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生個案基本資料
1、學生姓名:陳思琪
2、學生性別:女
3、學生年齡:12歲
4、年級:六年級
二、學生個案基本情況
陳思琪在全班同學中屬于中等身材,瓜子臉。雖然記性很好,作業(yè)按時完成,但是作業(yè)字跡潦草,上課不認真聽課,成績一般。下課不是自己到處去玩就是邀上幾個跟班似的同學去玩。陳思琪面上看上去很開朗活躍,其實她性格古怪。同學不能說她,也不能碰她,否則她就大聲呵斥甚至打人,別人和她打,她就哭著
并且露出很兇的樣子。經常都這樣班里的絕大部分同學都敬而遠之,只有班上幾個不合群的同學在她的帶領下四處走動,但不久后跟她的人又都不和她玩了。班上沒人跟她玩了,她只好自己到低年級去找小朋友玩,不久后那些小朋友又不跟她玩了。有時她違反了學校的紀律,一些科任老師教育她,她總是表現出一幅不屑一顧的樣子。
三、學生案例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
我通過家訪調查發(fā)現,陳思琪家有五口人,爸爸經常起早摸黑的干活,豬肉行情好就販豬宰豬走村串戶賣肉,否則就到外面的地方做工,白天沒有時間管教他們,晚上有時深夜才回家。陳思琪的媽媽要帶一個還不到一歲的小弟弟以及做家務。陳思琪還有一個讀一年級的弟弟很愛哭,在學校別的同學不小心碰到他就哭,其他同學不和他玩也哭,有同學說他還是哭。在學校陳思琪如果聽到他弟弟哭,放學回去就跟爸爸媽媽告狀,說弟弟經常在學校動不動就哭,把她的面子丟光了。剛開始陳思琪爸爸還跟她弟弟說說道理教育,她弟弟還依然故我,之后陳思琪告狀次數多了她爸爸就以打代替口頭教育。長此以往,陳思琪爸爸沒能教育好她的弟弟,卻教壞了她爸爸的脾氣,以后一有告狀就開罵喊打。再說陳思琪弟弟也不是省油的燈專門揭陳思琪的短以牙還牙,陳思琪一樣被責罵。久而久之陳思琪就養(yǎng)成了現在的壞習慣。
2、社會原因
三坪村這地方地處偏僻,沒有什么娛樂項目。人們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村邊有一個小商店,村民都來這里買些生活用品,沒事干也來這地方坐坐聊聊天,有時也免不了要玩上幾圈的麻將。陳思琪就是這條村里的人,白天沒地方玩她就來這里湊熱鬧,耳聞目睹了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感覺發(fā)生矛盾時比如吵架、打架贏的那一方說話與做事挺威風的,就把這種歪風邪氣帶到了學校。
3、網絡原因
電視走進千家萬戶,使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地;智能手機全面普及,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電視和手機使人民的精神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但同時也有不利的一面。絕大多數的人特別是小學生抵不住網絡游戲的誘惑,放學回到家不是想著溫習功課而是打開電視或者是手機就開始玩游戲。三坪村這地方是個很小的村莊,入夜各家各戶基本上是關門閉戶,很少人有人在外面玩,每天晚上陳思琪簡單的完成了家庭作業(yè),就開始玩游戲。在玩游戲的過程中隨著游戲的情景:時而激動不已,時而憤怒,時而唉聲嘆氣,時而喊殺聲不絕于耳。陳思琪的性格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被污染了,變得暴躁、易怒、暴力、不學無術。
4、朋友的影響
在農村小學里學生好出風頭,于是有的學生就做出一些出風頭的事讓同學關注,被關注的學生領略了出風頭的喜悅后卻在錯誤的路上越滑越遠。陳思琪就是經常帶領著她的同學東游西逛見到可以表現的事就說“我敢做”,做完了同學在一旁“表揚”,這種錯誤的“表揚”致使她越來越敢做,有時她的同學遇到雖然違反學校規(guī)定但可以表現自己的事情就慫恿她做,為了表現自己,陳思琪不分可不可為都為之,就這樣造就了她現在不準人碰,碰到她就罵人和打人的性格。
四、采取措施
1、重視家庭教育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言行舉止都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而陳思琪爸爸的粗暴教育,非但不能教育好孩子,長此以往反而是讓孩子學會了暴力。我和陳思思爸爸進行溝通,闡明家庭教育對孩子影響的重要性,我講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給家長,并且要求家長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教育孩子,幫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習慣。經過一個學期,在學校和家庭的教育下陳思思行為和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善。
2、家長教師共同關心孩子
兩個人經常碰面又打招呼,是人的都有心里評價這個人怎么怎么樣?日子久了對方就慢慢的走在了各自的心里。而父母與子女這層特殊的生養(yǎng)的親屬關系,更加容易融入對方的心里,這時父母一個簡單要求的都會對子女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和陳思琪爸爸溝通時要求他用科學的言行舉止?jié)撘颇优耐瑫r要多關心孩子的成長,問問他們生活中最需要什么?問問他們生活過得開心嗎?問問她們的學習情況怎么樣?讓孩子覺得父母很關心她,很疼愛她,很在乎她。在偉大的父愛、母愛感化下,孩子會變得乖巧聽話順從。隨后父母要求孩子改掉玩游戲的習慣,多學習看書不要學習社會上不良的風氣。
教師是小學生眼中的孩子王是精神食糧的父母,教師平時也像學生父母一樣關心學生,讓學生心中有教師,喜歡教師,愿意聽老師的話改變自己一切不良的行為習慣。
在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努力教育下最終會改變一個學生。
3、集體教育互相學習
在班級,教師組織學生出版班級學習園地,把班級的好人好事好現象通過圖文展現,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班集體,讓學生在在這個大集體互相學習互相進步。
在課外活動,教師組織學生玩游戲,培養(yǎng)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比如:組織踏板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要想贏得比賽,必須團結,要團結必須不計前嫌。這種合作性的游戲開展多了,在學生心里特別是有心理隱患學生的心里會產生巨大的情感反省,會在很大的程度上改變一個人的心理。
4、師要做好楷模
俗話說“教師無小節(jié),處處是楷?!?,教師的語言風格、教學態(tài)度、言談舉止、待人接物、儀表等都是學生模仿的對象。根據我多年的觀察,一個教師在課堂上書寫端正,板書有條不紊,他的學生寫的字也會很工整;一個教師辦事干練不拖泥帶水,他的學生也會學得他的辦事作風。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教師的言行舉止是學生學習的典范,教師要時時處處事事都要做好學生的表率,做到潤物細無聲,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健康的心理。
5、教師要時刻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雖然國家教育部門把心理健康知識滲透到各科教學內容中,但是這些內容是面向全國絕大部分的學生。它不是專門為每個區(qū)域、每個學校、每個突發(fā)事件、每個學生量身定制,沒有針對性。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教育各科教材中的心理健康知識外,也要根據當地學生的特點,有計劃、有目的的設計相適應的心理健康知識,定期對學生進行教育。突發(fā)事件是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素材,對于突發(fā)的心理健康問題,教師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處理及時做好教育。比如:當陳思琪被其他同學不小心碰到要打人時、當她無理還要呵斥別人時都要及時處理教育,這樣可以有效的控制住陳思琪不良的心理習慣發(fā)展并且使它往好的方面轉變。
五、教育效果
一段時間過去了,經過多方面的努力,陳思琪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變,原來不允許別人的隨便碰到,現在只是習慣性的看看罷了,許多同學見她變得講道理、講人情像換了一個人似的,漸漸的和她交朋友,有時候陳思琪遇上煩心的事,同學們都愿意幫助她解決。課間不再見她在校園到處逛,反而見到她和同學在歡聲笑語。此時在她的內心深處感觸最深的將是原來友誼就是這么美好。
六、結論
俗話說“一樣米養(yǎng)百樣人”,在同一個班里不是每個學生都很優(yōu)秀,學生們也像我們的手指一樣各有長短,因此在一個班里也有心理健康隱患的學生,作為人民教師不要對這種學生輕言放棄。凡事都有因果,只要找到原因,想好對策一切都會迎刃而解,還回學生一個健康的心理。
作者簡介:黃再安,組別:小學組,科目:心理健康。
(防城港市防城區(qū)灘營鄉(xiāng)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