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皇退位,新天皇登基,必須取一個新的年號。最后,日本政府選中了兩個字:令和。安倍隨后特意強調(diào),“令和”這個新年號,選自《萬葉集》,這是“象征我國豐富的國民文化和悠長傳統(tǒng)的日本古籍”。
《萬葉集》第五卷《梅花歌卅二首并序》中有這樣表述:“于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p>
?春天選了帶有春意的兩個字,確實意思不錯??吹胶芏嗝襟w報道說,這是1300多年來,日本年號首次成功“脫中”。對于記者有關(guān)“為何不選用中國典籍”的提問時,安倍倒也直言不諱:日本正迎來一個根本的轉(zhuǎn)換期,為了反映日本人的新精神新時代,我們最終決定從日本的典籍中選用新的年號。
?也就是說,這次不從中國經(jīng)典作品中選年號,是安倍的既定主張,意在顯示日本的文化獨立,有很深的政治寓意。
要知道,自公元645年日本仿效唐朝做法設(shè)立年號來,從第一個年號“大化”至今,1374年時間,247個年號,都取自中國的經(jīng)典。比如,有36個年號,來自《尚書》,27個年號來自《易經(jīng)》。明治維新的“明治”,則取自《易經(jīng)·說卦傳》:“圣人南面聽天下,向明而治?!?/p>
?安倍用心良苦,如他所愿了嗎?錯!道理很簡單,日本年號要想能“脫中”,除非不用漢字,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
?比如,日本現(xiàn)在的解釋,令和,源自《萬葉集》。但要知道,古體詩往往需要典故,需要源頭。日本古詩是在中國詩歌熏陶中成長的,越是當時的名詩人,遣詞造句越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別忘了,早在東漢時期,張衡的《歸田賦》中,就有“于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的句子。
都是描寫春天,一個1300多年前,一個近2000年前,到底誰效仿誰。
所以,日本年號要“脫中”,除非不用漢字。
(據(jù)新浪新聞4.3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