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芳
(中國地質大學 長城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國食用菌物種資源豐富,2017年中國食用菌產量達3 600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70%以上[1],到目前為止,在中國,食用菌栽培品種高達70多種,以香菇、平菇、木耳、金針菇、草菇等最為常見,諸如白靈菇、杏鮑菇、茶樹菇、真姬菇等較為稀有的品種則更受市場青睞,成為中國食用菌產業(yè)新的利潤來源。
作為綠色食品,食用菌日益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成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同時食用菌具有較高的藥用保健價值,具有抗癌、抗菌、抗病毒,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降血脂、抗血栓,健胃消食,止咳平喘,調節(jié)免疫的功效。因此,對于食用菌的國內外需求旺盛。
食用菌定義為可供人類食用的大型真菌,即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質(或膠質)子實體或菌核類組織并能供人們食用或藥用的一類大型真菌[2]。研究的食用菌數(shù)據(jù)均來源于UN Comtrade數(shù)據(jù)庫,根據(jù)6位HS編碼,食用菌可以分為13種類別,見表1。其中前十類食用菌歸類為HS 07類農產品(食用蔬菜、根及塊莖),屬于未經加工類食用菌,后三類食用菌產品歸類為HS 20類農產品(蔬菜、水果、堅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屬于加工類食用菌產品。
表1 食用菌HS編碼Tab.1 Edible fungi HS code
2013年~ 2017年中國食用菌出口數(shù)量及金額見表2。
表2 2013年~2017年中國食用菌出口數(shù)量及金額Tab.2 Number and amount of edible fungi exported in China in 2013-2017
由表2可知,出口量從2013年的46.3萬噸增長到2017年的52.59萬噸,出口額從2013年的25.56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36.83億美元。雖然2014年、2015年出口量呈負增長,但是出口金額始終呈上升趨勢,尤其是2017年出口量和出口額均呈兩位數(shù)增長,表明世界市場對于中國的食用菌需求旺盛。
本文運用國際市場占有率(MS)、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shù)(RCA)、顯示性對稱比較優(yōu)勢指數(shù)(RSCA)、貿易競爭力指數(shù)(TC)測算中國食用菌出口國際競爭力。
國際市場占有率,指一國某產品的出口額占世界該產品的出口總額的比例,用以測算一國某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是衡量國際競爭力的最直觀、最方便、最常用的指標,i國在j產品出口方面的國際市場占有率(MSij;%)公式為:
式中:Xij為i國j產品的出口額;Xwj為世界j產品出口總額。
根據(jù)聯(lián)合國商品貿易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庫數(shù)據(jù),代入公式測算出的2013年~2017年主要食用菌出口國國際市場占有率見表3。
表3 2013年~2017年世界主要食用菌出口國國際市場占有率Tab.3 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of the world’s leading edible fungi exporters in 2013-2017
由表3可知,中國的食用菌出口世界排名第一,MS從2013年的49.3%逐年遞增,到2017年達到59.71%,占世界食用菌出口總量的將近60%。荷蘭、波蘭兩國的食用菌出口在世界也占據(jù)了較高份額,加拿大和意大利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在2%左右。
用來衡量某國在某產品出口方面是否存在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一一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shù)(RCAij)公式為:
式中:Xij為i國j產品的出口額;Xit為i國全部產品出口總額;Xwj為世界j產品出口總額;Xwt為世界全部產品出口總額。若RCA>1,表明具有比較優(yōu)勢;RCA<1則為缺乏優(yōu)勢,RCA取值越大比較優(yōu)勢越大。
2013年~2017年主要食用菌出口國RCA指數(shù)見表4。
表4 2013年-2017年世界主要食用菌出口國RCA指數(shù)Tab.4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of the world’s leading edible fungi exporters in 2013-2017
由表4可知,中國食用菌出口額居于世界首位,但是通過RCA指數(shù)測算,波蘭的RCA指數(shù)全球第一,盡管從2013年~2017年指數(shù)呈逐年下降趨勢,但是仍然穩(wěn)居世界首位;中國排名第二,2013年~2017年中國食用菌RCA指數(shù)一般都在4以上,只有2015年為3.95低于4,表明中國在食用菌出口方面具有較強優(yōu)勢;荷蘭的RCA指數(shù)排名第三,略低于中國;加拿大RCA指數(shù)在1左右徘徊,說明具有比較優(yōu)勢,但不明顯;意大利RCA指數(shù)低于1,說明不具比較優(yōu)勢。
由于RCA指數(shù)在1兩邊具有不對稱性,使兩側數(shù)據(jù)無法進行有效比較。為使RCA指數(shù)對稱,將其范圍縮小在[-1, 1]之間,把RCA指數(shù)調整為顯示性對稱比較優(yōu)勢指數(shù)(RSCA),RSCA指數(shù)具體公式如下:
RSCAij計算結果介于-1和1之間。RSCA趨近于零時,說明i國j產品的比較優(yōu)勢接近平均水平;當RSCAij>0時,表明j產品具有比較優(yōu)勢,競爭力較強,并且越接近1競爭力越強;當RSCAij<0時,表明j產品處于比較劣勢,競爭力弱;指數(shù)大小與比較優(yōu)勢大小程度呈正比。
根據(jù)表4的RCA指數(shù),代入公式,得到RSCA指數(shù)見表5。
表5 2013年~ 2017年世界主要食用菌出口國顯示性對稱比較優(yōu)勢指數(shù)Tab.5 Revealed symmetric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of the world’s leading edible fungi exporters in 2013-2017
數(shù)據(jù)顯示的結論與表4的結論基本一致。波蘭RSCA指數(shù)居首雖然略呈下降趨勢,但始終保持在0.8左右;中國排名第二,在0.6的基礎上略有上升;荷蘭與中國RSCA指數(shù)接近,2016年以后略微下降;加拿大RSCA指數(shù)為0,且呈波動狀態(tài);意大利RSCA指數(shù)為負值,且較為穩(wěn)定。
貿易競爭優(yōu)勢指數(shù)(TC)能夠用來反映某國與世界市場上其他國家生產同一種產品時,該國出口產品是否具有競爭優(yōu)勢,其公式為:
式中,Xi為i產品出口額;Mi為i產品進口額。TC指數(shù)取值范圍介于-1和1之間。TC=0時,表示該國i產品出口競爭力為中等水平,進出口額相等;TC=-1時,表明該國i產品出口競爭力弱,只進口不出口;TC=1時,表明該國i產品出口競爭力強,只出口不進口。將TC指數(shù)取值進一步細分,當TC>0.8時,說明出口競爭力強;當0.5 2013年~2017年主要食用菌出口國TC指數(shù),見表6。 表6 2013年~ 2017年世界主要食用菌出口國TC指數(shù)Tab.6 Trade competitiveness index of the world’s leading edible fungi exporters in 2013-2017 由于中國食用菌出口額穩(wěn)居世界第一位而進口額相對較少,所以TC指數(shù)接近1,競爭力極強,接近只出不進;波蘭其次,競爭力也較強,出口遠遠大于進口;荷蘭具有較強競爭力;加拿大具有競爭力;意大利的食用菌出口雖然在世界排名靠前,但是進口遠遠大于出口,因此不具競爭力。 通過對中國食用菌出口國際競爭力進行測算,得到的結論是中國食用菌出口的國際競爭力較強。從中反映出來的問題是中國雖然是世界食用菌生產第一大國、出口第一大國,卻并不是出口強國,中國食用菌產業(yè)的經濟效益和發(fā)展水平均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因此,必須清楚認識中國食用菌出口中面臨的問題[3]。 中國食用菌菌種雖然豐富,但是出口仍以香菇為主,其他食用菌品種如平菇、金針菇、茶樹菇、羊肚菌等產量小。此外,出口市場集中在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亞洲地區(qū),制約了中國食用菌產業(yè)的長遠發(fā)展。 中國食用菌出口以鮮食或干制為主,整體加工水平不高,加工程度低,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產品少。根據(jù)表1對于食用菌的分類,2017年中國加工類食用菌出口額為6.03億美元,未加工食用菌出口額為30.80億美元,加工類食用菌占比僅為19.56%。 中國雖然已經制定并實行了《食用菌菌種管理辦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16)來規(guī)范食用菌的產品質量、技術標準、生產標準,但是中國在食用菌病蟲害防治、農藥殘留等方面的標準與世界標準仍存在較大差距,出口企業(yè)在對于進口國食用菌標準缺乏了解的情況下,如果無法達到進口國標準,將會遭遇技術貿易壁壘,導致出口受阻[4]。 依托“一帶一路”倡議,開辟食用菌出口新市場。由于食用菌生產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因此,食用菌企業(yè)可以實行“走出去”策略,幫助這些國家建立食用菌工廠,提高當?shù)鼐用駥τ谑秤镁恼J識,促進當?shù)鼐用駥τ谑秤镁男枨蟆?/p> 加大研發(fā)投入,將食用菌的用途由傳統(tǒng)的食材拓展到休閑食品領域。例如,江中食療牌猴菇酥性餅干通過將猴菇菌加工成餅干,極大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通過廣告宣傳,使得產品深入人心。由于食用菌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除了可供餐桌美食之外,應該積極開發(fā)食用菌的藥用、保健價值,提煉食用菌的營養(yǎng)成分和活性物質,將其加工成為附加值高的保健品或者中成藥,提高食用菌的利用效率,提升食用菌出口的經濟價值。 由于目前中國現(xiàn)行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16)與世界標準存在差異,因此需要按照國際標準加快完善食用菌產品出口的檢測標準;規(guī)范食用菌育種、栽培、加工、銷售和進出口行為;規(guī)范食用菌從業(yè)人員的產銷活動;限制劣質菌種及食用菌產品出口;提升中國食用菌出口產品質量,實現(xiàn)中國食用菌出口貿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3 中國食用菌出口面臨的問題
3.1 出口結構較為單一,出口市場集中在亞洲地區(qū)
3.2 缺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產品
3.3 遭受技術貿易壁壘
4 提升中國食用菌出口國際競爭力的策略
4.1 積極開拓新市場
4.2 進行產品精深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
4.3 對接世界標準,規(guī)避技術貿易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