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網絡文學在海外越來越受歡迎,玄幻、仙俠、言情等題材受到眾多海外讀者的喜愛與追捧,其中尤以東南亞地區(qū)最為受到歡迎。中國網絡文學“海外熱”的現象的不僅是因為傳播的內容滿足了海外受眾的閱讀需求,資本與網絡平臺也起到極大的作用,同時也是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的長時間積累的結果。正是基于此,中國網絡文學也被寄予傳播中國文化,提高中國軟實力的厚望。但是,目前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傳播依然面臨著版權、翻譯質量等問題。
關鍵詞:網絡文學;海外傳播;傳播效果;文化產業(yè)
一、網絡文學概念
網絡文學具體是個什么概念目前學界還未有確切的定論。目前主流的定義主要是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李敬澤先生的觀點,認為網絡文學是以網絡為發(fā)布渠道的原創(chuàng)長篇通俗小說。而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邵燕青博士則主張從媒介屬性定義網絡文學,認為網絡文學的核心屬性是“網絡性”。所謂的網絡性包括超文本性、根植于粉絲經濟的互動性、與ACG文化的聯(lián)通性。本文對網絡文學的解釋傾向于邵燕青博士的說法,如麥克盧漢所言的“媒介即信息”,網絡文學會隨著媒介的改變而發(fā)生變化。
盡管到中國網絡文學發(fā)展迅猛,一方面《花千骨》、《盜墓筆記》、《瑯琊榜》等“現象級IP劇”的爆紅,卻使網絡小說成為商品化的熱門產品。另一方面,2016年12月有8為網絡作家當選中國作協(xié)第九屆全國委員會會長,唐家三少甚至成功當選新一屆主席團委員,這個信號表明,發(fā)展網絡文學已經成為國家文藝頂層設計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但是,中國的網絡文學一直處于一個不被所謂的主流文化所接受的狀態(tài),抄襲、低俗等負面評價不斷。與中國網絡文學“海外熱”不同的是,學界對這一現象的研究卻略顯“蕭瑟”。通過查詢中國知網相關論文發(fā)現,國內目前對與這一現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6年底之后,學界對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傳播的研究并不多。
二、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傳播現狀與成果
(一)海外傳播現狀
1.東南亞
越南和泰國是中國網絡文學最早的輸出地。據澎湃新聞相關報道,在越南發(fā)布網絡小說網站上,前100名都是中國網絡小說,越南引進的中國文學作品有八成是網絡文學。據新華社報道,2009年至2013年,越南翻譯出版了841種中國圖書,差不多3天就有一本中國圖書被翻譯成為越南文出版。在泰國,中國網絡小說以及網絡小說改編的中國的電視劇表現火爆,而影視作品的繁榮反過來加強了中國網絡文學的傳播效應。
2.日韓
比起東南亞的風靡,因日韓自身的文化傳播力非常強的原因,中國網絡文學在日韓的傳播則顯得有些“慢熱”。按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侯慶辰的說法,在日韓傳播的網絡文學具有粉絲文化特征,呈現出了圍繞小說的IP整體輸出為特征的小說、影視、動漫復合傳播。比如,中國熱門電視劇《瑯琊榜》在日韓網站討論度都非常高,而由中國網絡小說《從前有座靈劍山》改編的動畫片在日本收視火爆,《全職高手》也在日本引發(fā)閱讀狂潮。
3.歐美
與前兩個地區(qū)相比,中國網絡小說在歐美傳播則像個意外之喜。2016年末的一篇文章使得國內開始了解到中國網絡文學在海外最大的網絡傳播平臺——武俠世界(Wuxia World)、引力傳說(Gravity Tales)、伏拉雷翻譯網(Volaro Translation)。據2017年6月統(tǒng)計數據表明,3家合計月活躍讀者數(月獨立知識產權)已達550萬。另據澎湃新聞報道,武俠世界(Wuxia World)自2014年建站以來,在兩年的時間里迅速躥升至全球Alexa排名1343的大型網站,該站30%讀者來自美國,5%來自加拿大,12%來自東南亞,10%來自西歐。
(二)傳播效果
1.形成亞文化群體
以Wuxia World為例,外國讀者會在網站的論壇里討論小說的劇情或者對小說背景概念進行研讀,也會互相稱呼為道友(Daoist),日常問候語是May the Dao be with you (愿道與你同在)。而網絡小說的走紅也使得不少讀者喜歡上中國文化,甚至開始學習漢語。如網友Bayzid在論壇留言,“Now this novel makes me wanting to learn Chinese for Chu Feng’s sake”,類似這類的言論在論壇上非常常見。
2.初步形成文化產業(yè)
目前中國網絡文學主要呈現的是小說、影視、動漫所形成的復合傳播,從逆襲韓流的《瑯琊榜》、逆襲日流的《全職高手》,風靡東南亞的《花千骨》,都是整個文化形態(tài)的傳播。根據艾瑞咨詢公布的《2017年中國網絡文學出海白皮書》的調查數據顯示,閱文集團目前在日韓、東南亞多國,以及歐美地區(qū)均授權了大量網文作品出版、實體書出版。此外2017年5月上線起點海外版起點國際,推動國外網文正版化進程。國內知名網絡文學網站晉江文學城已同20余家越南出版社、2家泰國出版社、1家日本合作方開展合作,幾乎每天就有一部網絡文學作品被簽下海外版權。
3.培養(yǎng)海外作者
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傳播除了培養(yǎng)了讀者群之外,還培養(yǎng)了不少海外作者。這些作者以中國“仙俠”和“玄幻”等為題材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不僅主角的名字是以拼音命名,還出現了類似“Dantian(丹田)”,“Qi(氣)”這類中國玄幻小說所特有的設定。同時已有不少作者開始依靠這類作品盈利。比如,來自丹麥Tina Lynge的系列作品《Blue Phoenix》(藍鳳凰)已經在亞馬遜上開售Kindle版的電子書,還有在亞馬遜上的小有名氣的Will Wight,其新書Unsouled在上線之后第一周以每份3美金的價格,賣出接近2000份Kindle電子版。
三、網絡文學海外走紅的原因
一直以來,中國對外輸出的中華文明呈現的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狀態(tài)。官方大張旗鼓甚至大手筆投入宣傳的以傳統(tǒng)文學為主的主流文學收效甚微,而像中國網絡文學這類非主流的文學作品所收獲的傳播效果則讓人驚訝。中華文化圈對中國網絡文學的接受可以解釋成文化相近的原因,那么中國網絡文學在文化市場高度發(fā)達的歐美的“走紅”的原因則值得深思。
首先,中國網絡文學走紅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內容。在被問及為什么會喜歡閱讀網絡文學,海內外的讀者無不提及最大的原因就是“爽”。按照選擇與滿足理論,不少作品內容幾乎是“屌絲逆襲”框架,這種新鮮的設定正好滿足了讀者的欲望以及獵奇心理。與晦澀難懂的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不同,網絡文學用直白的語言和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向讀者傳遞價值觀,而這種價值觀能被全世界讀者所接受的,比如“奮斗就能獲得成功”,“正義永遠戰(zhàn)勝不了邪惡”。正是作品所呈現的這類核心價值觀才能引起海外讀者的共鳴。網絡小說雖然通俗但是并不低俗,甚至并不故意迎合西方的敘事框架,而是對中國文化的繼承并重塑。既有令人震撼和新奇的情節(jié),又有神秘的傳統(tǒng)中國文化元素,這使得海外讀者能夠克服文化差異而“深陷其中”。
其次,中國網絡文學輻射華語文化圈甚至“逆襲”歐美是離不開傳播平臺。海外的讀者以網絡為平臺,能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閱讀,網絡便捷性也使得讀者可以不需要花費金錢便能在第一時間閱讀自己喜歡的作品。在網絡所提供的公共領域里,讀者們主動參與到作品的整個傳播的過程,與他人交流想法和觀點。正是依靠著讀者的黏性,擴大了網絡文學的的海外傳播力。比起歐美從印刷時代以來所形成的成熟和完善的文化生產機制,網絡性讓中國網絡文學跨越了國界和文化的阻隔,甚至可以打破“次元壁”,在被網絡重新“部落化”的“地球村”獲得了廣泛的親緣性。除此之外,在傳播的過程中,網絡文學還受到影視和動漫的反哺,正是依靠著網絡這個媒介平臺,網絡文學有了更多的讀者群以及優(yōu)秀的作者,網絡文學也在不斷壯大。
第三,商業(yè)化的市場經營體制更有助于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早期中國網絡文學的傳播依靠的主要是讀者自發(fā)的翻譯,雖然譯文水平參差不齊,但是憑借著喜愛連接其的翻譯群體也在不斷壯大。后來則出現了“打賞”的形式,以武俠世界為例,讀者可以給譯者捐款,讓譯者加快翻譯的進度。隨著中國網絡文學的不斷壯大,除了圖書出版外,還形成了以IP改編為核心的影視、動漫、游戲等多元模式。網絡文化產品的日趨多元加上市場化經營也給網絡文學的發(fā)展注入更多的動力。隨著網絡文學“海外熱”的現象被國人所熟知,包括閱文集團、掌閱科技等國在內的企業(yè)都把目標瞄準了網絡文學,通過與國外企業(yè)的合作,建立更為完善的市場經營體制,更進一步的推動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傳播的廣度和力度。
第四,中國網絡文學的走紅得益于中國網絡小說的發(fā)展。中國國內網絡小說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在吸收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特點,已經發(fā)展出以草根化為特點,以年輕受眾為主體,題材豐富多樣的模式。而海外受眾所接觸到網絡文學作品的都是國內經過“大浪淘沙”后的精華。中國網絡文學的發(fā)展除了結合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以外,還受到了傳統(tǒng)武俠小說的影響。以金庸和古龍小說為代表的傳統(tǒng)武俠小說所包含“俠”的思想,在不少早期的網絡小說中都窺見一二。根據澎湃新聞網對Wuxia World創(chuàng)始人美籍華裔RWX的采訪,正是出于對傳統(tǒng)武俠小說的興趣讓他創(chuàng)辦了這個論壇。而這群早期網絡文學的海外讀者同樣也是日本宅文化的愛好者,對東亞文化接受度也比較高。像《斗羅大陸》、《全職高手》這類網絡文學改編的動漫就有著日漫的痕跡,對于讀者來說也比較容易接受。
第五,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2014年國家出版廣電總局出臺了《關于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fā)展的指導意見》鼓勵網絡文學作品積極進入國際市場,2015年中共中央出臺了《中共中央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倡導“大力發(fā)展網絡文藝”。中國網絡文學在國家政策支持下迅速發(fā)展,并且順利走出國門。而隨著中國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上升,中國的文化也逐漸向外輻射。帶有強烈宣傳目的的文藝作品較難引起觀眾的共鳴,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并不是一個主動的過程,而是伴隨著中國文化軟實力上升的過程中向外傳播并逐漸形成一定的吸引力。
四、對中國網絡文學“海外熱”現象的反思
從目前的發(fā)展形式來看,中國網絡文學在國內的發(fā)展還是處在非主流的邊緣,也并非中國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重點,在海外的傳播更多的是靠大眾和資本的力量,而且在海外還是屬于較為小眾的小說類型。但是這個與精英群體割裂開來的小眾群體也許會因為網絡而匯聚成龐然大物,而中國網絡文學中所蘊含的中國文化和中國價值觀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被海外讀者所了解甚至被認同。相信隨著大眾對中國網絡文學的重視以及國家政策的支持,中國網絡文學可以像美國大片、韓國電視劇、日本動畫一樣的成為中國國家形象的一張明信片,甚至有可能成為世界主流文學的一部分,為世界文學的繁榮和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莊庸, 安曉良. 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傳播:“全球圈粉”亦可成文化戰(zhàn)略[J]. 東岳論叢, 2017, 38(9):98-103.
[2]邵燕君. 媒介革命視野下的網絡文學[J]. 名作欣賞, 2015(4):76-77.
[3]楊俊蕾. 中國網絡文學的敘事轉向與文化輸出[J]. 人民論壇, 2017(24):124-125.
作者簡介:
蔡珍夢,女,1993年4月,福建泉州,碩士研究生,中國傳媒大學,研究方向:國際媒體。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 北京市朝陽區(qū) 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