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要:本文利用編碼表對電影《邊境殺手》中的暴力內容進行分析,考察其暴力內容的性質對象、表現(xiàn)手法等,試圖通過內容分析法來解讀暴力內容在表現(xiàn)影片主題和增添影片魅力時的具體作用。
關鍵詞:暴力;內容分析;緝毒;邊境殺手
一、電影《邊境殺手》簡介
“Sicario”,中國大陸譯名《邊境殺手》,是一部由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者丹尼斯·維倫紐瓦執(zhí)導的犯罪驚悚片,于2015年9月18日在美國上映。
此片劇情精彩,演技精湛,以僅僅3000萬美元的制作成本匯集了頗豪華的制作陣容,攝影指導羅杰·狄金斯更有13次奧斯卡最佳攝影提名加身(包括本片),影片配樂則由著名冰島音樂人約翰·約翰森擔綱制作,堪稱視聽盛宴。
二、電影《邊境殺手》之暴力內容分析
(一)背景及意義
丹尼斯·維倫紐瓦作為好萊塢目前最炙手可熱的新一代導演風頭日盛,而奠定其業(yè)界地位的作品正是《邊境殺手》。此片甫一上映,好評如潮,博得制片公司信任的維倫紐瓦才得以進一步在大制作大IP電影中擔任導演施展才華。
《邊境殺手》的上映標志著觀眾在選擇好萊塢的“作者電影”時又多了一個可以信賴的品牌。
選擇該片進行內容分析,除了它在電影業(yè)界的重要意義之外,也考慮到其獨樹一幟的風格化敘事。緝毒這種必然涉及到暴力場景的題材,已無數(shù)次被古往今來的導演拍作爆米花動作電影。而維倫紐瓦與編劇泰勒·謝里丹一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片中的暴力場景相對不多但頗顯水平,始終牽動著觀眾心弦,在女主角的被動視角之下更顯別致風味。
(二)概念界定
暴力是電影最重要的主題之一。暴力內容存在于各式各樣的影片之中,并在吳宇森橫空出世之后被提升到“暴力美學”的高度。20世紀60-70年代是暴力電影的興盛期,此后,暴力元素也深入地滲透到各種類型片之中(汪獻平,2007)。對暴力的概念界定首先需要與其在政治語境中的定義作出明確區(qū)分。胡然在2014年提出的對暴力的概念界定“運用肢體或工具,以對生物(一般指人)構成肉體上的痛苦、傷害或損害為目的的威脅或行為”更顯簡介明確,本文即采用此概念。
三、暴力內容分析結果
《邊境殺手》實際時長(除去片頭片尾)為114分37秒。其中暴力場景共11個,總長度21分54秒,占全片時長的19%。
(一)暴力場景參與雙方特點
盡管編碼表中將暴力雙方分類為警匪和利益沖突者,然而事實上片中所有暴力場景均為警匪斗爭?!袄鏇_突者”分類之所以存在,是因為警察團隊中有一人為事實上的毒販(亞歷桑德羅),他受雇于警方,參與打倒毒梟作戰(zhàn)。他也是警方扶植的毒品界新秩序的領導人。作為一部緝毒背景的犯罪驚悚片,這種暴力參與雙方的特點有一定獨特性。
54%的暴力場景中有女主角的參與,除影片開場6分鐘的一場戲之外,女主角全部以一種受排斥的旁觀者身份參與其中。而90%的暴力場景都有亞歷桑德羅的參與,并均為一種沉默寡言而擔當重任的形象。
所有暴力場景的壞人一方均為與毒販相關者。
(二)暴力場景的施暴性質
72%的暴力場景并非為絕對的正義與邪惡之間的斗爭,反而有亦正亦邪的成分。傳統(tǒng)意義上代表正義的警察一方在片中處處體現(xiàn)著算計與狠毒,對于任務細節(jié)和真正目的遮遮掩掩。不同于弘揚個人英雄主義的傳統(tǒng)好萊塢商業(yè)片,本片中的善惡界限略有模糊。
(三)暴力場景的傷害種類
54%的暴力場景涉及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虐待、刑訊在內的身體傷害暴力場景在本片中占據(jù)了相當大的比例。
四、分析總結
本片女主角FBI探員凱特由英國演員金球獎得主艾米莉·布朗特(Emily Blunt)飾演,這是一個重要且有趣的角色設置,她在并不了解實情的情況下被派到了邊境上的特工小組。堅信自己可以參與任務維護正義的她,卻發(fā)現(xiàn)自己始終處于邊緣甚至被忽略的狀態(tài),最終她成為了一個在組織內觀察審視并想要探索真相的角色。這種“觀察審視”卻恰恰是導演給我們提供的一個獨特視點:在這群如狼似虎的男人之中,暴力血腥已麻木得似家常便飯,世界并非非黑即白,善惡標準早已不復存在,特工小組與毒梟團伙之間的博弈已接近一場最本能的強者生存的戲碼。與女主角的正義感相比,其他緝毒特工們的道德底線顯得相當之低。片中警方在動用暴力時,觀眾能明顯感覺到其中一些暴力手段與固有認知中的“毒販會用”的手段非常相似。這個世界對于堅守正義道德標準的凱特來說卻無比陌生與震驚,作為唯一的女性,還自帶理想主義屬性,當她一步步看清楚所處環(huán)境的殘酷真相時,她的世界幾近崩塌。這種“沒有正義只有利益”的主題,或許觀眾早已耳熟能詳,但在本片中這種利益是美國政府所試圖建立的毒品世界新秩序,在女主角的旁觀下這一主題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帶給了觀眾別樣的體驗。
在丹尼斯維倫紐瓦所特有的個人風格中,“冷靜”恐怕是最突出的一點。片中的暴力內容也處處體現(xiàn)著冷靜與克制,在緊張如《精神病患者》、沉重如《星際穿越》的配樂映襯下,凱特射出的一槍一彈、亞歷桑德羅插入毒販耳朵的手指、吊在立交橋下的受害者無頭尸體都顯得格外令人恐懼。這也造就了本片絕妙的氛圍。
參考文獻:
[1]柯惠新,王錫苓,王寧.傳播研究方法[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2]汪獻平.暴力電影:表達與意義[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