流暢、準確、生動,不是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和語言經(jīng)驗,而是對自己積累的內(nèi)容缺乏深刻的認識,知識要形成心理現(xiàn)象才能運用自如,得心應手。
古詩詞積累不單是知識的積累,更是一種思想認識的積累、文化的積累?;谶@樣的實際,我在教學中對古詩詞進行了歸類整理,也就是“主題積累”,寫景的古詩詞可以按春夏秋冬、山河日月、江河湖海、風花雪月等進行主題積累,抒寫個人憂思的古詩詞可以按愛國情、鄉(xiāng)情、親情、友情等進行主題積累,還包括:勵志類詩詞、關(guān)于明月的詩詞等二十幾個主題。每周開發(fā)一個小主題,挖掘古詩問和現(xiàn)代文的關(guān)聯(lián),
對修辭方法的積累(比喻、擬人、夸張、對偶、雙關(guān)等)?例如①閱讀李白的《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焙髢删洳捎昧藬M人的手法,寫出了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皟伞?、“相”二字把人和山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只有”兩字更突出了詩人對山的喜愛。②閱讀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寸草心”,以小草比喻游子,以春天三月的陽光來比喻慈母的恩惠。說明慈母的厚愛,兒子是無以報答的。
對表達方式的積累(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①閱讀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人只選取了野草、斜陽、飛燕三種景物進行描寫,而把對歷史盛衰興亡的感慨,寓情于景,讓人思而得之,含蓄有味。②閱讀朱熹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第一句敘事,第二句寫春天萬物更新,第三、四句抒情,贊美春光無處不在和作者的熱愛之情。
對表現(xiàn)手法的積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閱讀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蓖ㄟ^對環(huán)境氣氛的極力渲染,表現(xiàn)出詩人的悲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
首先,每周按主題積累過后,布置學生圍繞小主題的積累寫作文,不限制字數(shù)、不限制體裁可以是詩詞的仿寫、可以是現(xiàn)代文、也可以是紀實作文、散文等,不變的要求是中心明確,選擇的材料要有利于表達中心。學生完成作文后,進行驗收,主要從作文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語言三方面來衡量,優(yōu)秀的作文在班級展示一周。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學生的作文能力明顯提高了。
1 、作文中不在是只用名言警句式的開頭,而能將詩詞的內(nèi)涵與現(xiàn)實生活情景相聯(lián)系。
學生作文:《雨》
雨是有靈性的,她似乎總能順應人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庇晔菧厝岬模罢匆掠麧裥踊ㄓ?,吹面不寒楊柳風?!庇赀€是妖艷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泵慨敽鋪砼R,于是便更向往那“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钡挠崎e。這幾句話抓住了雨的特點而且都不相同,但效果更妙的在于排比的句式表達出來。
2、從古詩中受到啟發(fā),巧妙安排文章結(jié)構(gòu)。
唐詩《春江花月夜》中,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贊美了大自然奇麗景色。把對閨婦?對游子的同情擴大,與對人生這里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jié)合起來,形成一種優(yōu)美的意境。詩中所有的內(nèi)容都是一景物描寫作為鋪墊,也叫做以環(huán)境描寫作為基礎(chǔ)。這類詩給學生很大的啟發(fā)。
在以“身邊高尚的人”為中心內(nèi)容寫作文時,學生選擇了”冒暴風雨送同學回家”這件事情來詮釋中心,通過這一行為和途中二人對話的描寫來展現(xiàn)人物的高尚品質(zhì)。這位同學很會安排文章的結(jié)構(gòu),在文章的開頭部分用大量的筆墨來描寫天氣,交代了環(huán)境,為下文作鋪墊。
例如學生作文《考試之后》:下課了,同學們都興高采烈地出去玩耍了。我呆呆地坐在座位上,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我看著卷子,一個個紅叉叉就像在咧開大嘴嘲笑著我。心里頭好像被它們一刀刀割開,難受極了。怎么辦呢,我為什么考得這么差呢?回家爸爸一定會罵我的。怎么辦呢?我全身上下就像掉進了冰窟窿,渾身都涼透了。想起自己以前上課不專心,想起同學們學習的時候自己光顧著玩耍,想起家里放了一堆的玩具和滿身灰塵的作文書……眼淚就忍不住一滴一滴地落了下來,怎么止也止不住了。
在作文中,先交代了環(huán)境,其實是對自己考試失敗的暗示,利用環(huán)境暗示自己的心理活動。從大環(huán)境到小環(huán)境都是為表達中心服務的。學生的想象力也很豐富。(我看著卷子,一個個紅叉叉就像在裂開大嘴嘲笑著我;全身上下就像掉進了冰窟窿,渾身都涼透了)這些想象的部分,合乎現(xiàn)實的情景,不是憑空的想象。
以上例子是先寫環(huán)境,為下文做好鋪墊,接著再寫人物,有利于中心的升華。在學生的作文中,也有環(huán)境描寫與人物描寫交替出現(xiàn)的情況,只要根據(jù)表現(xiàn)主題的需要,做到”適時”、“適當”,就會寫出好的作文。
其次,無論是古詩文的積累,還是現(xiàn)代文的閱讀,都重視學生讀寫結(jié)合,提高讀書效率,“不動筆墨不讀書”,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應該把讀書筆記作為作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效率,我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個積累本,堅持要求學生摘錄所閱讀文章的好詞、好句、好段,寫讀書筆記,或?qū)戦喿x感受。通過訓練,學生的詞匯量增加了,寫作素材豐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同時重視仿寫訓練。主要是指導學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礎(chǔ)上用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或者真實的感受,借鑒別人的寫法,寫出富有個性的文章。有一組題為“知己”的文章,共三篇,從不同角度、不同國度向我們描述了邂逅知音的快樂與幸福。在學生讀懂原文,體會到文章主要內(nèi)容,弄清文章所表達的中心后,指導學生學習文章中語言的運用以及表達方法的突出特點,找出自己生活中與范文相類似的事進行仿寫,寫出自己實際生活中的真情實感,從而達到逐步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學生學習寫文章是一種綜合訓練,構(gòu)思、動筆、修改等環(huán)節(jié)固然重要,可在此之前的材料積累作用更大。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實際證明,作文優(yōu)秀的同學總喜歡讀書且讀書較多,同時特別重視優(yōu)秀文章、段落的點滴積累?!白x是吸收,寫是表達?!?郭沫若說:“胸藏萬匯憑吞吐, 筆有千均住翕張”,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在積累的同時,積累文化,積累精神,打好文學底蘊。因為很大程度上說,素養(yǎng)緣于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