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燕
在湛江市二中的教學開放日,學校邀請了兩位優(yōu)秀教師就《將進酒》開展同課異構。一位是經(jīng)典誦讀省骨干顏堅教師,一位是湛江市高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冠軍董佳云老師。顏老師帶領學生把詩歌誦之如行云流水,聽之如金聲玉振。董老師的課堂上,學生沉潛往復,暢敘幽情,理性思辨。高二實驗班這群孩子們,沉醉在這酒神仙曲的課堂,久久不愿醒來。讀,是顏老師的課堂《因聲求氣,吟詠詩韻》的靈魂。《尋夢李白,感盛世之音》,董老師為來自全市的幾十名觀課者獻上了一堂行云流水的語文課。這兩堂課可謂“酒意與才情齊飛,名師共高徒一色”,在座者無酒亦醉。正是吃透了新課標,二位老師才把這兩堂課上得設計感十足。
一、教學目標須體現(xiàn)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發(fā)展與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提供最有價值的東西,既是新課改的需要,也是高中語文課程價值的應然追求。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與歸宿,直接影響著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教學價值的確定。語文教學應當將語文核心素養(yǎng)作為課程的核心目標。語言系統(tǒng)的建構、運用與表達,是學生最基本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以誦讀法為教學目標,正指向于此,是語言藝術化的運用。誦讀時, 學生反復涵泳作者的情感,將自身的體悟與聲音融會貫通,達到聲情并茂的境界。誦讀,就是要學生透過語言文字,感受詩歌的情感和趣味,從而獲得情感體驗。通過誦讀,學生從感悟作品的審美旨趣到陶冶審美情趣,直至形成高尚的審美品位。董佳云老師設計的《尋夢李白,感盛世之音》把思維的發(fā)展與文化的傳承落到實處。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是心智活動的過程,核心問題是思維。思維力是世界教育的共同走向。在我國,語文教育關注思維力的提升也已經(jīng)成為共識。核心素養(yǎng)指向的思維力,包括思考、思辨、思想的能力。能否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敏捷性、創(chuàng)造性、深刻性等,是評價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最重要的標準之一。偉大的詩人是偉大的時代和偉大的靈魂共同釀造出來的。李白承載著盛唐知識分子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董老師重視語文教學對學生精神的建構,本質上是一種文化建構。在語文的學習中,吸收、繼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不斷形成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學生必備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二、教學方式須有利于關鍵能力的發(fā)展
核心素養(yǎng)的本質是“關鍵能力”。語文核心素養(yǎng)關注的是個體解決真實問題時所需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一堂好課,學生應該在老師設置的學習情境中,習得各種語文知識,提升學習能力,并形成解決同類問題的遷移能力。顏堅老師設計的《將進酒》,以“讀”為活動。整堂課的活動有整體意識,有清晰的學習活動線。這堂課以誦讀法“平長仄短入聲急 偶位平聲重拖音”為綱,綱舉目張,層次清晰。悲的感情“氣沉聲緩”,樂的感情“氣滿聲高”,憤的感情“氣足聲硬”,狂的感情“氣多聲放”。如夯土砌墻,一層泥土一層力,顏老師點撥一次,教室的讀書聲亦豪放飄逸一分。一堂課中,節(jié)奏美、音樂美、情致美,3次點撥,7次誦讀一氣呵成。顏老師在設計此課時,強調了誦讀法的指導,突出了文言文誦讀這關鍵能力。
在強調學習者視角和情境化學習的今天,當教學內容確定后,設計要成為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抓手。學習任務群視閾下的古詩詞課,是真實語文生活情境中的深度學習。顏老師課堂的誦讀展示環(huán)節(jié),讓詩詞誦讀發(fā)生在真實的生活中。學生縱情放聲,爭相站起來用自己熟悉的白話、四川話、雷州話、普通話誦讀。在沉悶的高中課堂中,學生能主動誦讀展示,著實難得。從學的層面看,促進主體性發(fā)展是現(xiàn)代教學的重要價值取向,學生的參與狀態(tài)體現(xiàn)在參與的廣度與深度上:廣度即看學生是否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深度即看學生是被動地學習,還是積極主動地學習。此誦讀課,學生無論在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上,都極為成功。
三、教學資源須凸顯“任務群” 整合
對教材有自己的深度解讀,是2017版課標精神在課堂落地的有益嘗試?!皩W習任務群”,是在確定了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生成、發(fā)展、提升相關的人文主題后,組織學習資源,讓學生通過自主活動,自己去完成任務,增長思維能力。這種人文主題的任務群,是教師有組織、有計劃、有反饋地引導完成的。它與過去的教學模式有內在的區(qū)別——課程中有文本,但不以文本為綱;有知識,但不求知識的系統(tǒng)與完備;有訓練,但不把訓練當作純技巧進行分解訓練。任務群的設置可以擺脫“一課一篇”的模式,它不局限于某一首詩或某幾首詩歌,而是涉及某類或某幾類相關內容的深度探討。
好課標準的價值判斷,是將“重構”用于語文教學。為了設計好這堂課,董老師細讀了200多首李白的詩,對李白的生平、人格、詩風有了整體的把握。然后,親自撰寫長篇排律,歌詠李白,由此開篇。深厚的古代文學功底,豐足的知識儲備,讓她對古詩詞鑒賞課的教學資源信手拈來,駕輕就熟地把文本學習變成深度探討。通過“融情入詩、吟詠詩韻;沉潛往復、品味詩情;暢敘幽思、引動詩情;唐人氣象,盛世之音”四個活動,讓學生源于《將進酒》,跳出《將進酒》,全面解讀李白,以點帶面觸摸盛唐詩歌的精神風貌。
對文本的深度解讀,是語文的歸宿;對課標的分析揣摩,是教師的責任;對核心素養(yǎng)的追求,是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