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尤多拉·韋爾蒂作為美國當代著名的小說家,其作品看似平淡地描寫現(xiàn)實生活,實則充滿人生真諦?!稅坌奶酵芬晃某鲎运谝徊慷唐≌f集《綠簾》, 講述了營火少女團成員瑪麗安到老年婦女之家進行探望的經(jīng)歷。二十世紀后期,文學研究出現(xiàn)了空間轉向。此后文學作品中的空間維度開始受到關注。本文基于列斐伏爾的空間敘事學理論,展示《愛心探望》一文中的三種敘事空間,剖析了社會的冷漠,老婦人們孤寂絕望的生活以及所遭受的壓迫。
關鍵詞:《愛心探望》;物理空間;心理空間;社會空間
一、導言
尤多拉·韋爾蒂以其精妙的小說在當代美國文學界占有一席之地。自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起,她陸續(xù)出版了《綠簾》、《大網(wǎng)》、《金蘋果》等短篇小說集和長篇小說《樂天者的女兒》等,并因此獲得了歐·亨利獎、普利策獎等文學獎項。出生于二十世紀初的她,從小熱愛閱讀并能細致觀察生活,這使她對美國南部的風俗文化有著極深的了解和體會。在寫作中,她尤其擅長將自己的所見所感描繪出來,并通過強烈的地方特色展現(xiàn)了現(xiàn)實生活的家庭的沖突與矛盾和人類的關系與情感?!稅坌奶酵肥珍浻谟榷嗬宽f爾蒂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綠簾》,講述了“美國螢火少女團的一個女孩到老年婦女之家去探望兩位老年婦女的故事?!盵1]
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時間和歷史的概念開始受到后現(xiàn)代空間概念的挑戰(zhàn)。許多學者意識到空間維度的重要性,并把空間引入到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中來。思想家列斐弗爾、地理學家愛德華·蘇賈等人都對空間進行了闡釋,其思想成為許多文學批評研究的理論基礎?!傲徐撤鼱栐凇犊臻g的生產(chǎn)》中,提出了社會空間的概念。他把空間區(qū)分為物理空間(自然)、心理空間(空間的話語建構)和社會空間(體驗的、生活的空間),空間動態(tài)體現(xiàn)社會現(xiàn)實,展現(xiàn)社會關聯(lián)。”[2]
本文通過對《愛心探望》一文中三種不同敘事空間的分析展現(xiàn)了老年婦女們的生存環(huán)境、女孩瑪麗安和兩位老婦人的不同心理活動與狀態(tài)、以及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對她們生活的影響與控制。
二、文本中的敘事空間
物理空間是物質的空間,“是一種靜態(tài)實體空間,是小說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且多數(shù)以充滿人文特色的建筑、場景或實體的形式出現(xiàn)”。[3]作者所描繪的風景,人物所處和動作所發(fā)生的場景都屬于物理空間?!稅坌奶酵芬晃闹凶钪饕奈锢砜臻g就是老年婦女之家,這也是老婦人們的生存空間。韋爾蒂將那座白磚建筑描述為一個冰塊,它孤立于城郊,周圍遍布暗色灌木,顯得冰冷無情,毫無人氣。當瑪麗安走進建筑,她發(fā)現(xiàn)“寂靜無聲的走廊陰森鋪著破舊鼓脹的油地氈,并且散發(fā)著鐘表里面特有的那種油膩陳腐的氣味。”[4]老婦人們被限制在房間里,門窗緊閉,與破舊的床、藤椅、臉盆架和柜子為伴。即使只有這些簡陋家具,這狹窄的空間也因此顯得很擁擠。這里雖然被稱作老年婦女之家,卻潮濕陰冷并且沉寂黑暗,毫無家的溫暖可言。
心理空間在文本中通過對人物的描寫而展現(xiàn)出來,它含蓋了人物的所有心理活動和心理狀態(tài)?!洞壬圃L問》短短一文中,作者通過對小女孩瑪麗安和兩位老婦人語言、行為等的描寫,展現(xiàn)了她們復雜的心理空間。小女孩來到老年婦女之家時并沒有特定的探望對象,在她眼里所有老婦人都沒有區(qū)別,她在送出禮物之前甚至都沒仔細看過自己手中的盆栽。她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她拜訪任務的一部分,完成后她便可以在學校得到額外的分數(shù)。她的內心毫不在意這些老人,她的拜訪也并不出自真心。當她到達老婦人的房間時,她覺得像是進入了兇惡的綁匪的山洞;在與老婦人對話時,她緊張到忘記了自己的名字,也回答不出在學校自己都做什么;在看到老婦人們爭吵和她們的崩潰與絕望時,她身體顫抖,心臟怕的快要停掉;最后在老婦人因她的拜訪感動落淚時,瑪麗安推開了她們,奪門而逃。她無法接受老婦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內心恐懼,也抗拒繼續(xù)與她們接近。那兩位老婦人,一位熱情地與瑪麗安對話,對她的探望與禮物盆栽感到十分高興和感動;一位話語偏激,情緒激動,總是否定前者的觀點,并且對瑪麗安的探望不屑一顧。然而她們對待來訪者和彼此的不同反應都顯示出她們內心的孤寂甚至是扭曲。長時間的與世隔絕使她們既渴望他人的來訪,又絕望于自己的真實處境,內心矛盾而情緒化。心理空間在某種程度上也受物理空間的影響,老婦人們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也給她們以及來拜訪的瑪麗安精神壓力,使她們感到壓抑與不安。
社會空間受社會中意識形態(tài)的控制,權力者通過話語、行為等方式把意識形態(tài)加于社會中,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老年婦女之家中,雖然看護者是名女性,她卻一頭短發(fā),制服加身,閱讀《田野與河流》這種受男性讀者喜愛的雜志,甚至她說話的語氣方式和看表的動作也像男人一樣。[5]她在這里擁有絕對權利,安排老婦人們的吃住,管制她們的行為,是男權的象征。在為瑪麗安尋找拜訪對象時,看護者大力拍打房門,并對瑪麗安說道:“每個房間有兩個”[6]。她粗暴強勢,毫無溫柔與耐心可言。在老年婦女之家中,老婦人們是女性、是弱者。她們并沒有被看待成有尊嚴、有權力的人,她們只能服從,只能在面對看護時露出僵硬的笑容[7]。也正是在這種男權統(tǒng)治的環(huán)境中,老婦人們只能感受到歧視和冷漠,導致了她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古怪行為和內心的絕望。小女孩瑪麗安同樣生活在這個男權思想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的社會中,并且同化了這種思想。因此她對老年婦女之家看護的粗暴與冷漠見怪不怪。此外,由于社會發(fā)展所造成的物質主義思想也同樣對瑪麗安的生活產(chǎn)生極大影響。整個社會中人人都在追求個人利益,他們冷漠忙碌,對待弱者和邊緣人群毫不關心?,旣惏矊蠇D人們生活的悲慘狀況毫無同情之心,她這場以獲得學分為目的的“愛心探望”也逃不開這種物質至上的思想觀念影響。
三、結語
二十世紀末,空間成為人文社科領域研究的熱點話題;空間理論也為文學批評實踐提供了新的方法與視角。本文基于列斐弗爾的空間理論,淺析尤多拉·韋爾蒂的短篇小說《愛心探望》,展示了小說中遠離城市、陰冷黑暗的物理空間,女孩冷漠抗拒的和老婦人們的孤寂絕望的、扭曲的心理空間,以及充斥著男權統(tǒng)治意識形態(tài)和物質主義思想的社會空間。三種空間的交錯存在為讀者呈現(xiàn)了人物們真實的生活以及心理狀態(tài),并以此揭示出社會中男權思想和物質主義思想的存在導致了瑪麗安的冷漠自私和老婦人們作為邊緣人物不被尊重,不得關愛的生存狀況,引發(fā)人們的同情心以及對社會和人情的思考。
參考文獻:
[1][4][5]范革新主編. 美國短篇小說賞析[M]. 北京:新華出版社,2006
[2]許克琪,馬晶晶.空間·身份·歸宿——論托妮·莫里森小說《家》的空間敘事. 當代外國文學, 2015.
[3]鮑忠明,張玉婷.《八月之光》的空間批評解讀.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
[6][7]尤多拉·韋爾蒂. 綠簾[M]. 吳新云譯. 江蘇:譯林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祝長韻(1994.9–),女,滿族,籍貫:遼寧開原人,沈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16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yè):英語語言文學,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沈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遼寧省沈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