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 商飛飛 段振華 唐小閑
摘要:為確定引起荸薺腐爛的細菌種類及其主要生物學特性,從腐爛的荸薺中分離到2株細菌,經16S RNA基因序列結果分析,確定其分別為木糖氧化無色桿菌(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和產氣腸桿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對其生物學特性進行研究后發(fā)現(xiàn),2株腐敗菌生長速度較快;產氣腸桿菌的耐酸、耐溫、耐鹽性較強,培養(yǎng)液初始pH 3.5,培養(yǎng)溫度45℃,或培養(yǎng)液中添加7.5%的NaCl,仍不能完全抑制其生長,而木糖氧化無色桿菌的耐酸、耐溫、耐鹽性則較差;此外,2株菌株對青霉素、紅霉素、鏈霉素及氯霉素的抗性較強,最低抑制質量濃度均高于1 024ug/m1,對慶大霉素、萬古霉素及四環(huán)素的最低抑制質量濃度均低于1 024ug/m1,且產氣腸桿菌的耐受力強于木糖氧化無色桿菌。本研究結果為荸薺貯藏過程中的抗菌防腐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荸薺;貯藏;腐敗菌;鑒定
中圖分類號:$64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440(2019)01-0189-06
荸薺(E/eocharis tuberose),又名馬蹄,屬單子葉莎草科,多年生水生農作物,其肉質嫩白,汁多爽脆,富含多酚類物質,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癌等保健作用。且荸薺性寒、味甘、無毒,具有清熱化痰、生津止渴、消食開胃、明目醒酒等功效,是一種果蔬兼用型的經濟作物。
荸薺主要分布于廣西、廣東、江蘇、安徽等地,其中廣西的荸薺種植面積占全國一半以上,當?shù)睾芏噢r民以種植荸薺作為主要經濟來源。荸薺每年的產量雖然巨大,但是由于采后的荸薺鮮果不耐貯藏,貨架期短,荸薺的季節(jié)性生產還是不能滿足其常年的市場需求,因此,荸薺的貯藏保鮮研究一直是許多科研工作者關注的難題。對于鮮切荸薺而言,在貯藏過程中容易發(fā)生黃化,品質下降,其貯藏方法有涂膜保鮮、熱處理、護色劑、氮氣保鮮等技術,但由于保鮮效果不顯著,資金投入大,營養(yǎng)及安全性受影響等限制,在實際生產中應用較少。而采后的整果荸薺,一般采用傳統(tǒng)的貯藏保鮮方法,如地窖貯藏、陶缸貯藏、堆藏法、細沙貯藏、溶液貯藏等,此類方法簡便經濟,且貯藏時間較長,但不適合荸薺的長途運輸及工業(yè)化生產。因此,尋求經濟、簡便、安全的荸薺貯藏方法,有助于荸薺的精深加工及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荸薺在貯藏過程中逐漸腐爛,與此同時,其中的腐敗微生物得到不斷地生長,研究其中的腐敗微生物,對荸薺的貯藏保鮮具有重要的意義。鮑建榮等曾報道新月彎孢霉(Curvularia lunata)是荸薺莖腐病的病原真菌:顏梅新等曾研究了引起荸薺腐敗的3株病原真菌,分別為根串珠霉(Thiela uiopssp.)、根霉(Rhi zopus sp.)和尖孢鐮刀菌(Fusariumox ysporum Schlecht)。荸薺貯藏期間的腐敗微生物,前期研究的主要對象是霉菌,而對腐爛荸薺中腐敗細菌的篩選鑒定還未見報道。因此,本研究從貯藏期間的腐爛荸薺中分離出一些造成荸薺腐敗的細菌,并進行其生物學特性研究,為開發(fā)新型的整果荸薺貯藏保鮮方法提供理論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與試劑
荸薺從賀州農戶購買。營養(yǎng)瓊脂(NA)培養(yǎng)基購自廣州環(huán)凱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細菌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購自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蛋白胨、NaCl等藥品由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