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昌
筆者從06年開始探索U型分組管理模式,經歷了多輪高一至高三,共十幾年的時間。U型分組管理模式對班級管理、學生綜合素質、學科教學的都有較大影響。
一、U型分組排位的構建和特點。
1、構建
打破常規(guī)排位,把桌凳按照U型排位分組,組與組之間有間隔,每個組都是獨立存在,按照組員的綜合素質、性別平均分組。
2、特點
一旦U型分組,學生就會有一種屬于這個組的歸屬感,每個組員的任何言行就與集體的榮辱相關,而集體的榮辱又會反作用于任何組員,即集體好,每個人就感覺到好;集體差,每個人都感覺差,歸屬感造就集體榮辱感。
3、分組的理論依據
根據實踐經驗可以得出“集體中人數的多少與個人的集體榮辱感的強弱有關”,如果人數越多,相互之間了解越少,越不團結,集體榮辱感越差。如果人數越少,彼此透明度越高,了解越深,相互影響越大,集體榮辱感就越強。
二、組長的設置與管理效率的提高。
1、組長的選擇
組內經過一段時間了解后,由組員和老師共同投票選出德才兼?zhèn)湔咦鳛榻M長。
2、組長的權限與職責
組長全權負責組內所有事務。按照提醒-制止-上報-組織分配的程序工作。當組員第一次出現錯誤時要及時提醒,第二次時要堅決制止,第三次出現時及時上報對組內所有事務進行分配、組織。組長每周總結組內所有情況上報班主任,并在班會上召開組會總結一周情況,組織全組討論并制定相應措施。
3、特點
變原來一個班長管理40多人為一個組長管理5、6個人。管理數量的降低,管理距離的拉近使組長在所有的時間上都會和組員最近距離的在一起,在時間和空間上最大程度的避免了管理的漏洞,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實現管理的精細化。組長就相當于以前的班長,他們才是班級的實際管理者。分組管理分擔了班主任的管理壓力,緩解了班主任的精力牽扯,讓班主任能吃好飯、睡好覺,能全身心的從事其他的教育教學。
三、小組評價機制與自主管理。
1、小組評價機制與操作落實
由于分組的公平,所以評價中只用一項指標去評價-各種常規(guī)積分的平均分。具體做法如下:制定每項常規(guī)的標準和積分,安排相應班委負責檢查落實,把每天的結果公布在“班級日報”欄中,每周由宣傳委員對所有檢查結果匯總整理出個人積分和每組的平均分,并按事先約定評優(yōu)評先,并利用各組的排名選擇座區(qū)和安排下一周的衛(wèi)生打掃,再以“班級周報”的形式印發(fā)給大家。比如A組是第一名,那么所有的組員都是優(yōu)秀,B組是最后一名,那么即便有的個人很突出也不能評為優(yōu)秀,并且在選擇座區(qū)時最后選擇,而且要多打掃衛(wèi)生。
2、依據
這樣的評價就會使任何人的任何行為都會對其他人產生影響,從而形成互相牽制的效果。利用個人行為與集體榮辱的相互作用,當個人違紀時就會導致小組整體落后,從而影響所有組員的利益時,不但評優(yōu)評先落后而且在其他方面都會吃虧,這會引起其他多數人的不滿情緒,就會形成“公憤”,形成個人與集體的對立,在強大的正義集體面前個人的錯誤就會彰顯無遺、無處可藏。
3、自主管理
組長及時總結并利用班會召開組會,組長先通報基本情況,提出好的方面并集體分析原因,組長號召全體組員學習;提出差的地方,先由當事人分析原因,集體再討論原因,然后由當事人提出解決辦法及再犯的處罰措施再由集體討論進行補充,最后由當事人寫清會議過程并簽字確認。此時每個落后的個人都會迫不及待的改正,以改變他人對自己的不良看法,畢竟誰也不愿被人看成是害群之馬,過街老鼠。
4、特點
這種做法也把師生矛盾轉化為生生矛盾,也就是由原來的學生違紀就要有班主任處理而造成的師生矛盾,阻礙班主任的進一步管理,變成一旦違紀,損害了小組內其他人的利益而造成的個別違紀學生與正義集體的矛盾,在這種壓力下通過小組會議討論解決出現的問題,能及時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主管理的效果,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局面。
四、U型分組管理模式對各項常規(guī)的調控以及自主、合作、探究氛圍的形成。
1、U型分組管理模式對各項常規(guī)的調控
可以充分利用小組評價機制對各項常規(guī)進行調控。比如比較重視紀律問題時,就可以把紀律作為考核項目并加大積分力度,學生一旦出現紀律問題就會給組內帶來較大影響從而引發(fā)組內他人的反作用,這種反作業(yè)迫使違紀個人改正錯誤,反作用的大小與錯誤的改正程度成正比。
2、自主、合作、探究氛圍的形成
當班級比較重視學習常規(guī)時,就可以提出各項學習常規(guī)的標準并加大積分力度。比如比較重視作業(yè)上交問題時,提出作業(yè)上交方面的標準并加大扣分力度,這種在學習上的調控也可以放大到模塊檢測的學分上,如果我們比較重視學分,那么就可以放大學分,讓學分成為考核的重點,學生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到這上面,學生都想做力挽狂瀾的小組英雄,都不想做害群之馬、過街老鼠,所以學生都想做力挽狂瀾的英雄,都希望整個組因我而成功,這種個人英雄主義就會推動學生主動、積極、努力學習就會形成單打獨斗但卻勇往直前的作風,最終演化成自主學習,但是這種做法有成功也有失敗,尤其是經過幾次失敗,經過組內多次討論、反復實施、深刻反思,他們會逐漸明白個人非常努力時也是有不能解決的問題,但這個問題可能在其他人身上恰好能夠解決,所以在組會上提出個人努力的同時要向其他人請教的措施,這樣他們就慢慢學會與他人的合作學習,在多個人的合作中有質疑、解答、爭論,同時產生頓悟、升華、共識,產生共贏的局面,這種合作不但在課上老師提出的問題中實行,在課下個人問題中也可實行,在這種合作中學生就會對一些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進行合作,這種通過多人合作去解決問題的方式慢慢就會演變成一種問題探究模式,從而使學生慢慢的體會到學習不僅能從老師身上學,也可以從他人身上學;不僅靠個人枯燥的冥思苦想,小組合作探究更易引發(fā)思維的噴發(fā),更易點燃自己的激情,也更生動、更具有持續(xù)發(fā)展的生命力。隨著時間的流逝,學生慢慢從平時學習實踐中體會到自主合作探究原來真的像老師說的那樣的神奇,它不僅僅能使我們做組內其他人眼中的英雄更能使我們做自己人生中的英雄。
五、U型分組管理模式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諧師生關系的影響。
1、小組評價機制對綜合素質的影響
在小組評價機制的調控下,每個人都不愿意因自己的錯誤導致小組利益受損,人人都自主的約束自己的不當行為,不良行為漸漸遠離,良好的行為取而代之,慢慢的形成一種人人規(guī)范的氛圍,最終每個人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合作探究對綜合素質的影響
合作探究不但解決了知識性問題,更從解決過程中充分提供了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平臺,在合作探究中學生互相影響、互相學習,每個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都可能成為解決難題的關鍵點,從而引起他人的重視,引發(fā)他人的效仿和學習,形成了由一點帶動整體、每個人的優(yōu)點轉化為所有人共有的局面。毫無疑問,在合作探究中學生慢慢學會了怎樣處理人際關系,尤其是怎樣與人合作,這些人際關系的處理是學生素質中相當重要的一環(huán),對人生的影響極為重要。在此期間和諧的生生關系慢慢的不知不覺的建立起來,在合作探究中慢慢建立起來一種良性循環(huán),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小組氛圍。
3、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
由于在小組評價機制和小組自主管理中,老師主要扮演調解者、出謀劃策者、問題解決者,避免了與學生直接沖突,有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在這種和諧師生關系下為下一步任何措施的實施奠定感情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