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勝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通過閱讀,學生可以豐厚自己的語言材料,提高自己的讀書能力,從整體上增強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自身的發(fā)展,為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結合教學實際,筆者簡要談談指導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的幾個方法。
一、繪本引路,激發(fā)興趣
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少,面對長篇的文字,容易產生恐懼及排斥心理,他們更喜歡色彩鮮艷的圖畫,通過欣賞一幅幅精美的圖畫去讀懂故事內容。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可以把繪本閱讀引入課堂。
繪本的故事情節(jié)很簡單,主要以圖畫為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圖畫的表現(xiàn)力,在簡單的文字中展開學生無窮的想象。如筆者教學《彩虹色的花》繪本課,繪本中講述了彩虹花把自己的花瓣送給需要幫助的小動物,和別人分享快樂的故事。課上,筆者把繪本上的畫面還原成故事,讓學生邊觀看圖畫邊聽故事。這樣的閱讀,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學生的審美情趣也得到了提升。
后來,每到周一繪本課時,學生都會擁到筆者跟前問:“老師,今天講什么繪本故事呀?”由此可以看出,學生特別期盼每周一次的繪本閱讀課。
繪本這么受學生的歡迎,我校又為每個班配備了100多本繪本讀物,每天學生在午餐后都積極地借閱自己喜歡的圖書,這樣,又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增長了他們的知識。
二、巧用多媒體,促進閱讀
學生在學校的課間、繪本課、午餐后有了充足的閱讀課外書的時間,那么放學回家后還能否堅持進行課外閱讀呢?這是筆者新的思考。
平常,筆者總讓學生把背誦課文的過程用音頻的形式上傳到班級微信群中,那么學生閱讀課外書的活動能否也拍成圖片或視頻上傳到微信群呢?于是,筆者先與家長溝通,得到家長的認可,由家長配合,每天把學生讀課外書的圖片和視頻上傳到班級微信群里。不過,成效并不是太好,上傳的視頻星星點點,也總是固定的七八個學生時不時地上傳。
直到期末考試完的那天下午,我班尹懷杰同學將他背詞語接龍的視頻傳到班級微信群里,這1分50秒的成語接龍令師生們眼前一亮,也讓群里的其他家長十分震撼。剛剛一年級的學生就讀了這么多的成語,而且記得這么熟練,著實令人佩服。筆者就用尹懷杰同學的例子幫家長分析、引導,得到了家長的認同。大家掀起了讀書的熱潮。從期末考試后的第二天開始,幾乎每天都有家長把孩子讀課外書的視頻傳到班級微信群中,形成模仿效應。
三、經(jīng)典相伴,擴大積累
上學期開學初,我校為每班準備了四本書——《中國古詩詞名句選編》《漢字像一幅畫》《詩意通州》《長征的故事》,筆者利用每天午餐后的時間讓學生閱讀。筆者覺得還不夠,就把之前制作的小學分類古詩詞的PPT發(fā)給了家長,并告訴家長現(xiàn)在正是學生記憶力的最佳時期,一定要利用閑暇時間,讓學生背一背。然后,利用每天的早讀時間讓能背下來的學生到前面來帶著大家讀,再把學生帶讀古詩的情景拍成視頻傳到班級微信群里。這一做法得到家長的一致贊同。
筆者結合學校之后發(fā)給每班的《弟子規(guī)》《小學生必背經(jīng)典詩詞120首》,利用早讀、午餐以及放學路隊的時間進行“背一背”的活動。并且每周進行一次“詩詞大賽”,來展示學生的背誦成果。這樣,學生既積累了詩詞,又提高了閱讀經(jīng)典的興趣。
筆者又以學校開展“讀經(jīng)典,塑品行”《弟子規(guī)》誦讀活動為契機,在班內組織配樂讀、拍手讀、唱一唱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豐富學生的積累。
四、課前展示,享受閱讀
經(jīng)過以上閱讀方法的應用,我班學生越來越愛讀書。在放寒假前,筆者為學生設計了課外閱讀書單,開展“閱讀共成長”假期讀書活動,利用假期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讓學生邊讀邊嘗試學習寫閱讀日記,即從書中摘抄好詞好句,并試著寫一寫所讀故事說了什么事,在讀讀、寫寫、畫畫的過程中提高學生說完整話、寫完整話的能力。這樣,學生在豐富了課外知識的同時,又享受了閱讀帶來的快樂。
為激發(fā)學生更大的閱讀熱情,展示學生假期的閱讀成果,這學期開學后,筆者在班級里又開展了課前三分鐘和好書推介活動,學生走上講臺把自己的假期讀書心得講給同學聽,把自己喜歡的書介紹給同學。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同學間的閱讀交流也豐富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