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苑霖
一、依戀與分離焦慮的含義
狹義的依戀指嬰兒與第一照看人(往往是母親)之間建立的情感聯(lián)結(jié)狀態(tài),表現(xiàn)為分離時的緊張和尋找,重逢時的喜悅和輕松,并對陌生人形成一種排斥傾向,如恐懼感,可見依戀對象能給嬰兒提供一種安全感。依戀一般形成于嬰兒出生6個月以后,因為只有這時嬰兒才具備。人、物永久性概念。依戀突出地表現(xiàn)在當事人遇到壓力、困難時,是否會尋找某特定對象保護、支持,遭挫折時依戀對象的安慰最為有效。在幼兒初入園時,面對與依戀對象的分離,就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的具體表現(xiàn)為一些幼兒當即將與親人分離時,馬上出現(xiàn)過度的哭叫、吵鬧,或出現(xiàn)淡漠、退縮,如果被勉強或者強迫送去幼兒園,就常??摁[、掙扎不安,不與其他小朋友玩耍,甚至不吃不喝,部分幼兒還出現(xiàn)惡心、嘔吐、頭痛、腹痛等癥狀……
二、幼兒分離焦慮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
1.嚴重反抗階段
新入園時的一周里小班的分離焦慮尤嚴重。他們會極力阻止分離,自發(fā)地采取各種手段試圖與母親重新親近。每天清晨,媽媽送他們?nèi)雸@時,剛一踏進幼兒園的大門就哭鬧不止,到了班級門口,更是與媽媽難舍難分,揪著媽媽的衣服,扯著媽媽的頭發(fā),老師總要經(jīng)過一翻努力才能把他們從家長的手里接過來,抱著他們進到班里。進班后有些小朋友被安慰一會,用新玩具、新游戲轉(zhuǎn)移一下注意就不怎么哭了,他們卻總是邊哭邊嘴里叨念著“媽媽愛我,我愛媽媽,媽媽在車里哭呢,媽媽不要我了?!薄拔乙陂T口等媽媽,要不然媽媽看不到我……”還不停的問老師“我要媽媽來接我”且在哭鬧時總將自己的所有物品(衣服、書包、玩具等寶在懷里)。
2.失望放棄階段
在這個階段里,幼兒意識到當與母親親近的愿望得不到滿足,他們開始失望,反抗行為減少,反抗強度也降低,但是依戀聯(lián)結(jié)依然存在。他們在每天早上來園與親人分離時雖然還有哭鬧的情緒,但是較之以前,持續(xù)的時間已經(jīng)相對較短了,且斷斷續(xù)續(xù),動作的吵鬧減少,以前期劇烈的哭鬧和踢跑等情緒動作轉(zhuǎn)變?yōu)樽约邯氉憎鋈簧駛?,不理睬他人。雖然有時想起了分離的事實,他們也知道親人沒有在幼兒園,只有等待放學。這時孩子們的口頭語也由最初的“我要馬上找媽媽,我要馬上回家……”逐步變?yōu)椤拔业戎鴭寢寔斫?,媽媽五點來接……”面對孩子們的這些轉(zhuǎn)變。
3.被動接受階段
當幼兒基本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時,對幼兒園的物質(zhì)環(huán)境、人際環(huán)境逐漸熟悉、喜歡并建立了新的安全感之后,他們已經(jīng)完全介紹了白天與親人分離在園一日生活的節(jié)奏。并開始喜歡接受老師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只有在離園看見母親時又會出現(xiàn)悲傷的表情。
三、分離焦慮的原因
1.對陌生環(huán)境的一種本能的不安全感和害怕感
按照習性學依戀理論,怯生和分離焦慮的產(chǎn)生,是幼兒依戀產(chǎn)生的標志,即幼兒的陌生人焦慮和分離焦慮都是與幼兒的依戀息息相關的。對養(yǎng)護者(父母)產(chǎn)生依戀情感的幼兒,在與養(yǎng)護者分離的時候,會因為感到失去依靠和安全感,從而產(chǎn)生恐懼和緊張的情緒,對陌生的環(huán)境(幼兒園)陌生的人(教師、新的伙伴)感到焦慮甚至是抗拒。于是便出現(xiàn)了孩子們剛?cè)雸@時的苦惱行為。
2.對親密撫養(yǎng)者的依戀
在幼兒入園前,親密撫養(yǎng)者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在幼兒來到幼兒園之后,環(huán)境的變化需要幼兒改變先前的行為和作息習慣,幼兒除感到不安和害怕之外,還對父母的先前的照顧行為產(chǎn)生了深刻的依戀,從而對父母表現(xiàn)出反常的依戀行為,以求得一種安全感和心理上的安慰,比如說早上父母(或姥姥姥爺、爺爺奶奶)送幼兒來園時,父母沒有跟幼兒說再見就離開,幼兒的情緒馬上就變得非常激動;再比如幼兒只追著某一個老師;自己能獨立吃飯的幼兒卻等著老師喂飯、喝水;平時不哭的幼兒但卻通過用哭來獲得老師的關注或是滿足自己的某種物質(zhì)需求……
四、教育對策
想到班上的那幾個孩子口頭語由最初的“我要馬上找媽媽,我要馬上回家……”變?yōu)椤拔业戎鴭寢寔斫?,媽媽五點來接……”就是由依戀的第一個階段反抗轉(zhuǎn)為了第二個階段失望和第三個階段超脫。隨著孩子們的情緒逐漸變好,逐步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我也總結(jié)出了自己的一些感悟和做法。
1.當孩子處在依戀的第一個反抗階段時:
該階段中孩子完全沉浸在與親人分離的痛苦之中,會極力阻止分離,自發(fā)地采取各種手段試圖與親人重新親近,情緒非常痛苦,注意力完全停留與分離焦慮之中,無暇其他。
給予孩子愛與安全感。當孩子哭鬧不停,可以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懷抱,讓他依偎在老師懷里:給他一只耐心傾聽的耳朵,并不厭其煩地回答他的疑問,告訴他吃完飯、睡完覺、做完游戲媽媽就會來接了,讓孩子通過訴說消解心中不安的情緒:給他一杯白開水,邊陪他聊天邊喂他喝水,消除他因哭鬧引起的心火,以免因心理焦慮引起身體上的不適。
用游戲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在樂樂情緒有所穩(wěn)定時我們和他一起玩游戲、編故事,給他派一個小任務,讓他游戲與活動中淡忘來園時的不快。
2.當孩子處在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時
此時的孩子情緒逐漸好轉(zhuǎn),慢慢接受了每天要上幼兒園的事實,也逐漸感受到了幼兒園里的快樂與溫馨。所以此階段最重要的是讓他盡快的了解幼兒園一日生活程序和適應集體生活。
為了讓幼兒盡快地了解幼兒園一日生活程序,可以將采用兒歌及手指操相結(jié)合,采用具體形象的手指游戲“五門開開全進來”讓他了解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五個手指分別代表來園、早餐、午餐、午睡、晚餐五個環(huán)節(jié),“一門開開進不來,二門開開進不來……五門開開全進來”等漸漸的樂樂對幼兒園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建立了初步的安全感。
創(chuàng)造條件并鼓勵幼兒與同伴多接觸。每天盡可能為他們創(chuàng)造時間與其他幼兒進行交往。并為他們提供交往媒介,如一個新鮮有趣的玩具,一本圖書等,讓他和小朋友共享。玩一個需要幾個人的小游戲,讓他們體會到與同伴游戲的快樂,并逐步學會正確處理自己與伙伴的關系。
加強積極的家園溝通。我們把孩子們在園快樂游戲的情景拍成照片送給媽媽,堅定媽媽堅持送孩子來園的信心。并與家長溝通,引導其多為孩子創(chuàng)造與小伙伴接觸的機會;多帶孩子到小區(qū)院內(nèi)、公園里活動,鼓勵孩子認識更多的朋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