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瑋殷
【摘要】清水濠小學近年接收的特殊兒童日趨增多,普校教師在實施特殊兒童隨班就讀時感到有很多困惑,不知道如何去解決。借助這個研究的契機,選擇了共融教育中的一個案例,就腦癱兒童隨班就讀個案的研究作為我們研究的切入口,希望在個案的行為支持策略中得到切實可行的操作策略。
【關鍵詞】融合教育;腦癱兒童;隨班就讀;行為支持
一、問題的提出
首先,越秀區(qū)清水濠小學在2013年正式與越秀區(qū)啟智學校進行了共融計劃的研究,是區(qū)內最早實施共融教育的學校。其次,清水濠小學也接收了各種類型的特殊學生,如:智障兒童、阿斯伯格兒童、自閉癥兒童等,作為普校的教師對于這些特殊的孩子感到束手無策,實在是困擾,所以我們要把這些特殊孩子作為日常教學工作中的研究對象,應該用哪些適當?shù)男袨橹С植呗宰屵@些孩子能適應普校的隨班就讀。融合,就是共同成長,我們希望從腦癱兒童的隨班就讀行為支持個案的研究中向普校的教師們提供一些具有可探索性、可操作性的行為支持策略。
二、個案的基本情況
本次的研究對象是腦癱男孩子小占,2002年11月生,就讀于越秀區(qū)啟智學校七年級,通過共融計劃來到越秀區(qū)清水濠小學四年級。小占的語言表達清晰,能獨立行走但不穩(wěn),踮腳尖。性格溫順、性子急,有一定的責任心。由于動作受限制或經(jīng)驗剝奪,習慣了獨處,很多時候不懂得與別人玩、互動。對語文特別感興趣,可以認字、能背古詩詞、三字經(jīng)等。生活能自理,但動作品質不高。
三、干預過程
1. 融合前期準備工作
一是做好銜接工作。在小占來普校之前,首要任務是要與小占家長、啟智學校的老師和社工建立溝通。我們了解該生在學校的表現(xiàn),根據(jù)他的行為、情緒、IEP等寫好記錄,與家長的交流中獲取該生在家里的表現(xiàn)、喜好等做好記錄,這些作為個案評估的資料。二是班會上的宣導。作為班主任,本人把小占的基本情況和特殊照顧需求向全班同學說明,呼吁全體同學秉承本?!爸辽浦翆崱?的校訓,主動幫助他,熱情相待,杜絕嘲笑。班主任組織小占的各科任課教師召開了一次宣導會議,向這些老師派發(fā)小占的基本情況資料,共同討論課堂上要因應情況和調整教學的方向,班級教學要兼顧普通學生和特殊學生的需求。為了更好地對比個案在干預前后的變化,本人設計了《自編隨班就讀腦癱兒童語文課堂行為記錄表》(后附)。
2.進入普校課堂隨班就讀的困難
經(jīng)商定,小占每周會有一個上午的時間到普校課堂中來。我對這種融入安排追蹤觀察了一個學期,發(fā)現(xiàn)小占的融入情況并不理想。雖然老師、同學們已經(jīng)表現(xiàn)得開放、熱情和耐心,但是小占的行為還是流露了他對普校環(huán)境的害怕、焦慮。比如,我在自己任教的語文課上,我觀察到他跟不上教學進度,經(jīng)常在課上拍桌子、自己發(fā)笑、拍手、跺腳,情緒不能安穩(wěn)等,說明小占還沒能真正融入到普校班級,突破溝通社交上的心理障礙是一個關鍵點。并且,小占跟不上普校課程也讓他無所適從,產(chǎn)生了焦慮的心理。
3.設計、實施支持策略
研究指出,小占只有順利過渡秩序敏感期,隨之的焦慮、害怕才會消除掉。所以,我采用了以下的行為支持策略。
第一,適宜的座位安置。因為小占行動不便,個子也較高,他的座位本來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靠門口的地方。但是,這個邊上的位置使他離授課教師較遠,也不利于和同學們互動,上課容易走神。后來,我把他的座位調到了課室第一排稍靠邊的位置,這樣他進出比較方便,有更多的機會與同學打照面,也能更好地關注到老師。
第二,增進人際互動的機會。我小占家長商量,請家長把小占到班級共融的時段改在周一上午。因為周一上午是一個活動集中的時段,既有莊嚴的升旗禮,也有多姿多彩的大隊、中隊展示活動,利于他與同學互動。日常,老師們鼓勵小占與同學們共同參與到日常的班務中去。
第三,調整教學手段,維持動機,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小占有認字、背詩的能力基礎。老師在課上盡量運用多媒體課件、操作演示等直觀手段呈現(xiàn)學習內容生動,維持他的學習動機。另外,老師安排小組長和他同桌,適當輔助他學習。
第四,圍繞個案展開定期的多方溝通。溝通方包括啟智學校教師、個案家長、普校的科任教師。家長要及時向我們反映孩子從普校回家后的情緒、行為等情況,還要及時表揚孩子堅持每周一次去普校的交流,讓孩子有信心堅持下去。
四、研究的檢核
五、結論與反思
在這一年的觀察實踐中,小占已經(jīng)克服了溝通的心理障礙,從剛開始比較難適應普校的學習生活,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融入到班集體中,這是一個非常喜人的轉變。這樣的融合教育對于他自身的情緒、行為、心理,都有著正向、積極的推動作用。他被班級接納的經(jīng)驗將有助他日后追求社會接納,走入社會,最終作為社會中的一員。
對于普校的學生來說,共融教育也是一種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普通學生在與小占的相處中明白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完美,不完美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從而悅納自身的不足,減少了成長中的不安,獲得生活的動力。另外,作為一個普通人,接納、幫助特殊人士也是一種社會責任,只有當弱勢的群體也被照顧到了,這個社會才會變得更文明進步。最后,從本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本校的無障礙設施不足。腦癱兒童的行動不便,從長遠打造融合環(huán)境的需要看,應該在教學樓中建設無障礙洗手間,在走廊設置扶手,加建電梯。腦癱兒童的肌肉張力異常,殘聯(lián)、教育等相關部門,也應為其量身定制康復輔具,如:擺位椅等。此外,個案所在的教室設施設備也應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以幫助特殊兒童適應普校的生活環(huán)境,減少因為障礙本身的各種受限。
參考文獻:
[1]張寧生,陳光華.再論融合教育:普小教師眼中的“隨班就讀”[J]. 中國特殊教育,2002.
[2]蒙臺梭利. 蒙臺梭利教育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