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趙洪淇
在我有限的認知里,總是覺得“圈”字,無形中給人一種束縛的力,讓人見了生惡,莫名害怕。你看,談及“圈”,就不免讓人想到了“圓”,“圓圈”兩字,不但外形結構相同,更因字面意思相近組成了這并列式詞語。但人家“圓”先生得的是團圓、圓滿、豐盈、周而復始之美意,“圈”先生未免過于陰冷,讓人好不發(fā)憷,“圈地為牢”“插圈弄套”“設下圈套”等等詞語,似乎很難讓人生起好意來,想來“圈”先生亦是憤憤不平,直呼哀哉。
“圈”是會意兼形聲字,會從周遭圍起來之意?!墩f文解字》里講:“圈,養(yǎng)畜之閑也。從口,卷聲。渠篆切。”后清代段玉裁在第一句后做注說:“閑,闌也。牛部曰。牢,閑。養(yǎng)牛馬圈也。是牢與圈得通稱也。”《玉篇》解釋圈:“牢也。”想必也是借鑒如此了。
《集韻》中對“圈”字解釋如下:驅圓切,犬平聲。與棬同。屈木所為,巵匜之屬?;蜃麒?。又《集韻》去爰切,綣平聲。又逵員切,音權。義同。又《唐韻》其卷切《正韻》逵眷切,音倦。這里前面說的,“圈”還是一種屈木做成的飲器,然后又說這“圈”還同“棬”,指的是一種穿在牛鼻上的小鐵環(huán)或者小木棍兒,就是常話說的牛鼻環(huán)。后面就引出“圈”另外的讀音,且聽我說來。
段又在第二句后做注:“考《公羊傳·文十一年》。楚子伐圈。音義云。圈,說文作。而集韻卄五願云圈二同。養(yǎng)畜閑也。類篇圈分出。皆云養(yǎng)畜閑也。疑說文本作。後人改之耳。渠篆切。十四部。”他指出圈、相同,并懷疑說文中“圈”原本就讀juan,只不過是被后人改了而已。《字林》中也說臼萬反,再者,《唐韻》、《集韻》也說:“渠篆切,倦上聲。”又“《集韻》窘遠切,音。義同。又姓。漢有圈稱,撰留風俗傳,避難攺姓卷。又《唐韻》巨萬切《集韻》、《韻會》具願切,韏去聲。與同。地名?!边@里說的是圈讀juan時,有通“眷”,表從屬意思,還有做姓等意,我見《新華字典》還有國名和地名等意,此時juan都是去聲。
以上“圈”都是做名詞詞性,《禮·玉藻》中有句:“圈豚,行不舉足?!贝颂帯叭Α毕壬K于變做動詞用處??吹贸銎湓馐前亚莴F關在柵欄里,后來引申為拘禁之意。因此我想估計這“畫地為牢”與“圈”的淵源頗深?!叭Α弊衷谌缃瘳F代漢語的解釋中除上述幾種意思,還引申出多種:簡單的比如彎曲之意,“圓圈”;用圈做記號,“圈起來”;再深入些的就像區(qū)域、范圍、領域。如“文化圈”“娛樂圈”等所謂“圈子”。還有一種固定格式,“圈”字即代表條條框框類似的這種抽象含義。
隨著歷史的巨輪不斷碾壓,社會時代的隨之變遷?!叭Α弊址旁诂F代,其本意也早已被那些脫離了“面朝黃土背朝天”不再視牲畜為主要勞動力的人們所淡化和遺忘。人們忘其圈意,好像只一昧沉迷于交際圈,娛樂圈,各種燈紅酒綠的圈子,與萬千霓虹做伴,好不快哉。表面看似好像無所畏懼,天地之間任我行,以此求樂,妄求從中獲得別樣的慰藉和輕松。其實在我看來,不過是被這形形色色的“圈”給捆綁束縛住了而已,是以妄求,從而迷失自我。
可這另一方面,這“圈”的確有規(guī)范行事準則的功效?,F代人頗有些急功近利的脾性,膚淺地以身價和權力來區(qū)分你我,借此劃分階級層次,不過耳耳。應善導善誘,順其規(guī)范準則的含義,來建立相應的體制。該做的不該做的本就該渭涇分明,嚴格按照“圈子”的條例來為事做人,把這條條框框不再看做是桎梏枷鎖,而是換個思維角度,將其看做行為處事的準則和圭臬,按其所作所為,不越分毫,觸犯不了善以外的“惡之花”,活得個平安靜樂,豈不美哉。
雖說如此,但細細想來,這各種“圈子”雖規(guī)整,也井然有序。但卻少了一份“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敢于跳出圈子的硬氣吶喊;喜愛“熙熙攘攘皆為利來”,也皆為利往的圈子,每個人的選擇都發(fā)自真情實感,這無可厚非。但就筆者看來,卻是少了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般的剝離喧囂,獨具一格,歸居田園的清閑灑脫與不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似圈在其中,卻是有心涵天地百姓似的胸襟,“受益惟謙,有容乃大”般的氣魄與胸懷。
故生而為人,理應順從天性,不過分受外物困擾,也不受其累贅,樂的自然自在?!叭Α奔聪拗?,“圈”即束縛。望君也能有“仰天大笑出門去”也能有“欲上青天攬明月”的大氣品格,也望諸君早日逃離種種怪“圈”,返璞歸真,回歸本我?!叭Α币彩菧蕜t,亦是規(guī)范。在我看來,這當規(guī)范時的“圈”字,就勿再執(zhí)意破開,故意沖出準則。歸根究底,人是以做為人,是因其心底總有一個底線把守,道德底線也好,其他底線也罷,總得有個圈線在那里,時刻警醒你:什么該做,什么又萬萬不該。做到如斯,才算個“人”字,也即“仁”字。
勿鉆怪圈,及時醒悟;勿進圈套,小心提防;心中有圈,時刻警惕;可圈可點,實為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