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建 趙素珍
內(nèi)容摘要:欲圖難,則易矣;欲為大,則小矣。天下之難事,作于易;天下之大事,作于細(xì)。抱怨以德,待人以誠;謹(jǐn)慎做事,坦蕩做人;功高蓋世,謙和恭敬;勤于修養(yǎng),終不為大,一生無難矣。身在人道,心在天道,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清靜自然,正大光明,以復(fù)歸無極大道,是謂大有作為。以不自大,成其大;輕易許諾,必寡信;多行易事,必多難。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悖道離德,枉費法身慧命。
關(guān)鍵詞:老子 道德 無為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圖難乎,其易也;為大乎,其細(xì)也。天下之難,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于無難。[帛書·63章]
行人道,維持寄身之需,有為而有以為,故必有機(jī)心,必有私欲;圣潔之精神,無為而無以為,光明正大,清靜自然。是以,人類為人處世,性命雙運。以無為之心,行天下;以無私欲之心,盡人事;以無貪婪之心,品味人生,是謂動中有靜,亂中有序,忙中有定;為而無為、事而無事、味而無味,既不失命,亦不失性。不帶個人私欲,不雜個人成見,不動機(jī)心;客觀公正,頭腦清晰,光明正大,從而做人穩(wěn)、謀事成、品味真,是謂有為而無以為。依此而行,成大而無難。
不論大小、多少、得失、毀譽而不貪、不嫌;不挑、不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抱怨以德,寵辱不驚,則不失根本。驚濤駭浪,處事不驚;寵辱毀譽,寸心不亂;是非人我,清靜安然。心在道,身在德,順之于自然,和之于天地,何難之有?
1.天地之道:自強(qiáng)不息,利而無害;厚德載物,生而不有,不居其功;無為、無事、無味;無大小、多少,無為而有以為,反成其大。
2.無極大道:清靜自然,正大光明,生生不息,其性不改,周行不殆,無為而無以為。大相無相、大音希聲、大方無隅。
3.人道、地道、天道、太極,域中四大,皆運行演化于無極道場;出于、處于、歸于無極大道。所為之事不同,所達(dá)之境界相去甚遠(yuǎn)。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言:人類,為升華生命而為、而事、而味,即維持寄身之需,又不失本性清靜,依止修行次第而邁向光明大道。行人道為起點;從而人法地;再而人法天;進(jìn)而人法道,最終歸源。
3.1人類之“有為”,行人道,層次有三:
一是有以為,維持寄身之基本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歸屬需求、社會尊重需求、個人價值地位需求。二是無不為,任七情縱六欲,貪婪無度,天下為私。三是無以為,盡己利生,為而不爭。
3.2圣人之“無為”,行無上大道,依道之玄德而為,本性做主,無機(jī)心、無私欲,無妄想分別心,升華生命,層次有二:一是有以為,踐行生命,圓滿人生;自覺覺他,濟(jì)世安邦。二是無以為,覺性圓滿,復(fù)命歸根;同道光,和道塵。
一.以清靜之心,為煩亂之事;以無為之心,行天下大事;以無私欲之心,踐行生命,圓滿人生。
一者,人類行走紅塵,諸物不攪于心;諸事不擾于身;各種欲望誘惑不亂其性,恬淡清靜。故曰: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是謂真為、真事、真味。
何以知此?與道同體與民同心,大公無私,不計較個人是非、人我、得失、美丑、善惡、利害、恩怨、情仇、寵辱、高下、多少,內(nèi)心無掛無礙,正直純潔;胸懷豁達(dá),清心寡欲,故無難矣。
俗云:“無度不丈夫,量小非君子”。抱怨以德,試問何患之有?所謂“文人墨客”,篡改經(jīng)典,妄言“無毒不丈夫”,“度”與“毒”、量之“心量”與“膽量”有天壤之別,一則胸懷寬廣,正大光明,大愛無疆;一則自私自利,聲色狼犬,心狠手辣。一字之改,其心何其毒也。
又如,“禮不下百姓,刑不上大夫”,誤解為對百姓不必有禮,對大官不能判刑。正解為:禮不以百姓為下,刑不以大夫為上。禮儀不分尊卑,一視同仁;刑法,不依官民,一律平等。
所謂“文人大家”,望文生義,害人不淺;文風(fēng)不正,人品使然;行為不端,道德敗壞。
自周滅,老子出關(guān),道德摧危,人類文化根基已動搖,學(xué)術(shù)思想愈加片面。一知半解之所謂學(xué)者,不求甚解,閉門造車,以偏概全,似是而非之語、道聽途說之論、妄自揣度之言,大行其道。更有甚者,視老子《道德經(jīng)》之“清靜”理解為消極、厭世、愚民思想;“無為”:非任私欲妄為,依道法自然而為,以德而行,天下為公。理解為“無所事事,游手好閑,故步自封,落后原始”,用心叵測、無明愚癡矣。
本書闡述:“心物一元,人我一體”,宇宙萬物本體一元論。提出不以對立統(tǒng)一辯證觀點看待宇宙萬物;不以唯心、唯物之認(rèn)識論、方法論,分析研究宇宙萬物;樹立正確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踐行生命,升華生命,圓滿人生,復(fù)歸光明大道。
二者,無私無欲,天下為公,為而不動心,動而不亂志;功成事遂名就身退,心不役于事,事不擾于身;清靜自然,寂然不躁,安止其所;明道見性,物我兩忘,恬淡怡然;正大光明,寵辱不驚,泰然處之,是謂清靜無為。
物欲、情欲熾盛;貪心、妄心濃烈;雜念、妄念紛飛;意惡、分別心作怪,故而人類搶權(quán)奪名,心浮氣躁;貪財好色,膽大妄為;恣情縱欲,為非作歹;情緒無常,心智不定;造作妄為,傷人傷己,是謂有為而無不為。
清靜為本性,和于道;造作為妄心,失于德;作歹為狂妄,迷于性;貪婪為妄念,禍于身。故而大行天下者,“小隱,隱于山;大隱,隱于市?!?/p>
三者,為人處事,內(nèi)心坦蕩,光明磊落。一分恭敬,一分收獲;一分誠意,一分敬仰;一份汗水,一份喜悅;一分智慧,一分希望;一分清靜,一分成就。
以小為大,以少為多;以辱取榮,以德報怨。
君子有容人之量,舉步汪洋,從容大度;視野開闊,心胸寬廣。小人心如針眼,能力小而脾氣大;眼高手低,心在名利,身在懸崖。
二.依道法自然,踐行生命,盡己利生;以玄德自化,升華生命,圓滿人生。
圖難乎,其易也:一則企圖顯擺自己高深莫測,高不可攀,則暴露其淺薄無根;二則真謀大難之事,惟有明道見性,合道同塵,余者皆為易事一樁。
為大乎,其細(xì)也:一則企圖標(biāo)榜自己為天下第一,妄自尊大,獨一無二,則顯露其羸弱渺小。二則真為宏大之人,惟有與天地合一,以虛空為法身,余者皆微小而不值一提。
行多乎,其少也:一則企圖謀天下之財富、權(quán)利、美色為己有,貪婪無底,私欲膨脹,則表現(xiàn)其內(nèi)心虛偽脆弱。二則真行多者,功成事遂名就身退,德行天下,利益萬方;與天地同體,與日月同輝。
一者,人類不可好高騖遠(yuǎn),貪大求洋;老實做人,踏實做事;小處著手,大處著眼。不可務(wù)虛,而抓細(xì)枝末節(jié);不可棄自性于不顧,而損法身慧命。自封偉大,實則渺小;自認(rèn)萬歲,實則早亡。個人主觀意志豈可凌駕于天地、萬民之上。
一則、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未雨綢繆,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抓住根本,舍棄虛榮;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破迷開悟,歸本源。切勿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粗枝大葉,虎頭蛇尾,半途而廢。人道不成,身心具損;天道未聞,命喪黃泉。生命耗盡,本性迷失,大難臨頭。
二則、人道之為人處世,有言:
細(xì)節(jié)決定成敗,態(tài)度決定優(yōu)劣,功夫決定品味。
細(xì)枝末葉能現(xiàn)大匠風(fēng)范;纖毫之間盡顯英雄本色。
凡事預(yù)則立,不預(yù)則廢。
心動不如行動,臨淵羨魚,不若退而織網(wǎng)。
無底之洞,漏盡財寶;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小洞不補,大洞吃苦;無事生非,大亂難為。
因勢利導(dǎo),順?biāo)浦?順逆有時,待機(jī)而動。
三則、輕諾必寡信,常夸??冢酁榉笱?口不應(yīng)心,失信于人。
四則、多易必多難,避重就輕,避繁就簡,逃避現(xiàn)實;小事看不上,大事干不了;謀事不周,計劃不全;方略不當(dāng),眼高手低;單干嫌累,合作怕虧,終將一事無成。
二者,圣人,善心不泯,謙卑待人,靈性如海,功蓋千秋;舍小我得大我,舍大我得無我。終不自大,反成其大。
一則、圣人法天地、任自然,心善淵,事善能、動善時、謀善成,正善治,故善救人,因勢利導(dǎo),循循善誘,而無被棄之人;善救物,物盡其才,人盡其用,而無被棄之財;善成事,手代天功、口代天言,輔萬物之自然;善把機(jī)會,掌握要領(lǐng),事半功倍;言必信、行必果、動必成;善治世,依道而行,以德而為,施以仁政,輔于律法,而無亂世;善治身,修身養(yǎng)性,合道同塵,而成大道。
三則、圣人待易事為難事,做難事從易處下手,故無難事矣;待小事為大事,小心謹(jǐn)慎,一絲不茍,故無大事矣。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舉一反三。故曰:知道之一二,事理融通,則人事可盡矣。
四則、行而不言,為而不爭,利而無害,天地也;無理巧辯,言而無信,爭強(qiáng)好勝,貪婪無底,凡夫也。所辨者,雞毛蒜皮;所爭者,蠅頭小利;所貪者,沉渣污垢。導(dǎo)致人類迷之自性根本,失之天地萬物,毀之暇滿人生;越辯越迷,越爭越氣,越貪越失,越斗越傷。
五則、人心難測,俗云:知人知面不知心。小人之心險于山川;難于知天地。天地陰陽之變、四季寒暑、晝夜更替、風(fēng)霜雪雨,尚有規(guī)律可循、有前兆可察;人心叵測,變化無常,喜怒不定,深藏不露,有四類虛偽之人:一是貌似憨厚,內(nèi)心奸詐;二是外表慈祥,內(nèi)藏禍心;三是表面謙卑,實則驕橫;四是看似謹(jǐn)慎,其實魯莽。
聽其言、觀其行、見其果、尋其親朋,以了解人之大概。有九法以辨其賢愚:一是遠(yuǎn)派而觀其忠;二是近用而試其敬;三是繁亂而察其能;四是猝問而考其智;五是委任而探其信;六是委財而知其仁;七是危難而測其節(jié);八是醉酒而摸其底;九是雜處而識其心。如是者,濫竽充數(shù)、魚目混珠之人,盡漏矣。
圣人位高而謙下、權(quán)重而謹(jǐn)慎、功大而不居、財色名利退避三舍;恪盡職守,鞠躬盡瘁;天下為公,清靜自然。小人則貪名位而驕慢、耍權(quán)謀而狂妄、爭功勞而享樂;財色名利,引以為豪,沾沾自喜;位高權(quán)重,耀武揚威,造作妄為。
清靜無為,心如止水;看破放下,空靈智慧;
心無掛礙,道法自然;紛繁世界,無疏無漏。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
治于未亂,為于未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謙卑處下,濟(jì)世利人;光明正大,天下為公。
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守柔謙和,心包太虛。
(作者介紹:王新建,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xué)中國語言學(xué)院副教授,從事雙語教學(xué)與研究三十余年,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參編教程若干本;趙素珍,新疆大學(xué)預(yù)科學(xué)院副教授,從事雙語教學(xué)與研究,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