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袁照
無論是傳統(tǒng)文化,還是現(xiàn)代教育理念,學校教育都應該是一種放飛孩子們的教育。這里的“放飛”,我沒有用修飾語,我想強調(diào)“放飛”是全面的,包括身體、包括靈魂。除此之外,學生在學校還有什么意義?
校園是孩子們生命生長的“樂園”。這個“樂園”千差萬別,有人希望她成為“游樂園”,提倡“愉快教育”,主張學生“樂學”;有人希望她成為“野生動物園”,提倡學生“主動學習”、主張學生“自主學習”;有人希望她成為“森林與河流”,提倡“詩性教育”,主張學生在學校“詩意地棲息”,等等。所有這些,都體現(xiàn)了當下教育人對教育的理解,都是對教育本質(zhì)的回歸與堅守。
一個冷漠的校園,培養(yǎng)不出陽光的孩子。校園重要的是氣息——文化的氣息、愛的氣息、美的氣息,這些都是教育的氣息。校園是孩子們暢想的地方,沒有什么可以阻止他們思想的飛翔。在每一堵墻、每一幢樓、每一間房、每一棵樹、每一條路、每一塊草坪、每一張凳子,孩子們可以停留、可以佇立沉思、可以停留之后又重新行走,可以凝神張望、可以揮手致意——那是他們自由的、美妙的、日常的生存、生活的空間。
我常常為有些地方人為地束縛學生自由活動而遺憾、憂慮,乃至憂傷。學生的活動空間只是教室,至多到食堂,再到寢室。學生觸目之處,都是標語,大紅的、艷紅的、鮮紅的,掛滿教室,掛滿過道,掛滿會場,掛滿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充滿這樣赤裸裸的火藥味、功利味的“激勵”,天長日久,學生的心態(tài)會怎樣?
某地一所花了幾個億創(chuàng)辦的新學校,全新的教學樓、全新的設備設施、全新的場地,學校很美。因為新辦,只有幾個班級,校園大,而人少。據(jù)說采取“軍事化”管理,追求“統(tǒng)一行動”。出操排隊,這是做得對的;進食堂排隊,這也是對的;回宿舍排隊,這也是對的??墒?,進去排隊,出來也排隊,排了隊進教室,學生整天沒有自由活動的時間和機會,就有待商榷了。一天要排十多次隊伍,進進出出,全要排隊。我能理解,學生入學教育,起步嚴格,規(guī)范到位,不錯。可是,一個月下來是這樣,兩個月下來是這樣,半年下來還是這樣,其意義到底何在呢?
不能隨便去操場,不能隨便在校園幽靜的角落坐一坐,樓道里許多門都禁閉,這樓不能去,那樓不能進,那么,要那么大的校園空間干什么?要圖書館干什么?要操場干什么?要讓校園成花園干什么?
這種形式上的束縛,還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學生的思想、精神也是如此的控制,上課聽課,下課做作業(yè),白天上課做作業(yè),晚上自修課還是做作業(yè)……除此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校園生活,那是真正的學校、真正的校園嗎?
前幾天,我與某省某校的一位老師閑聊,他告訴我,全國某省一所升學率頂尖的學校的一位學生讀了大學后入職他們學校做老師。這位新入職的老師竟然很驚訝于學校還有那樣多的選修課以培養(yǎng)個性,因為他那個時候,中學里除了做練習就沒有其他了。這位老師說,那個新入職的老師性格孤僻,只知道讓學生做習題,很快他自己成了憂郁癥患者。
學生需要形式上的自由,更需要本質(zhì)上的自由,需要身體上的、行動上的自由,更需要精神上的、靈魂上的自由。學校是孩子們生命成長的地方,成長的環(huán)境很重要,成長的方式很重要,成長的過程很重要。對學生的成長來說,每一個細節(jié)都很重要,關乎他們成長的狀態(tài)、成長的意義。我們學校的管理者切不能草率,切不能為了一己之業(yè)績而犧牲學生的根本利益。
我堅信,孩子們可以在校園里礙于領導者制定的所謂規(guī)章制度,身體一時被束縛住,但他們的靈魂無論如何是束縛不住的,他們會沖出每天周而復始的整齊隊伍而放飛,在屬于自己的藍天上,以青春與夢想為翅膀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