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政 高攀 劉鵬 黃嶸崢 和海秀
摘要:通過加強塔額盆地放牧條件下犢牛初生期、哺乳期和斷奶期飼養(yǎng)管理,降低疾病發(fā)生率,以提高成活率和生產性能。
關鍵詞:放牧;犢牛;斷奶;飼養(yǎng)管理
中圖分類號:S823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9.059
0 引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所處的塔額盆地位于新疆西北邊境,與哈薩克斯坦接壤,放牧草場位于161團所處的巴爾魯克山,165團所處的塔爾巴哈臺山和170團所處的加依爾山、瑪依爾山,平均海拔3000m,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400~600mm,部分迎風坡山區(qū)超過800mm,牧草種類繁多,植被蓋度較好。
1 犢牛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
胚胎早期器官分化強烈,胚胎后期體重增加較快,犢牛體形變化,取決于骨骼發(fā)育程度,犢牛體組織中與重要組織部分優(yōu)先發(fā)育,其他組織則次之,在內臟發(fā)育中,除肝臟大刁、、瘤胃發(fā)育與營養(yǎng)、飼料關系密切外,心、肺、腎等臟器與體重按比例發(fā)育。犢牛是指從出生到6月齡期間的小牛,犢牛飼養(yǎng)管理是奶牛生產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1]。
2 初生犢牛護理
2.1 清除粘液
母牛分娩前應準備干燥、有墊草的臨時產房,限制放牧,備足麩皮溫水,犢牛出生后應立即清除口鼻黏液,盡快使犢牛呼吸,防止黏液吸入氣管和肺,如出生后不呼吸,可將犢牛的后肢提起,使頭部低于身體其他部位,或者倒提拍打背部,使黏液排出。
2.2 臍帶消毒
犢牛臍帶有時自然扯斷,若沒有扯斷,應在距腹部8~10cm處剪斷臍帶,擠出臍帶內黏液,用5%碘酒對臍帶及其周圍消毒,然后稱重、編號和填寫記錄卡等。犢牛出生2d后應檢查是否有肚臍感染。正常時臍帶周圍應很柔軟,肚臍感染的犢牛則表現(xiàn)沉郁,臍帶區(qū)紅腫并有觸痛感。
2.3 飼喂初乳
母牛分娩后5d內所產的乳稱為初乳,初乳營養(yǎng)價值豐富,可促進胎糞排出和有效提高新生犢牛免疫力。當犢牛欲站立時,應幫助站立,喂初乳,出生6~9h后第2次飼喂,第1次飼喂初乳1~1.5kg,以后隨食欲提高;出生當天飼喂3~4次,喂初乳后1~2h,應給犢牛飲溫開水。
如果人工哺乳,要隨擠隨喂,保證初乳溫度。當初乳溫度隨著時間降低后,應加熱至40℃左右再喂,同時為防治犢牛腹瀉,可在3~30日齡的時間段內補喂低含量抗生素類藥品,如復方阿莫西林粉和金霉素等。
3 哺乳期犢牛飼養(yǎng)管理
3.1 哺乳管理
犢牛出生后7~15日齡,可選擇天氣晴朗,地勢平坦的地方讓犢牛跟隨放牧母牛行動,同時避免母牛遠距離放牧,加強夜間保溫,避免長時間烈日光照,并關注犢牛臍帶是否干縮脫落。放牧犢牛的哺乳期為3~6月,原則上日采食量為犢牛體重的10%左右,日喂3~5次,哺乳期的犢牛必須要飲用足量清水,需在山區(qū)圍欄內放入足量的溫開水,供犢牛隨意飲用。
3.2 補飼
通常在7d左右便可適當補飼一些如玉米、麩皮等容易消化吸收的精料和優(yōu)質的干草供犢牛自由采食,再添加一些礦物質和維生素等,可以促進瘤胃生長發(fā)育,促使其建立微生物菌群。
3.3 簡易犢牛島制作
犢牛是牛群的后備軍,犢牛飼養(yǎng)的好壞和養(yǎng)牛場的經濟效益息息相關,而且還會影響?zhàn)B牛場的健康發(fā)展[2]。犢牛較大牛喜暖怕寒,在晝夜溫差大、光照強和晴雨不定的山區(qū)草場設置保溫、防暑、防雨、防風的犢牛島尤為重要,使用打孔木板、角鋼架等材料,在牛群圍欄周邊的干燥、平坦、正午陰涼、背風且不積雨水的地方選址,使用2組四面角鋼下焊接的三隊槽鋼支撐腿用作犢牛床支架,插入地下固定,犢牛床使用雙層帶孔木板鋪設,距離地面15cm以上,島體長度1.6~2m,寬度1.5~1.9m,高度1.2~1.6m,頂部使用斜坡式設計,側面設有可關閉式通風窗,外側放置1~3個飼草盆擱置架以供喂奶、飼草和飲水。
4 斷奶犢牛飼養(yǎng)管理
4.1 方法
斷奶期間要盡量減少各種因素對犢牛的刺激,避免應激反應。從哺乳15d后開始訓練采食飼料廠家的犢牛開口料,根據(jù)采食情況逐漸降低犢牛喂奶量,當犢牛精飼料采食量達到1~1.5kg即可斷奶,犢牛斷奶過程需要循序漸進的進行,通過逐漸減少吃奶量達到最終斷奶。
4.2 管理
斷奶后的犢牛應飼喂有營養(yǎng)的食物,以滿足犢牛生長發(fā)育所需。斷奶10d左右的犢牛應該戴牛鼻刺戒除哺乳習慣,斷奶過程中犢??赡軙?,是正?,F(xiàn)象,適應斷奶的犢牛很快就會恢復體重。斷奶后的犢牛應加強飼養(yǎng)管理,這個階段由于沒有母源抗體的保護,比較容易發(fā)病和出現(xiàn)亞健康狀態(tài),為避免影響犢牛生長發(fā)育應嚴格消毒飲食器具并參考表1配方補飼。
4.3 防疫
斷奶犢牛應及時進行疫苗接種,根據(jù)免疫程序接種指定疫苗,防止傳染性疾病發(fā)生。接種前注意疫苗選用、正確保存及接種方式,確保疫苗能夠起到應有的保護作用。
5 犢牛發(fā)酵床應用
5.1 墊料選擇
秋冬季節(jié)天氣寒冷,如果犢牛直接趴臥在水泥地面上,會受到水泥地面寒氣,易造成犢牛腹瀉。如果犢牛生活在以鋸末、玉米粉、麩皮或碎玉米芯顆粒為墊料與混合菌種攪拌后鋪設的40cm深度以上的發(fā)酵床上,犢牛腹部不會輕易受涼和腹瀉。因為發(fā)酵床墊料可以吸附水分,可有效隔絕地底的涼氣與潮氣并起到防滑作用,糞尿在混合益生菌的作用下會分解產熱,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冬季圈舍的臥床溫度。
5.2 發(fā)酵床菌種作用
發(fā)酵床混合菌種中含有大量以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乳酸菌、酵母菌、糞腸球菌與生物酶等常見益生菌組成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如市面上常見的EM菌群在生長活動中會與有害細菌搶奪養(yǎng)分,進而達到抑制有害細菌繁殖生長、增強犢牛抵抗力、降低相應疾病發(fā)病率的效果。
5.3 環(huán)境作用
發(fā)酵床的應用使犢牛圈舍得到改善,保障犢牛群健康的同時可改善養(yǎng)殖場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減少圈舍清潔用水使用量,生物發(fā)酵床技術雖然增加了圈舍建造和墊料投入費用,但由于廢棄墊料可制作有機肥銷售獲益,并減少近一半的水費支出[3],墊料的使用有效降低農廢秸稈的焚燒污染,當犢牛達到6月齡或春季牛群上山放牧時,發(fā)酵床墊料不再使用,墊料便成為有機肥料,完成發(fā)酵還田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
6 結束語
放牧區(qū)存在晝夜溫差大、光照強、氣候變化快的特點,本文結合氣候特點對該條件下的犢牛飼養(yǎng)管理要點進行總結。
參考文獻
[1]馬景偉.淺談犢牛的飼養(yǎng)管理要點[J].現(xiàn)代畜牧科技,2017(9):34.
[2]張鵬,弓瑞娟.犢牛的飼養(yǎng)管理技術要點[J].養(yǎng)殖與飼料,2016(4):28-29.
[3]王浠.畜禽養(yǎng)殖污染治理生物發(fā)酵床技術適用性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16.
基金項目:兵團科技攻關《安格斯牛在塔額盆地雜交利用模式的研究》(2016AC022)
作者簡介:蘇政(1993-),男,助理畜牧師,從事肉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