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新粉
語文是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性課程,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語言能力,增強其文學素養(yǎng),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借助于信息技術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同時也能夠創(chuàng)新語文教育理念,進一步促進小學語文課堂的變革。關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來,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創(chuàng)設出語文學習情境,真正實現(xiàn)可視化教學,讓學生感受學習的魅力,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還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確保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靈動,推進小學語文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本文結合自己多年來的實際教學經驗,探討了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現(xiàn)狀分析
1、學習興趣缺乏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忽略了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導致語文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變得更加低落,同時產生了講學分化的問題,對于學習出現(xiàn)厭惡情緒的學生逐漸增多。能夠看出,如何有效調動小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可以說是語文課堂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若教師不能夠在上課之前開展好備課作業(yè),僅僅是跟隨主觀意愿展開教學,課堂內容便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不能夠滿足語文教育的要求。還有一部分教師依靠自身經驗實施教學,但不重視自身教學觀念的革新,這些因素都造成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降低,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增多
2、落后的教學模式
教師基本沿用過去那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整節(jié)課下來都沒有和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僅僅是單純的照本宣科,沒有對一些重難點知識內容予以更加深入的講解,沒有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另外,一些教師即便是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了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但往往流于形式,并未充分發(fā)揮出小組討論的重要作用,甚至在大多數(shù)時候很多學生都處在昏昏欲睡的狀態(tài),并未真正獲取到知識。在這樣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之下,教師無法有效的把教材中的知識傳輸給學生,導致很多學生無法深入的理解課堂教學內容,也進一步造成了學習上的困難。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激發(fā)學生興趣
小學語文課堂基本上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讓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有效的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為他們呈現(xiàn)出更加生動和直觀的情景,讓學生在更加真實的情境中感受語文學習的快樂,讓語文課堂平添一分生機與活力。所以我們選擇使用多媒體設備來直觀的呈現(xiàn),為學生播放祖國的美好山川、各種豐富的魚類、波光粼粼的湖面以及各式各樣的建筑樓房等,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世界,通過視覺的刺激讓學生有一種切身感受。在模擬情景的搭建中,我們應當靈活的應用網絡資源,搜索相關圖片,將世界各地名山大川魅力真正的展示出來,進而更好的吸引學生,讓他們更加深入的理解課文。
2、拓展學生知識面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掌握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可以傳輸給學生的知識也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我們可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充分借助互聯(lián)網中的教學資源,依靠網絡媒體等一些強大的信息庫來對教材中的內容予以拓展分析,便可以更好的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例如說我們在教學《丑小鴨》這篇課文的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輔導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進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另外依靠互聯(lián)網展開情境教學,借助于視頻或者動畫來展示丑小鴨的形象,拓展引導學生思考丑小鴨的自卑心理可能帶來哪些不好的后果,之后丑小鴨變成天鵝的原因等。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過程中能夠真正的融入到課堂教學氛圍中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夠有效提升,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進而促進語文課堂質量的提高。
3、可輕松突破重點
多媒體技術在綜合處理和控制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它可擺脫時空的限制,可使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具體化、實物化,變成直觀、生動活潑的視覺信息,化枯燥為生動,從而化難為易。例如,學習《美麗的西雙版納》,這篇課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課文的重點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同時還要感受西雙版納的美麗。但是學生沒有親身去過西雙版納,對西雙版納沒有直接感受,存在思維跨度和理解難度,由于課堂條件有限,如此豐富的信息僅憑口頭講解是不易表達完整透徹的。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更好地激活學生的學習氣氛,我在教學時,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雙版納的植物和動物的有關資料,通過圖、文、聲、像,動、靜、快、慢創(chuàng)設出直觀性、情感性為一體的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并輔之以解說,活生生的畫面使學生身臨其境,進一步感受西雙版納既是植物的王國,又是動物的王國,真切地體味西雙版納的美麗與神奇。這樣,既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又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4、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
多媒體制作出來的精彩的畫面、生動的情景,可以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復雜的內容條理化,形象具體、重點突出,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準確豐富的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啟發(fā)學生思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5、提高聽說讀寫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使用錄音示范,并配以悅耳動聽的音樂,可使學生沉浸于多媒體營造的學習氛圍中,從而展開想象的翅膀,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學生在這種音響效果的氛圍內學習,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展開了想象,培養(yǎng)了說話能力,活躍了課堂氣氛。朗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多媒體可以烘托課堂氣氛,促使學生聲情并茂地讀書。多媒體播放的朗讀聲音清晰標準,語調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可以讓學生跟著練習朗讀,有錯誤之處再加以糾正,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多媒體學把優(yōu)美的意境、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情感融于一體,使學生仿佛在如畫的湖光山色中漫游。這樣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必定感情充沛、有聲有色。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有利于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技能、思維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活動經驗。能夠充分調動學生認識與實踐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