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節(jié),我所在的城市禁放鞭炮,加上我20年不看某電視臺某晚會的生活習慣,這個年過得可謂清凈可謂完美。年三十之前,就悄悄地給微信號改了個名字叫“鄭聞沒空”,一來平日里各種瑣事的確不勝其擾,二來希望借此屏蔽各種充滿試探或者毫無意義的所謂“合作”與“邀約”。到了年初五那天,打開朋友圈瞄了一眼,大吃一驚!今年在網絡上大秀求財迎財不睡覺燒頭香燒到消防出動的熱浪,達到了歷年的峰值!我以一貫的刻薄和小人之心揣測:這撥人是不是2018年真TM窮狠了餓急了求財求成這樣?那天早上,不會做飯的自己下了一包最愛的香菇肉餡速凍水餃。餃子出了鍋,熱騰騰的,散發(fā)著誘人的香味。我蘸著調料,一邊呼哧呼哧地吃,一邊繼續(xù)翻看著手機。良辰美景,這種幸福感好像人生到此結束,也都值了!
回想2018年,毫無疑問,這一年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劇烈震蕩:土耳其貨幣危機、法國黃背心示威活動、沙特記者卡舒吉遇害、俄羅斯扣押烏克蘭軍艦、印度尼西亞海嘯、華為孟晚舟事件等等。國內經濟背景和資本市場也一片黯淡:流動性縮減、P2P 隱患徹底爆發(fā)雪崩、名噪一時的所謂“共享經濟”的代表小黃車ofo崩潰、寫過與希特勒《我的奮斗》同名著作的羅永浩的錘子科技瀕臨死亡……在這樣的政治經濟大背景下,文化藝術領域的表現,顯然不如現實劇變來得精彩。除了崔永元狙擊馮褲子、美協某領導被調查這幾件無聊的事情,也沒有更多八卦讓人激動。
2018年還是改革開放40年,國內外藝術界多多少少也做了些展覽和工作,在這個節(jié)點上打了個卡。2017年年底開幕并開始巡回的古根海姆美術館“1989后的藝術與中國”,倒是有意無意觸碰了一個關鍵的年份和歷史節(jié)點。但搞笑的是,那個節(jié)點最關鍵的那個人并不在這撥參展的藝術家中,也不在藝術界,甚至早在這40年到來的前一年就駕鶴西去了。展覽的另一半標題“世界劇場”對我們理解歷史和當下倒是有一些現實的提示意義,讓我們在多年甜蜜的酣睡后突然驚醒并抽搐了一下,意識到1989年后我們的藝術和我們的中國,并非是一個自給自足和孤立發(fā)展的特例,而是緊緊勾連在世界政治經濟結構中的一個板塊和“世界劇場”。用某位偉人一句名言的句式來說:“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歸根結底,目前還是他們的”。
突然,在某訂閱號翻到一篇文章——《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彎腰!灣仔碼頭創(chuàng)始人臧建和去世》。這個從1977年開始在香港灣仔擺攤的單親媽媽,40多年不畏困難不畏險阻,建立起一個強大水餃帝國的老阿姨,直到去世前還在致力于親自用心鉆研水餃!這才是一個人改革開放40年的奮斗史,這才是正能量!那些吹牛圈錢空手騰挪戲弄群眾的所謂“創(chuàng)始人”“名導演”“美協主席”啥的,跟老阿姨一比,用周星馳電影的臺詞來說——“在座諸位都是垃圾!”埋頭,筷子夾著的、口中吃著的,正是臧建和老阿姨如此美味的灣仔碼頭速凍水餃!眼中不禁飽含了熱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