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吉日木吐
摘 ?要:信息技術融入了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技術,而這些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出圖文并茂、聲像結合、清晰直觀的教學環(huán)境,充分調(diào)動了小學生的多種感官,給小學生帶來了優(yōu)美的視聽享受和新鮮感。本文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總結了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幾點看法,與大家共勉。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教學;融合;多媒體
信息技術融入了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技術,而這些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出圖文并茂、聲像結合、清晰直觀的教學環(huán)境,充分調(diào)動了小學生的多種感官,給小學生帶來了優(yōu)美的視聽享受和新鮮感。其獨特的“全方位、多視角、多層次、多變化”的主體演示功能,使一些傳統(tǒng)手段下難以表達的教學內(nèi)容,或不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能生動、形象、新穎、直觀地展現(xiàn)出來,有利于小學生形象思維的發(fā)展,讓小學生在愉悅中感知意,感悟情,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完成知識的吸收,這樣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就大大提高了,在語文課上獲得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強了,學習的興趣也相應產(chǎn)生了,這些都是過去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所不能比擬的。利用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思路會比以往更加清晰,小學生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所有這些都有利于小學生認識、理解、把握語文課堂所講的內(nèi)容。而且,在整個過程中會大大拓寬小學生的思路,讓他們的視野更加開闊,思想更加解放,真正達到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可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小學生在全神貫注中愉悅身心、激發(fā)靈感,求得最佳的創(chuàng)新狀態(tài),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同時,信息技術的應用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運用于教學活動之中,對每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都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認識、不斷提高的過程。一個優(yōu)秀的多媒體課件往往傾注了教師的大量心血。在完成課件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查閱相關資料,通過大量的信息篩選工作,制作出如投影片、錄像、動畫等形式的多媒體課件。這個過程使得教師會有更多、更高層次的收獲。
如何把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教學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呢?根據(jù)我的教學實踐和聽取其他教師的公開課,總結以下幾點個人看法與大家共勉。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嚴格把控多媒體課件的質(zhì)量
很多人認為,一堂課如果沒有用到網(wǎng)絡,或者只用了幾分鐘的計算機,那肯定不是一堂好課,甚至形成“無多媒體課件不成公開課”的局面。而有的多媒體課件,也只是簡單的文字和幻燈片,完全是印刷教材的電子化。更有甚者,只是從網(wǎng)上下載一個課件,符不符合自己的學生也不管,結果課堂上問題層出不窮。事實上,信息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手段,而不是目的,推進信息技術的應用并不是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通過信息化達到更好的教學和學習效果。技術用的好壞是看其是否用得恰當,在于質(zhì)而不在于量。
還有很多教師在制作課件時無原則地增大教學密度,令小學生應接不暇。雖然計算機多媒體在教學中可將聲音、圖像、動畫集成一體,能充分調(diào)動小學生的多種感官來獲取相關信息,并在設計者的優(yōu)化組織設計下,增大信息傳播速度,調(diào)動小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益。但一堂課如果內(nèi)容太多,進度太快,小學生就很難集中注意力,呈現(xiàn)的信息切換過于頻繁,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及時地轉移。忽視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而一味加大教學密度,即使圖文聲情并茂,小學生也會手忙腳亂,顧此失彼。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科學地融合信息技術與小學生認知規(guī)律,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使用的課件要重視啟發(fā)性原則,并給小學生留出時間去思考,安排適量的活動讓小學生去領悟。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制作適合自己學生的課件
聽公開課經(jīng)常會看到很多教師制作的課件大而全,面面俱到,有時一堂課還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其實,設計課件時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課的重點、難點上,每一堂課突破一、二個難點,只要真正能把教師感到難以講清楚的問題用多媒體特有的優(yōu)勢講清楚就可以了。刪繁就簡,制作出適合自己學生的課件才是最好的課件。
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要過分依賴課件
很多教師認為要把信息技術整合到自己的教學中,首先就要有非常完美的課件。他們花大量的時間在課件制作上,把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過程以課件的形式固化起來,它幾乎包括教師所能想到的和所能表達的所有內(nèi)容,就像一篇電子教案,以至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了“教師-課件-學生”的教學方式,從而割裂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直接聯(lián)系。教師在課堂上,走下講臺,注意力全部局限在課件上,手拿遙控器,眼睛瞪著屏幕,口中念著課件上的內(nèi)容。而小學生則盯著不斷變化的屏幕,看著熱鬧,對知識的汲取卻不知所措。這種夸大課件作用,降低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式,勢必將教師和學生淪為媒體的奴隸,制約信息化教學深層次地發(fā)展。教師應該擺脫以課件為中心的怪圈,關注教學過程的設計,使信息化教學課堂內(nèi)容豐富、生動活潑。
還有的教師認為多媒體是萬能的,在課上從頭至尾都用多媒體,對其它常規(guī)媒體不屑一顧。在某些公開課上,我們甚至看到一些教師一堂課下來黑板上一個字也沒寫,更談不上什么板書設計??偟膩碇v,借助多媒體能將抽象物體具體化,微觀物體宏觀化,對教師講授重點和難點是有一定幫助的,但過多的多媒體展示會造成負面的影響。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過分的意境表達,會剝奪小學生的想象力與對優(yōu)美文字的整體感悟能力。再者,教師成了多媒體的放映者,不能發(fā)揮其主導作用,也不能突出小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師生就都被禁錮于多媒體中了。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常學習,勤思考,不斷進步。合理科學地融合信息技術,讓它為我所用,為學生所用,讓小學語文教學插上信息技術的翅膀飛得更高更遠。
(作者單位:內(nèi)蒙古二連浩特市蒙古族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