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萬
摘? 要:當前小學課程的學習中,科學課程不同于其他主科,更加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動手能力。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認知這個世界??茖W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引導他們探索科學奧秘,主要涉及物質、生命、宇宙以及技術工程四大領域。在小學階段的科學學習中,教師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手實踐能力,做到將實踐運用到教學的預習環(huán)節(jié),強化思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進而不斷提升學生實踐運用能力。本文主要就小學中高年級科學教學的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生;中高年級科學;教學策略
隨著時代改革的不同,當前社會人們對于科學的探索,對真理的認知遠超以往。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對于科學課程的學習也轉變了以往不甚重視的錯誤觀念,在教學方式上尋求學生能夠理解相關科學理念,能夠養(yǎng)成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教師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
一、課前預習側重實驗
小學作為學齡兒童真正意義上接觸校園學習的起始階段,這段時期的學習教育對于學生未來的成長都是有著非常巨大的影響,因此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刻不容緩的。在課前預習方面,科學課教師結合整體的教學環(huán)境,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減少上課中的課堂負擔,可以將預習內容以實驗的方式布置給學生。同時教師也要時刻關注實驗操作的改進,需要先向學生布置相關預習實驗作業(yè),并僅限于提供一定的指導建議,涉及具體操作還是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培養(yǎng)其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1]。例如,在《聲音的產生》的過程中,首先讓學生自行探究身邊的四種不同的聲音,并記錄他們的特點和真實感受;其次,通過仔細觀察,研究這些聲音來自哪里;然后,觀察近距離物體的聲音,注意它們發(fā)出聲音時所做的變化,可以通過觀察,觸摸和輔助工具放置在物體上進行分析;最后,總結一下自己的實驗結果。這些基于實驗操作的預習研究建議包含了學生的思考和分析,大大提高了課前準備工作的質量。實際課堂中教師還要多向學生提問實驗過程,這樣學生不僅要認真完成準備工作,還要在課堂上積極與老師互動,教學氛圍自然活躍起來。
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思考和探究
科學課程的課堂教學,重點在于需要學生要能夠跟上教師上課的思路,理解每堂課所傳授的重要知識點,然后積極開始學習和探索新知識。因此,教師應該能夠把握在科學課程中教學的趣味性,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對于科學探索的精神,然后在完善合理的指導下,讓學生能夠對相關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當學習到關于熱脹冷縮的知識節(jié)點時,教師可以透過展示生活中常見的水泥路面裂縫和裂縫倒入瀝青的現(xiàn)象來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主動思考為什么路面會發(fā)生破損和選擇瀝青來修補路面。在增強學生好奇心的同時,通過演示"液體升降"與"瓶子吹氣球"這兩個實驗,引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解釋。最后可以讓學生互相討論,并總結對于本堂課的的想法與感受,對于熱脹冷縮的認識。這樣有條不紊的教學流程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跟緊教師的授課思路,提高師生間的互動,進而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
此外,教師在讓學生通過上述實驗積累經驗之后,可以讓學生自己嘗試乒乓球恢復和熱水泡泡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除了注意學生實驗安全之外,只需維護好課堂秩序即可??梢酝ㄟ^設置連續(xù)的問題,鼓勵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獨立思考,合作探索其中蘊含的道理,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這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熱脹冷縮的原理,還可以提高學生觀察、思考和自我探索的能力[2]。
三、提供豐富的獨立研究項目并優(yōu)化作業(yè)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也是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自身內涵的過程。小學生相對而言自制力要差一些。教師應該善于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學習和游戲,布置合適的家庭作業(yè),安排學生的課后學習??茖W課程的教學僅僅依靠課堂小實驗是不夠的,教師可以結合課堂中的教學安排相關的課后實驗作業(yè)。當學習到摩擦力的相關知識點時,可以布置“摩擦力是否越小越好”,將實驗項目提供給學生選擇??梢耘c家人一起分別在粗糙與光滑的地面上玩拖人游戲,比較二者差別,或是觀察汽車輪胎的特點并作記錄,思考輪胎這么設計的原因。還可以觀察體操運動員在表演前會用手涂抹碳酸鎂粉的動作,分析為什么要這么做等。通過安排多種此類實驗,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在實際操作中了解摩擦力是否越小越好。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學生不僅鍛煉了觀察能力與動手能力,還加深了對于科學知識的理解。此外,還可以根據教案靈活設計小組實驗活動,動員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完成實驗任務。例如學習生物多樣性的課題中,可以分配給每個小組的不同的任務,要求學生必須找到幾個生物并記錄它們的顏色和形狀。這種集體活動在小學生中非常受歡迎,他們將積極參與小組活動工作,完成得比老師想象的要好[3]。
四、建立競爭機制,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
小學生的學習動機也來自于教師的贊揚和鼓勵。與鼓勵不同,高年級學生對獎勵的積極性已逐漸降低,而競爭機制則會給引起學生的好勝心,這將促使他們積極完成教師的任務。教師在給定任務的同時提供競爭性的游戲機制,將會使學生積極配合、積極思考,以獲得更好的排名。實踐不僅為小學生提供獨立學習的動力,而且還鍛煉了他們的全面能力。
結語:總之,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需要從多方面采取有效的策略。首先從學生的課前預習準備,注重預習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以實驗為基礎,進而可以使得學生的實驗操作水平以及自我探索能力獲得一定的提高;其次,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考;最后通過實驗操作來優(yōu)化學生的家庭作業(yè),為小學生提供豐富的自主探究項目,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小學生的科學認知,進而高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黃鷺達.構建小學高段科學高效課堂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8,89(24):000124-000124.
[2]鄧明亮.小學科學教學中探究教學的策略分析[J].發(fā)現(xiàn):教育版,2017,34(5):000161-000162.
[3]梁瑞坤.小學科學課程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7,23(31):000173-00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