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清
因為從事教育工作的原因,對于生活中很多和教育相關的場景和話題我會非常敏感。最近身邊發(fā)生的兩件事,就使我對家校合作這個話題產(chǎn)生了更多關注和思考。
第一件事和幼子上幼兒園有關。記得他剛入園時,我曾經(jīng)對老師在家長群中發(fā)布的略顯頻密的任務安排有些不適應,甚至產(chǎn)生抱怨情緒。直到有一次,我送完幼子在幼兒園教學樓走廊里參觀,看到窗臺上各式各樣的花盆里,家長帶來的玉米、土豆、洋蔥等都“長”出了眼睛、嘴巴、耳朵,還“露”出了笑臉,原本普普通通的食材經(jīng)過精心裝扮后,竟然變得充滿生機。那一刻,我的內(nèi)心除了感動和感慨,還隱隱產(chǎn)生一些內(nèi)疚和遺憾。心想,老師做了這么多事,怎么不讓我們這些家長知道呢?
第二件事源于一次聚會時的聊天。堂弟在郊區(qū)的一家校外培訓機構做教師,因此接觸到大量參加文化課補習的學生。我問他,這些補課的孩子成績都很差嗎?為什么會那么差?堂弟告訴我,據(jù)他了解,大部分參加補習的孩子成績確實很差,但根源不是差在能力上,而是在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上。從他們補習的那些內(nèi)容來看,但凡在學校認真學習,成績不會差到那種程度。我當時就在想,對于這些孩子的真實學習狀態(tài),學校和家長到底了解多少?家長和老師是否就此進行過深入溝通并采取相應措施?
應該說,家校合作是個由來已久的話題。不可否認,當前很多中小學校在這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部分學校面對家校合作,依然處于不愿做、不會做、做不好的狀態(tài)。面對信息時代的挑戰(zhàn),如何讓家校合作走向“日?!敝敝磷呦颉吧疃取保廊皇且粋€亟待解決的問題。就筆者看來,家校合作要想走向“深度”,至少要在以下幾方面引起重視。
首先,要認清家校合作的必要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擔當。誠然,當前大部分學校對于家校合作抱著開放的心態(tài),但也有學校擔心這會影響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因此帶著一定的抵觸心理。然而從古至今,越來越多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都表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各有優(yōu)長和短板,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二者相互協(xié)作的結果,單靠一方面的力量難以成就一個完整的全面發(fā)展的人?;诖耍瑢W校一定要認清家校合作的必要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擔當。
其次,要及時捕捉家長需求,提升家校合作的針對性。在家校合作中,學校除了要做好“規(guī)定性動作”,還要能夠及時捕捉社會熱點問題中蘊含的教育因素,針對家長群體中的普遍需求及時進行引導和幫助。如北京市朝陽區(qū)垂楊柳中心小學一位老教師,發(fā)現(xiàn)所任教班級的學生升入三年級后,很多家長都悄悄給孩子報了課外文化補習班。她就利用家長會契機,分析了孩子參加課外文化補習班進行超前學習的弊端,并通過課堂實錄讓家長了解課標要求和自己的教學設計,還指導家長通過親子閱讀、親子社會實踐等方式,引導學生愛上閱讀,豐富精神體驗。在這位老師的堅持下,她帶的兩個班幾乎沒有學生再報課外文化補習班,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沒有受到影響。
再次,要綜合運用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手段,提升家校合作的實效性。以家校溝通為例,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學校既要靈活運用QQ、微信等現(xiàn)代技術手段,提升家?;拥募磿r性和互動性,也要認識到家長會、家訪等傳統(tǒng)方式在家校溝通中不可取代的價值,并且充分加以利用。如浙江省杭州市公益中學潘志平校長自2002年起堅持每個月給家長寫一封親筆信,根據(jù)自己的教育感悟和教子經(jīng)驗,提醒家長在不同時間點關注孩子的不同需求。同時學校還針對家長回信中反映出的普遍困惑,組織專家、校長、學生、家長四方會談,共同聚焦問題的解決?!坝H筆”的魅力拉近了學校和家長的距離,真正架設起家校溝通的橋梁。
最后,要推動家長的深度參與,實現(xiàn)家校雙方共贏。在家校合作過程中,學校不應僅僅把家長作為外部資源加以利用,還要對家長進行有效“反哺”,使其在深度參與家校合作中獲得成長。例如: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星河實驗小學要求每個孩子的家長在六年中完成60小時的學校義工服務,同時開設“星河家長時間銀行”,家長志愿者將參與學校公益服務的時間存進去,當自己遭遇困難時就可以從中支取“被服務時間”。該校還成立“滿天星”家長學校,通過定期開展論壇、講座等活動,鼓勵家長參與學習,并將學習情況計入家長學分。當學生六年級畢業(yè)領取畢業(yè)證書時,所有家長也可以領取到“滿天星”家長學校發(fā)放的48學時結業(yè)證書,真正達到了讓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的目的。
(編輯?孫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