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思靜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推進,以及教材組成內容方面的變化,新形勢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核心素養(yǎng)理念,讓數學貼近生活、充滿樂趣,使學生愛上數學,同時在數學課堂上獲得知識。教師要把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核心素養(yǎng)理念貫穿數學教學活動始終,提高教學活動的互動性和激勵性,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為此,本文從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入手,分析原因,提出建議,為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做進一步的研究探索。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
2011年版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核心素養(yǎng)有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共十個, 為各階段的數學教育教學指明正確的發(fā)展方向。作為人民教師的我們,應該與時俱進立足新時代,認真貫徹落實核心素養(yǎng)理念,積極改進課堂教學和激勵學生學習,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貼近生活、充滿樂趣,使學生愛上數學,同時在數學課堂上獲得知識。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鑒于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經驗對教材內容的熟悉程度使用新教具的熟練程度、對學生的了解程度等多方面原因,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較為突出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教材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是學生學習新課程的好朋友,按照新課標改革的要求,小學數學教材內容隨著變化,有推陳出新的調整,有對教學內容的完善,促進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促進學生進行更好的學習。這些新要求的出現(xiàn),有一些教師沒有深刻領會新課改的核心素養(yǎng)理念,沒有認真研究教材內容的新變化,仍然使用傳統(tǒng)方法教學,導致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有效性不高。
(二)教學方式單一
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的長期影響下,教學一直都是以講授式的方式為主的教學方法,導致課堂氛圍沉悶、師生互動少,無法發(fā)揮學生的數學思維。
(三)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為目的,沒有立足于學生有差異的實際情況,做不到因材施教,用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提高不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極大影響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二、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策略
(一)更新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
核心素養(yǎng)理念,是對素質教育的進一步要求,要實現(xiàn)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必須從更新教學理念開始,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新的探索實踐。首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摒棄傳統(tǒng)教學理念,按照新課標要求,積極導入核心素養(yǎng)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拓寬學生的數學視野,讓學生增加學習興趣,學到更多數學知識,進而實現(xiàn)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其次,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加強師生的互動交流,營造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研究探討,開展積極的教與學,高度融洽的課堂活動。再次,教師在教學評價反思等環(huán)節(jié)中,要積極發(fā)揚民主,倡導學生積極發(fā)言,說出對數學教學的個性化意見,教師吸納合理意見建議調整教學內容,實現(xiàn)課堂教學有效提升。
(二)提出猜想,培養(yǎng)數學思維
科學家牛頓曾說:“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fā)現(xiàn)?!睌祵W教育家波利亞也認為一個好的數學家,首先必須是一個好的猜想家,并提出:“在數學教學中必須有猜想的地位?!?/p>
比如,在探索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3的倍數的特征”這一課時,筆者出示數字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驗證。第1列數“53、76、203、289、529、883”中6個數的個位都是3的倍數,它們能否被3整除呢?學生通過驗證,發(fā)現(xiàn)猜想存在錯誤,就會產生疑惑和不解,從而有了探索求知的愿望。這時,筆者出示第2列數“6、24、225、357、69、483”。第二列的數能被3整除嗎?指導學生認真觀察這列數的特征,有什么想法?接著指出:一個數是否被3整除,只看個位是不準確的,也與數的排列順序毫不相關。在筆者的啟發(fā)下,學生能做出如下猜想:1.可能與各位數的差有聯(lián)系;2.可能與各位數的和有聯(lián)系等猜想。筆者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驗證,這樣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三)適時使用教具,培養(yǎng)模型思想
感性與理性的互相結合,有利于人類快速認識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所以隨著數字的廣泛使用,慢慢出現(xiàn)了數學模型,幫助人類解決現(xiàn)實問題。例如,筆者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長方形周長”時,在構建周長公式這個數學模型時,首先讓學生在格子上數出長方形的周長,根據周長的概念,學生迅速得到長方形的周長。在這個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導入長方形的特征,最后得到結論——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四)數學教學生活化,培養(yǎng)應用意識
通過展現(xiàn)數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運用價值,讓學生去解決實際問題,在實踐中掌握數學知識。如,在教學“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時,筆者安排了這樣一段導語:小朋友,你們身體上存在很多有意思的數字比,如你們將拳頭滾一周,滾的長度與腳底尺寸的比約是1:1,腳底長與身高的比大約是1:7……知道這些有趣的比有許多用處。比如,你到商場買襪子,只要將襪子在你的拳頭繞一圈,就會知道這雙襪子是否適合你穿;你們的警察叔叔,一旦發(fā)現(xiàn)罪犯的腳印,就能推測罪犯的身高;通過這些身體里的數字比,從而引出了新課——比例的學習,讓學生懂得數學就在身邊,這樣,他們很快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學習新知識的情境中來。
(五)及時評價,營造教學氛圍
及時評價是課堂活動不可或缺的內容。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價值主要是真實展現(xiàn)學生學習的歷程,起到改進教學、激勵學生的積極作用,希望得到教師的表揚和同學的肯定?!睂W生獲得激勵性評價越多,其積極表現(xiàn)自我的行為也越多,師生情感的共鳴就越大,數學課堂教學氣氛更加活躍。
總之,根據核心素養(yǎng)理念,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務必需要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探索實踐,努力尋求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不斷地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桂麗.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幾點做法[J].教育學文摘,2014(07).
[2]劉世芳.讓數學思想成為學生的核心數學素養(yǎng)——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滲透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6(1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