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翀
【摘要】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在歷史的傳承中,教師的作用尤為重要。在潛移默化中滲透進學生的舉止,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甚為關鍵。而孩子作為父母血脈的傳承者,也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知識的傳遞者,他們亦是父母言行的監(jiān)督者。教師與學生,孩子與父母,言行滲透中實現學生與教師共同成長,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的社會和諧?;ㄩ_德育,尋找德育的種子,播撒心間。
【關鍵詞】班主任;學生;言行滲透;共同成長
一、禮儀傳承
《左傳·定公十年》疏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敝袊怨乓詠砭褪嵌Y儀之邦,傳承五千年來,華夏之名已深入每個中國人的心。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yǎng)、交際能力的外在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文明社會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歷經五千年的中國在滾滾歷史洪流中在不斷變化,而貧富差距導致的受教育程度參差不齊也是現當代社會的一大難題,如今在教師資源開始豐富起來的時代,德育的滲透迫在眉睫,是每個老師應該思考的課題,更是每個班主任應該重視的課題。
二、教師言行的影響
在歷史的傳承中,教師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師者,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教師的一言一行也在潛移默化中滲透進學生們的舉止。教育行業(yè)中經常有這么一句話:“什么樣的老師教出什么樣的學生。”其實自古以來就有著“嚴師出高徒”的說法,它強調的是在教育過程中嚴格要求的重要性,將嚴格要求作為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標準,體現的是對學生極度負責的愛心,這里面既有對學生的要求,也有對教師的要求,二者缺一不可。一天24個小時,其中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孩子們都在學校學習,而學生在學校接觸最多的老師莫過于班主任了,所以班主任對學生們的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1.身姿形態(tài),形知其人
俗話說:“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倍炷茉數纳碜诵螒B(tài)要求,這對兒童、青少年保持正確的姿勢,對身體正常的生長發(fā)育是很重要的。而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坐姿、站姿會由于沒有形成自我控制意識導致歪曲扭動,在身體自發(fā)的松懈偷懶中形成不良的學習、生活習慣,最終導致身體的不良發(fā)育。
在學校日常學習生活中,班主任應該和科任老師達成一致意見,并邀請各科任對學生進行身姿形態(tài)的監(jiān)督、協(xié)助糾正。同時教師們應及時關注自身的行走坐臥姿態(tài)是否端正,在學生面前應該做好榜樣,為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身形指引,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們培養(yǎng)身形的自我控制能力。
抓住一切集合的機會,從小鍛煉“軍姿”站法:兩腳分開六十度,兩腿挺直,大拇指貼于食指第二關節(jié),兩手自然下垂貼緊。收腹、挺胸、抬頭、目視前方,兩肩向后張。對軍人來說,站軍姿,就是錘煉軍人的頑強意志,磨練軍人的不屈毅力,煉就鋼鐵般的紀律。而從小鍛煉學生在集合時“站軍姿”,可以有效地讓學生樹立對會議的尊重觀念,同時懂得紀律的重要性。訓練“軍姿”站法其實就是要求學生形成對正確站姿的認識,明白身形對個人的影響。
課堂上的坐姿更是訓練的重中之重,由于寫字的慣性和握筆的姿勢,許多同學會垂頭、彎腰、側寫、貼桌,不良的學習習慣必然導致身形的不良發(fā)育。同時,不良的坐姿習慣也可能導致最終學習低效,影響成績。在班主任帶班初期就需要對學生們強力要求正確坐姿并形成有效的獎罰機制,同時邀請同學們對各科任老師進行身姿形態(tài)的反監(jiān)督。
在各科任老師的協(xié)同幫助下,利用教師對學生的榜樣力量,以及學生對教師的糾錯熱潮,日常滲透“形知其人”的思想觀念,培養(yǎng)學生自我檢查、自我控制的能力。真正做到學生與教師一同成長。
2.言必行,行必果
言而有信是現當代學生們最看重的品質,大人們通常要求孩子們誠實守信,反之,孩子們也會觀察大人們是否誠實守信。而承擔著教育教學任務的老師們自然而然被學生們列入重點觀察對象,尤其是班主任。
作為班級的管理者,班主任的形象很自然地反映在學生的身上,是學生除了父母外的首選模仿對象。所以,言出必行是班主任自己需用心遵守的原則。即使一時忘記了與學生的約定,但只要約定過便要履行承諾,學生提醒后不可一拖再拖。孩子們的記憶是短暫的,但日積月累的言行滲透是長久的。只有班主任自身力行了,得到學生的認可,激起學生的學習需要,從而由認可到模仿及至內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成才先成人
《晏子春秋》有云:“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辈皇撬须p腿直立行走的動物都能真正地稱為“人”,知禮守法是成人之根本。在德育滲透教育中,班主任應強調成“人”教育。
三、孩子亦是父母言行的監(jiān)督者
孩子們在學校接受老師的言行滲透后,回到家后與父母的言行就會產生對比,個別家庭甚至會讓孩子在日常的言行對比中提前養(yǎng)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孩子從學校吸收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學習以禮待人,謙和有力的相處方式,自然而然會帶動家庭的相處模式,成為父母言行的監(jiān)督者。孩子對父母的影響是巨大的,當孩子擁有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時,就會實現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
例如,當孩子在學校學習交通安全教育時,會認知到酒駕、醉駕的危害性。與父母出去游玩時便會謹記知識,并且在適當時候對父母提出疑問,起到監(jiān)督作用。再如,節(jié)假日前的主題班會會強調安全教育,也會進行對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科普。學生們在班主任的講解中深入了解我國傳統(tǒng)文化,學習傳統(tǒng)習俗,同時學會與時俱進的環(huán)保慶祝方式。當父母采用不環(huán)保的舊俗時,孩子們可以將在學校學到的關于節(jié)日慶祝的方式說與父母聽,起到提出有效建議,促進社會文明發(fā)展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終生的老師,但在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我們不可畫地為牢,停滯不前。孩子作為父母血脈的傳承者,知識的傳遞者,亦是父母日常言行的監(jiān)督者。
四、所謂“情商”是德育的結晶
在現代社會中,除了智商,人們對人的評價有一項很重要的衡量標準——情商。我們時常會聽到夸贊一個人“情商高”。那么,何為情商呢?情商通常指情緒商數,簡稱EQ,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從最簡單的層次上下定義,提高情商是把不能控制情緒的部分變?yōu)榭梢钥刂魄榫w,從而增強理解他人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總的來說,人與人之間的情商并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與后天的培養(yǎng)息息相關。情緒智商包含了自制、熱忱、堅持,以及自我驅動、自我鞭策的能力。而本文提到——鍛煉學生的身姿形態(tài),讓學生培養(yǎng)自我檢查、自我控制的能力;成為父母的言行監(jiān)督者,識別他人的情緒,驅動自身長足發(fā)展,帶動家庭共同成長;言必信,行必果,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能夠調動、控制自身情緒讓自己對事物保持熱忱,并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在處理人際關系中能謙和、有禮、不卑不亢地調控自己與他人的情緒反應。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導滲透的“仁義禮智信”,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會逐一化為情商指數,成為學生為人處世的根本性原則。所以,現代社會所謂“情商”的培養(yǎng),其前身恰恰是教師德育的結晶。
五、小結
我們從來不忽視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之深,但在班主任的任教期間卻經常由于各種客觀、主觀的原因,沒有對自身進行嚴格要求,對學生嚴格要求。教師需正視自身言行對學生的重大影響力,真正實現學生與教師共同成長,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言行滲透生活點滴,花開德育共創(chuàng)社會和諧。
參考文獻:
[1]情商高的8個標志:喜歡交新朋友能控制壞情緒[OL].人民網-生命時報,2013.12.16.
[2]杜預,孔穎達.左傳注疏(卷五十六)[M].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