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代
我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特別是在使用新教材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使我深切感到:課程的對象實施者都是活生生的人,在人性中普遍存在著需要被肯定,被任可的成分,正如哲學家詹姆士所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這就是人性?!?/p>
建立在人性基礎上的教育就是教育者本著肯定人、相信人的教育思想去理解、任可、賞識、鼓勵人,所以作為課改教師的我來說,在對學生德育教育上,也就有了一些不同的做法:
一、采用情感滲透法“調節(jié)學生的心態(tài)”
我在教育事業(yè)上已三十多年,我常想:人們將我們教師比作園丁和蠟燭,那么我們又何嘗不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呢?我們教師應該讓每個學生在擁有強健體魄的同時,還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例如:學生杜文博,個子不高,目光中總流露出對人的不信任,他還不團結同學,不思進取。我對他嚴厲評比后,他不但不改,反而與我有抵觸情緒,難道學生不怕老師,難道我的工作方法不正確,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反思,我改變了原有的工作方法,開始以心理教育為切入點,以塑造其健康心理為最終目標。此后,我利用課余時間與他交流,探討什么樣的學生是好學生,怎樣做一個受歡迎的人等,班級的一些重要活動,我都鼓勵她參加,并對他說:“老師對你有信心,相信你會做得很好?!睗u漸地他安靜了,輪到他值日,教室總是打掃得很干凈,學習成績也明顯提高,尤其在公開課上,他的回答總是很有條理,迎的聽課教師的好評。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上周他在家和弟弟玩耍,弟弟用鉛筆把他的眼睛劃傷,看著他的眼睛用藥布包著,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覺得他很可憐。在課堂上,我十分地去關注他,發(fā)現(xiàn)他累了,我就讓他在桌子上休息一會兒,每到這時,他都向我投來既感激又親切的目光......
我覺得教育無小事,往往一件成人看不上的小事,對孩子卻可能有一生的影響,所以我以為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教師必須面對的一個新課題。
二、利用情境讓學生去體驗、感悟,從中受到教育
我覺得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內部和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他們需要教師利用這樣的生活、學習壞境去尊重、平等、寬容的對待他們。使他們在有效的環(huán)境中使自己的情感得到震撼,從而有所體驗,有所感悟。
(一)利用當時當地的環(huán)境進行教育
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使我感到最難管也最難教育的要數單親離異的孩子,單親離異家庭由于父母感情不和,孩子得不到健全的愛。因此,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隨時間的推移,內心的行動會逐漸轉化為外在行為上,最明顯的要數我班張旭同學。記得前幾天,我班學生丟了5元錢,一個學生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張旭以前就偷東西,準是他拿的?!彪S后,我經過調查錢確實是他拿的,我當時真想把他爸爸叫來狠狠的地說他一頓,但我又一想,他爸爸經常棍棒教育他,他是個可憐的孩子,如果此時告訴家長,他肯定躲不了皮肉之苦。課下,我把他單獨叫到辦公室,給他講了盜竊犯的成長軌跡,但對張旭起不了多大作用。我心里非常清楚,對于這樣的學生需要馬拉松式的戰(zhàn)爭。前些天上微機課時,王老師放在桌子上的鋼筆丟了,我班學生又都把目光投向張旭,我想:“張旭在同學心里愛拿別人東西已經有了很深的烙印,只有用事實去改變同學們的看法?!闭谖覟殡y之際,王老師找到了鋼筆。我就此來教育全部同學,告訴他們不要隨便冤枉人,并表揚了張旭同學。從此以后,他在班級的表現(xiàn)得到了同學們的好評,上課積極發(fā)言,班級的活搶著干??匆娝母淖兪刮腋械剑呵榫辰逃木薮笞饔茫處熞獪蚀_及時地把握情境這塊天地,運用巧妙恰當的方法去改變每一個學生。
(二)利用教材中的情境進行教育
新課程中的教材都是具有一定情境的內容的,我認為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好這部分教材,使學生在學習興趣昂然之時,從中得到德育的滲透。
現(xiàn)在的教材中有許多內容體現(xiàn)愛,有表達師生的愛的課文《春天的雨點》,有表達母子之愛的《媽媽的愛》,有表達父子之愛的《爸爸和書》,有表現(xiàn)偉大母愛的課文《媽媽的葡萄》。
記得在教學《爸爸和書》一課時,當學生被爸爸為了給孩子買書卻把坐公交車的錢花去了,只好大雪走回家所感動時,我靈機一動,讓學生猜測一下這個男孩在學校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學生?學生中百分之九十五的學生認為他是一個懂事、愛學習、紀律好的學生,我又順機問:“你看咱們班誰的紀律差些?誰不懂事呢?”同學們都紛紛向紀律差的學生投去了目光,此時那幾個同學臉紅了,很不好意思地低下頭,為了使全班同學都受到教育,我又提議進行一次交流活動,題目是《窮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這下同學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也使我看到了,聽到了課堂上不知道的事情,同學們有的說有錢家的孩子在和我們玩游戲時,很耍賴,有時我們不愿意和他玩,他就給我們小食品吃,讓我們給他玩。還有的說他們在家里不聽家長的話,把父母當做傭人呼來換取,聽到這里令我心頭一震,覺得現(xiàn)在的孩子在家嬌生慣養(yǎng),思想活躍,模仿能力強,簡直是“小大人”,使我意識到,不教育是不行的!當天下午我就利用一節(jié)課時間對全班學生進行一次德育教育,我采用了辯論式的形式來進行的,通過一節(jié)課的辯論,同學們都意識到窮人家的孩子有志氣,愛學習,富人家的孩子缺少的是不努力,不求上進的精神,經過我的一番講解后,使學生意識到了人生最大的財富不是金錢,而是知識,知識是打開智慧大門的鑰匙,從而學生下決心今后一定要努力學習,取得更優(yōu)異的成績,將來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理想。
使我清楚地意識到語文教材內容不就是一個情境教育的陣地嗎?教師要靈活地去運用這個育人“藍本”。
三、給個性學生發(fā)展的機會,減輕學生學習壓力
當我還是學生時,我的老師稱呼學習不好的學生為差生,參加工作時,強調不能說差生,只說后進生。在課改的今天,“后進生”依然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體現(xiàn)不出人文的關懷,要稱“希望生”。稱呼的不斷改革,說明了不應把提高學生文化成績作為唯一的目標,要讓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發(fā)展,才是我們所追求的,所以我特別關注每個學生的不同發(fā)展,不同愛好,不同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出的不同性格,在我的課堂要給他們個性張揚的舞臺。
例如:數學課上,我每次都給思維敏捷,有分析能力的同學去前面講解的機會,給好同學幫助學困生的機會,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在一節(jié)課中都有所收獲,滿足了學生在同學面前表現(xiàn)欲望,使他們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在語文課上,盡量根據學生愛好不同,給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如:學完一篇課文,愛好畫畫的同學,給課文附上美麗的畫面,愛好創(chuàng)作的同學,給課文附上美麗的是詩歌。
這樣以來,使學生都找到了自己的閃光點,而且在生與生交流中,又互相起到促進作用,久而久之,使學生感到學習是新穎有趣的,產生愿意學習的愿望,同時,也使學生的身心能健康的發(fā)展。
四、利用班隊會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
每周班隊會內容除了學校規(guī)定的內容外,我還根據班級隨時出現(xiàn)的情況,學生思想狀況有所改動與補充。
如:討論一下應該怎樣與人談話或交流?講一講你的進步?說一說你的新發(fā)現(xiàn)?一節(jié)課給你帶來的感受?等等我認為這樣的內容是發(fā)生在學生自己身上或身邊的事,他們會很感興趣的,愿意去說、去交流、去表現(xiàn)、去表達,只要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調控好,我想學生在思想教育下,也能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總之,對學生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不能盲目地去追求結果,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要隨著學生年齡、心理、心理的改變去捕捉一些學生想要的教育,這是我們教師今后要探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