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
當雄壯嘹亮的呼號聲再次傳入這座寧靜的敬老院,當整齊劃一的步伐聲越來越近時, 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激動地站起身來,從一個精致的木盒中小心翼翼地拿出一頂粉色的絹花薄紗帽,輕拍了拍、擦了擦,慢慢地戴在頭上,并在鏡子前整理著。她要以自己最美的姿態(tài),迎接心中最美的“藍朋友”。她是誰?她的“藍朋友”又是誰?是什么讓她如此激動?
生活在雅江縣中心敬老院的卓瑪央巴老奶奶,今年已經63歲了。對于大多數老人來說,63歲的年齡,可能還夠不上“老”字,有的還在田間地頭勞作,有的還在正常上班,但對卓瑪央巴奶奶來說,可就是另外一回事。
年輕的卓瑪央巴是十分愛美的,也有著幸福的婚姻。但10多年前,相親相愛的老伴意外離去,本就膝下沒有兒女的她別說美了,一時間連生活的勇氣都所剩無幾。所幸,各級政府及時給予關心支持和幫助,她也從偏遠的鄉(xiāng)村搬進了縣中心敬老院,與一群同她一樣無依無靠的老人們生活在一起。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人雖然身體狀況、生活信心有了好轉,但精神狀態(tài)一直都不太理想,性格孤僻,不愛說話,還時常發(fā)呆,總幻想著曾經親密無間的老伴能活過來陪伴他。如此隨之而來的,自然就是容顏老去、風華不再,本是膠原蛋白的青春活力被時間和坎坷經歷刻上了風沙,滿臉的皺紋也書寫著她風霜浸染的人生故事。
時間慢慢行走,在敬老院孤獨終老是卓瑪央巴老奶奶一直的想法。可誰也沒想到,一個意外的禮物,讓這位花甲老人重新煥發(fā)生命熱情。那是2012年11月底,還沒有轉制的武警雅江森林大隊官兵在老兵退伍前,組織到敬老院獻愛心,同時退伍老兵也向老人們道別。那天,上等兵劉永強特意從市場上買了一頂繡著絹花的薄紗帽,準備送給卓瑪央巴老奶奶作為離別禮物。
雖然每逢重大節(jié)日或特別有需要時,官兵們都會拿著吃的、用的到敬老院看望這些孤寡老人,但卓瑪央巴老奶奶基本都待在房間不出門,一來她不喜歡見生人,二來長時間孤獨慣了。這天天氣很好,陽光明媚,空氣清新,除了卓瑪央巴老人外,其他老人都在院子里和官兵們拉家常,談天說地。
可能是被熱鬧的場面感染,卓瑪央巴奶奶慢慢走出房門,她也想看看這群可愛的年輕人??烧l想,當她走出房門的一瞬間,立刻被圍住了,心里驚詫還沒來得及反應,上等兵劉永強便嬉皮笑臉地將這頂薄紗帽戴在她頭上。
很多年沒有戴過這么好看的帽子了,卓瑪央巴奶奶抬起手輕輕撫摸著帽子,就如少女一般地貪戀,那一刻她想起了豆蔻時期的自己,想到還會有人如此溫暖細膩地對待如今衰敗的老人,驚喜和幸福的淚水竟瞬間流了出來。
如果說上天給予一個人力量,那肯定是從心靈開始的。就像這頂看似普通的薄紗帽,讓卓瑪央巴奶奶的心靈深處流下一滴淚,也喚醒了那個渴望美和美好生活的心靈。當“藍朋友”的到來喚醒她的心田,這位孤寡老人終于得以看到生活的平安喜樂,也由此與這群年輕軍人建立起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親密關系。此后的歲月里,只要有森林消防的消息,卓瑪央巴奶奶便成了最為期盼的那一位,而且也只有在年輕官兵面前,她才會重新戴上這頂被她視為“珍寶”的薄紗帽。
雖然如今部隊轉制,過去的武警雅江森林消防大隊轉制成了森林消防大隊,這群昔日的“迷彩色”也變成了現(xiàn)在的“火焰藍”,但卓瑪央巴奶奶對待他們的態(tài)度、熱情和做法沒有因此改變,因為她知道他們衣服換了,心中的愛沒有變,和老奶奶的感情沒有變。
天冷了,白云做裳;地冷了,落葉為裝;燕冷了,遷往南方;魚冷了,水里深藏?!八{朋友”扛著大米、拎著水果、抱著牛奶,又來到了這熟悉親切的地方,看望慰問老人們。一群“藍朋友”還未進門,卓瑪央巴奶奶一如往常,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那頂粉色的薄紗帽戴在老人蒼老卻可愛的臉上,似乎是在向“藍朋友”們敬禮。
一時間,“藍朋友”的到來,讓整個院子里充滿著勃勃生機,洋溢著歡聲笑語。有的為老人測血壓、檢查身體,講解日常疾病預防及養(yǎng)生保健知識;有的給老人剪指甲、理頭發(fā);有的幫老人整理房間,打掃衛(wèi)生,陪老人聊天談心,詳細了解他們的身體情況和生活狀況;還有的挽起袖子為老人們包餃子、抄手,忙的不亦樂乎。
當大家都忙碌時,卓瑪央巴老奶奶也在忙著自己的事情 ,她握著一個個“藍朋友”的雙手,這兒瞧瞧,那兒看看,問問這個是不是穿得暖和,問問那個要不要縫補,問問這個訓練辛不辛苦,問問那個想不想家?!八麄兙褪俏业挠H人和孩子們啊,不關心他們關心誰?”當問到為何如此熱情時,卓瑪央巴老奶奶動情地說。
大愛無言匯于行動,奉獻不語彰于人心。相聚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日頭西斜,一斜暖陽鋪灑在敬老院周圍,戴著那頂粉色薄紗帽的卓瑪央巴老奶奶和其他老人揮手送別,當藍色的身影和鮮紅色的黨旗逐漸模糊在視線中,這群老人的手卻久久不愿放下。
(文并攝影/左兵 ?單位:甘孜州雅江森林消防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