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含教學點)教育信息化裝備覆蓋率達100%,互聯網接入率達100%,全部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優(yōu)質資源班班通和教師網絡空間人人通;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有機融合逐步加深,機器人、STEAM教育等信息化創(chuàng)新教育項目在試點學校得到了應用……這是近年來,定州市教育信息化的一份成績單,也是定州教育的一張“名片”。
強基礎,構建共建共享大環(huán)境
定州市牢牢抓住教育信息化優(yōu)先發(fā)展不動搖,追求更大范圍的網絡互聯互通,全面帶動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方式的變革,力求實現更廣泛意義、更高層次的數字化教育。到目前,已累計投資1.98億元,建成智慧教室3052個、錄播教室304個、教師電子備課室550余間,全市所有學校(含農村偏遠學校及教學點)教學班建成智慧教室,信息技術課基本達到一生一機,教師辦公人手一機;完成316所中小學寬帶網絡改造工程,規(guī)模較大的學校實現“千兆進學校,百兆到桌面”,實現了中小學“寬帶網絡校校通”。
在此基礎上,定州市教育局整合資源建設、辦公管理、視頻管理、運維服務四個平臺,建成一體化定州教育云平臺,實現了四個平臺一個賬號同時登陸,方便了教師的操作使用。同時,依托定州市教育云平臺,積極整合國家、省及其他數字資源,加大數字資源系統化、本土化建設力度,形成多級互聯互通的數字教育資源云服務體系,為各級各類學校提供海量、優(yōu)質的數字學習資源。截至目前,資源建設總量達2659979項,其中自建資源157527項,外采資源2502452項,提升了數字教育資源服務供給能力,實現了教育資源的高度共享,特別是給農村偏遠地區(qū)學校帶來了教育信息化的紅利。
豐內涵,增強信息化支撐能力
互動課堂是定州市教育局統籌整合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一個載體。全市各中小學結成“一對一”或“一對多”互助對子,針對農村薄弱學校,還確定了互助學科。各學校制訂學期互動授課安排,開展遠程同步互動授課。每月各中心校、初中至少上傳一節(jié)優(yōu)質互動課到定州市教育云平臺“互動課堂”,供教師觀摩。以此打造以直播課堂、點播課堂、互動課堂、獎勵課堂、名師課堂、名校課堂等六個課堂為主的“定州課堂”。同時,我們還不斷加強網絡教研,開展基于錄播室的聽課評課、網絡互動,基于云平臺“網絡研修”的群組研討,進行立足校情、學情,著眼“實用”,解決小問題的課題研究,構建網絡學習教研新生態(tài)。
在數字技術環(huán)境下的推進下,全市各學校逐步形成覆蓋全市、因地制宜、符合實際的學校創(chuàng)客教育體系,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進行創(chuàng)客實驗室建設,開展機器人、3D打印、航模及其他具有本地特色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活動,培育創(chuàng)客教育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和條件,積極探索建立創(chuàng)客教育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意識、實踐能力,打造定州教育的新名片。
重培訓,提升教師應用水平
應用是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關鍵所在。為此,我們堅持以應用為導向,加強具有現代信息素養(yǎng)的校長隊伍、能夠應用信息技術的教師隊伍和網絡管理員專業(yè)隊伍“三支隊伍”建設,把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納入教師績效考核、評優(yōu)、評模、評職的指標體系,提高教師教育技術應用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首先,我們制定并印發(fā)了《定州市教育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劃(2018—2022)》《定州市教育信息化應用實施方案》等文件,建立市、中心校、學校一體化分級培訓體制,開展以信息化發(fā)展引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培訓,形成市級抓前沿、中心校抓基礎(共性)、學校抓個性的培訓局面。加強精準測評,提升培訓實效性,促進教師“信息技術+專業(yè)”發(fā)展。
其次,聘請專業(yè)講師對全市教師進行智慧教室、錄播教室、視頻互動系統及教育云平臺的管理使用培訓;采取“1+1+1”的培訓模式,分片分級分時段對教師進行全面細致的信息化應用培訓,針對教師不同教學水平和實際需求采用集中培訓、校本培訓、名師帶徒等多種培訓形式,使培訓工作常態(tài)化,切實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截至目前,已培訓213場,17000余人次參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