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欣
摘要:本文先就推動韓文電影融入韓語課堂的優(yōu)勢進行闡述,隨后針對電影臺詞翻譯、文化背景、翻譯能力等方面的教學問題進行分析,并從作業(yè)布置、自由討論和角色扮演等方面來總結教學策略,以期為提升課堂效率和趣味性提供參考。
關鍵詞:韓語課堂;電影教學
引言
外語教學需要盡可能地向學生輸入可以理解的語言,從而為語言學習營造有利環(huán)境。韓語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可以將電影教學融入到課堂當中,利用韓文電影資源實現直觀教學。此外,語言輸入必須具備趣味性才能夠對學生興趣加以調動,而電影教學恰好符合上述需求。下面便對電影教學優(yōu)勢、教學問題以及教學方式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韓語課堂電影教學的優(yōu)勢
電影通常源自生活,并且影片中很多對白有著生活化的特點。而這種表達形式很難見于規(guī)范的課文當中。比如,電影《朋友》當中便使用了較多的日常用語。此類用法很難通過課本來學習,但卻擁有較強的實用性。同時學生對于這種電影形式的內容也很感興趣。生活中人們說話總是擁有不同的表述習慣和口音,電影則能夠給予學生豐富的、較為標準的自然語言。若學生可以利用電影來學習韓語,便可以更好地為日常交流奠定基礎。
其次,電影一般涉及到較廣的領域,對于學生了解文化背景、掌握用語來說極為便利。這就像課文閱讀當中的“泛讀”形式一樣。比如,電影《愛子》當中擁有很多與家庭和親情的詞匯,而課本則僅涉及較為淺顯的詞匯。通過電影來聯系不同領域的韓語學習,可以更好地協助學習記憶不同性質、領域的詞匯。
最后,電影還可借助演員肢體語言和表情等來調動學生興趣,依靠真實畫面來增強學生韓語學習的直觀感悟。同時語言學習本身便是對文化、思想的學習。雖然有學生能夠較為輕松地掌握相應的詞匯和語法,但其很難利用韓語進行流利交流。究其原因,很多學生對于韓語的認知停滯在語言層面,欠缺交流能力。一般日常用語與說話形式涉及到諸多文化內容和習慣,而中外文化存在的差異性使得韓語學習面對很多困難。因此傳統(tǒng)形式的韓語教學很難契合當前學習需求,教師必須積極利用電影教學等新穎的方式來改善當前教學困境,為提升課堂效率、增強學生交際能力奠定基礎。
二、韓語課堂電影教學方式現存問題
1、聽力能力的問題
對電影臺詞進行翻譯是從韓文電影出發(fā)的一種教學形式。該形式主要以聽、理解為核心。根據語言學相關理論,以內容理解為核心目標的語言課需要擁有一套契合學生特點的聽力體系。播放電影的聽力訓練雖然能夠一定程度地提升理解和翻譯能力,但由于欠缺配套的習題訓練,很難引導學生針對重點語句進行學習。此外,該方式一般需要利用韓語翻譯相關內容,因此可能占據較多的課堂時間,影響韓語學習時間,很難提升課堂效率。這種方式被動性較為明顯,不僅要求學生將中心放在理解所聽內容上面,又需要關注翻譯,導致學生聽力過程顯得手足無措。
2、了解文化、社會背景的問題
學生通過觀看電影能夠獲取較多信息,但就文化層面來說,若單純地利用韓語電影來介紹韓國文化或者是社會背景便顯得較為局限。由于學生可能會將更多精力放在電影情節(jié)上面,所以可能會不自覺地忽略背景知識。此外,若電影情節(jié)無法對學生興趣加以調動,學生也便失去了探究背景知識的原動力,效果可能還不如普通的影像資料。比如,為對韓國傳統(tǒng)的說唱藝術進行講解,教師便選取《西便制》這部電影,但由于部分學生對這種較為傳統(tǒng)的文化不感興趣,便不愿觀看,課堂效果也便很難契合預期。再加上很多電影課堂將更多的時間放在了電影翻譯上面,很少有時間對相關背景進行講述,也便無法幫助學生獲取該部分知識。
3、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
部分教師為了強化學生在韓語翻譯方面的能力,一味地設置不同翻譯內容,但效果卻乏善可陳。若教師直接進行翻譯,便不能調動學生思維,使得學生在翻譯時總是出現依賴感,無法提升其翻譯能力。若教師放任學生自由翻譯,當他們面對語法或或者語序干擾時便可能很難排除,使其出現畏難情緒,對其后續(xù)翻譯和表達產生影響。
4、臺詞背誦方面的問題
機械式地背誦電影臺詞極為單調,并且課堂氛圍會較為死板,無法對學生興趣加以調動。再加上電影臺詞相較于課堂內容來說有著較強的差異性,后者內容較為規(guī)范,而電影臺詞必須隨著行動或者是表情語言等來變化。因此若脫離奠定盲目地背誦臺詞便欠缺前后聯系,使得臺詞背誦顯得較為生澀,導致學生出現厭倦情緒。
三、韓語課堂推進電影教學的有效方式
1、作業(yè)布置
對于韓語課堂來說,練習聽力必須具備較強的目的性,讓學生以確定的目標為導向展開學習,從而更好地提升課堂效果。例如,教師可于課前讓學生多讀臺詞,但不用要求他們記憶,只需要對當中的常用語、關鍵詞匯等進行篩選,從而明確課程的重點。此外,教師還需要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先介紹相關內容,促使學生產生一定的印象。隨后介紹相應的單詞、句型。待課堂結束之后,教師還應布置合理的任務,比如通過網絡來了解電影背景、核心人物以及中心思想。結合電影寫下自己喜歡的臺詞等。
電影選擇方面需要教師以學生認知和興趣為導向進行,并且電影內容應足夠健康,有著較為豐富的信息和良好的價值,從而更好地吸引學生。若電影內容較為復雜并且詞匯用法難度較大,學生便很難提起興趣,激發(fā)自身的求知欲。若電影太過容易則很難對學生注意加以調動,學習效果也便很難契合預期。
2、自由討論
當電影放映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就電影主題進行自由討論,表述自身想法。自由討論可以給予學生更多了解、訓練韓語的機會,確保學生通過交流來應用韓語,并激發(fā)其興趣。這種方式能夠克服單純聽力帶來的乏味感,更好地提升學生自身聽說能力。
3、角色扮演
教師需要結合課程進度選取電影片段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例如,可以讓他們利用已有知識設計劇本來表演,也可利用電影臺詞來表演。前面活動可以消除電影原聲,根據自己的電影內容的理解來設計臺詞;而后者則是播放聲音,讓學生對電影人物的表情和動作進行模仿,從而激發(fā)其學習興趣,為強化教學效果奠定基礎。
總結:總之,推動韓語電影融入課堂當中能夠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但是教師需要明確這種方式伴有的諸多問題,并從作業(yè)布置、自由討論和角色扮演等方面來總結教學策略,為提升課堂效率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楊蕊.淺談韓語電影對技工院校韓語聽說教學的促進作用[J].職業(yè),2017(10):75.
[2]李忠敏,鄭偉.韓國文化課程中電影導入式教學法初探[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05):143-144.
[3]邱海春.高職院校韓國語聽力教學中的問題及電影與韓語聽力教學[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15):157.
[4]高靜.韓語詞匯教學改革探索——以韓中常用同形異義漢字詞為中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07): 350-351.
[5]楊薇.電影在韓語視聽說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高職學報,2012,14(01):50-52.
[6]韓妮娜.韓語課堂的電影教學方法初探[J].科技信息,2010(24):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