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慶燕
摘要:隨文識字教學實際就是邊學文,邊識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將識字任務貫穿于課文的學習中,從始至終融合在教學中,不斷提高漢字在學生頭腦中出現的頻率?!半S文識字”運用得好,字的音、形、義緊密結合,讀說寫緊密結合,的確能有效地提高識字的數量和質量,能有效地促進兒童語言的發(fā)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隨文識字 課堂效率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由此可見,低年級語文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教材中課文設計的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學習漢字的語言環(huán)境,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讓學生學習漢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規(guī)范豐富學生的語言。
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我們已經清楚的認識和感受到,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是不可能完全割裂開來的,二者的融會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正確的教學方法應該是先從文中發(fā)現生字,然后學習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課文,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也就是把課文作為一個識字的載體,另一方面是要學生通過朗讀背誦課文,激發(fā)學生思想感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隨文識字。隨文識字順應了孩子的識字心理的四個階段:初步感知階段——具體細化階段——復習鞏固階段——指導寫字階段。
一、什么是“隨文識字”?
那么,什么是“隨文識字”呢?隨文識字教學實際就是邊學文,邊識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將識字任務貫穿于課文的學習中,從始至終融合在第一、二課時的教學中,不斷提高漢字在學生頭腦中出現的頻率。隨文識字是從文入手的,學生面對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 “隨文識字”運用得好,字的音、形、義緊密結合,讀說寫緊密結合,的確能有效地提高識字的數量和質量,能有效地促進兒童語言的發(fā)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教學方法。隨文識字不只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在課文中,在語言環(huán)境的中讀準字音,它包含以下幾方面:
(一) 隨文正音
讀準字音是識字的第一步,在低段教學中,讓孩子利用各種辦法讀準字音。怎樣隨文正音呢?就是在學生初讀課文的時候,隨機抽出讀錯或者讀得不準的字音進行糾正,把容易讀不準的音提出來,加以提示或反復讀幾遍,例如平翹舌音,前后鼻音。
(二) 隨文記字形
新教材的最大特點是識字量大,如果集中識記字形會增加難度,也不符合兒童的識字心理,不科學。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在學習課文的時候分散識字。一年級下學期,已經出現熟字帶生字,部首字歸類,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在學習課文的時候,就要逐步滲透利用字的特點進行識記教學。
(三)隨文解義
在學習課文的時候,要利用多種方法理解字詞的意思,這種理解不同于高段教學中的解釋詞語,而是要讓孩子大概知道這個詞語的意思。理解詞義的時候要注意形象化,學生才會感到有趣,才會形象地體會到意思。
二、“隨文識字”教學法的基本程序:
(一)初讀課文,找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生字
一般來講,一篇新課文的教學中,有三種類型的漢字需要重點解決“讀準字音”的問題。第一類,是過去要求“會認”,現在“復現”,但是學生有所“回生”的漢字。第二類,過去可能見過,在這篇課文學習中要求“會認”甚至要求“會寫”的字。第三類,是過去從沒見過,這篇課文學習中即不要求會認也不要求會寫,但是學生不會讀的漢字。
具體教學中,第一類,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自己來通過本課書的學習進行強化鞏固;第二類,需要教師指導學生結合漢語拼音認讀,達到能夠脫離本課語言環(huán)境認讀這樣的目的;第三類,則主要看學生能不能接觸漢語拼音來認讀,并且能夠離開拼音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
教學實踐可以這樣分三步去做:
(1)自己讀文,難讀和難懂的地方多讀幾遍,課前預習圈出的生字多讀幾遍。
(2)同桌互相檢查讀文,認讀生字,互相交流識字方法。
(3)教師檢查預習情況。(指讀課文,糾正易錯讀音,檢查一類字和二類字的讀音,掌握學生的識字情況,明確下一步的教學思路。)
(二)精讀課文,結合語言環(huán)境,理解字義
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對教材做精深加工,要準確把握文章的主旨,明確處理課文的思路,每一部分的學習都要注意完成下列任務:
(1)讀懂課文,明白課文的意思,能夠采用多種形式表達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2)朗讀課文,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通過個性化的朗讀表達出來。
(3)語言訓練,根據課文中蘊涵的語言訓練點進行仿說、訪寫的語言訓練。
(4)隨文識字,在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這一部分中的一類字,主要側重于一類字,因為二類字主要是讓學生掌握生字的讀音,這在讀文過程中已經潛移默化的落實了。
(5)小結這一部分的學習。
(三)講讀之后,分析字形,指導寫字
書寫,一方面是為了強化記憶,另一方面,“把漢字寫得端正、美觀”是寫字的要求。一年級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所以,教師必須加強指導,每課時都要有寫字任務,每堂課指導2—3個生字??梢园凑者@樣的步驟進行教學:
(1)整體觀察字形結構,分清結構比例,如左窄右寬、上大下小、品字結構等。
(2)局部觀察,在展臺上觀察生字在虛宮格中,各個筆畫的占格位置。
(3)教師示范書寫,講清運筆過程,學生觀察。
(4)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要注重雙姿的落實。
(5)面向全體點評。
(四)復習鞏固,擴展訓練,培養(yǎng)興趣
學生識字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而且與學生的興趣有關,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教學,拓展訓練的形式,如辯字組詞、一字多組、一詞多填、部件構字、字詞聽寫、改正錯字、編字謎兒歌、游戲活動等。復習鞏固的重點應放在學會的字上,著重在音形義上下功夫。
三、克服缺點,優(yōu)化隨文識字
任何教學方略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隨文識字同樣是一種不夠完美的教學方略,它“忽略了漢字本身的構字規(guī)律和科學系統(tǒng),對識字的難點字形的理解、認知、記憶缺乏科學性。”那么,怎樣才能克服這些缺點,優(yōu)化隨問識字教學策略呢?這就要注意在講讀之后,分析字形,指導寫字。
我們還應該在通過多次閱讀文本,與漢字多次見面后,把漢字有選擇地集中起來,并趁此機會教給學生更多的識字方法,比如:兒歌識字、字謎識字、形象識字漢字是表意文字、游戲識字、連環(huán)識字、自主識字、生活中識字、字理識字根據漢字的表意這一特點,根據漢字的演變過程,形象的記憶漢字等等,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從而為閱讀和習作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