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星
引言: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鞭r村偏遠學校一定要積極關注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一、新時代農村義務教育偏遠學校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
(一)無奈的選擇,導致沒有熱情
農村偏遠學校的教師,普遍是城里考編制落選,為了找份工作而做出的無奈選擇。不便利的交通,人煙稀疏的鄉(xiāng)村,落后的環(huán)境和設施,讓一些多才多藝的教師教學技能無法施展,才華得不到體現(xiàn),看不到自己未來的發(fā)展前景,總感覺與城里教師相比,輸在了職業(yè)起跑線上。繁重的教學任務使得教學效果不理想。長此以往,沒有了工作激情和動力,更不會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學。這導致部分教師工作隨心所欲聽之任之,對學生不冷不熱,學生學習興趣也不濃厚。如此惡性循環(huán),學生天性受到遏制,教學質量難以提升,教師情緒更加低落。
(二)理想與現(xiàn)實的落差,導致沒有情懷
農村偏遠學校的教師由于地區(qū)偏遠,信息閉塞,文化生活缺乏。繁重的教學任務和永遠做不完的應付性工作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覺得理想和現(xiàn)實落差太大,難以樹立對農村教育事業(yè)的信心。他們的教育情懷和感悟還停留在個人認知階段,在工作中得過且過混日子,嚴重影響了農村偏遠學校的發(fā)展未來。
(三)付出與回報的不對等,導致沒有責任
農村偏遠地區(qū)學校和城鎮(zhèn)學校相比,不少方面都還存在著差距,任務重、工資低。當前,很多農村學校教師的責任意識普遍弱化,他們有的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的不聽勸說“我行我素”,有的四處游說“忙于調動”……缺乏正能量,沒有沉下心來認真考慮教育如何發(fā)展的問題。沒有把個人價值融入農村教育事業(yè)之中的勇氣和魄力。如果教師只把工作當一種謀生的途徑,可想而知,農村教師要想贏得學生和家長的尊敬無異于緣木求魚。
(四)態(tài)度消極,導致沒有擔當意識
教師只有心懷夢想、敢于擔當,才會有責任感、使命感,才會感覺到自己職業(yè)的神圣。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的教師,由于個人原因和現(xiàn)實條件的影響,普遍缺乏積極昂揚的人生態(tài)度,對未來不敢期許,對學生沒有責任感,對農村教育事業(yè)不抱希望。即便是剛從師范院校畢業(yè)的師范生,在整體態(tài)度消極的氛圍里,他們也會放下理想,沒有堅持自己的初心,隨波逐流,沒有了擔當,讓教育失去了應有的生機與活力。
二、改善新時代農村偏遠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工作狀態(tài)的方法
(一)改善學校教學環(huán)境
教學環(huán)境關系到學校的形象,關系到教師的工作熱情。地方政府要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倡導尊師重教新風尚,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硬件質量,讓基本的教學用具、網絡多媒體等一應俱全。這是一所學校的必備條件,再難再苦,也要千方百計給予保障。只有條件改善了,教師才能安心教書育人。
(二)提升教師的積極性
待遇問題一直是農村偏遠學校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瓶頸,很多學校連教師基本的吃住問題都不能解決,又怎么能讓教師潛心教育?最基礎的工作是應該滿足他們自身和家庭的日常開支,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只有解決了教師的后顧之憂,他們才能輕裝上陣,恪盡職守。
其次要真心關心農村偏遠學校教師的教學與生活。無論是村委會還是校領導,都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想教師之所想,急教師之所急。特別是對一些生活特別困難的教師,要積極采取行動,給予他們人文關懷和經濟上的幫助,讓他們感覺到自己被關心關注。
另外,在工作中給予教師充分的自主教學實踐,切忌因為管理不科學,忽視教師的自主發(fā)展意識,影響到心理狀態(tài)和教學積極性。在學校管理上,要敞開大門,讓農村教師參與進來,發(fā)揮他們的智慧和才干,提升他們的主人翁意識。
(三)增強教師的責任感
作為農村偏遠學校教師,一定要不斷提升教學責任感和使命感,再大的困難,也不該成為放棄教育事業(yè)的理由。教育主管部門利用各種途徑引領每一名教師把心交給學生,交給鄉(xiāng)村教育事業(yè),沒有這份初心,就不適合在農村教育崗位上從教。
(四)豐富教師精神文化生活
教育事業(yè)需要精氣神,才能讓學生從教師身上看到明天的希望,只有給學生力量,給學生鼓勵,教育才會展現(xiàn)活力,才會春意盎然。農村偏遠學校可以通過豐富的精神生活進行彌補,從教師的身心健康出發(fā),持續(xù)推進,就一定會讓教師感受到農村生活的豐富多彩,進而愛上農村,扎根農村教育。
結合農村偏遠地區(qū)的實際情況開展精神文化活動。如具有農村當地特色的節(jié)日等,鼓勵教師參加,給予教師展現(xiàn)個人風采的機會,拉近教師和村民的距離,讓教師更加了解農村人的善良和真誠,增強教師的幸福感。也可以在學校經常性開展體育比賽和各種技能比賽,如烹飪、踢毽子、羽毛球、足球等,讓教師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感受到農村地區(qū)對教師的關愛。還可以組織觀看一些充滿正能量的電影,如《我的教師生涯》《放牛班的春天》《音樂之聲》,激發(fā)教師獻身農村教育事業(yè)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