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曼
摘 要:不同的學科有著自身獨有的優(yōu)勢,在開展高中語文學科的教學工作時,教師也應當挖掘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利用語文學科資源,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指導,從而實現(xiàn)高尚品格的滲透,促進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師生共同樹立起大德育觀。
關鍵詞:高中語文;學科優(yōu)勢;德育意識
高中語文學科具備人文性,它對健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求,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激勵學生形成高尚的品格都具有積極的價值和影響。所以,在當前高中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指導,讓學生在提高語文基礎知識認知效果的同時,推動人文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從而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
一、基于作者生平,滲透高尚品格
基礎教育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了教育目標和教育內(nèi)容,把立德樹人作為基礎教育的根本任務。語文學科教材的編寫秉承了這一課標精神。具體來說,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創(chuàng)作者,而每一位作者在進行文本創(chuàng)作時,不可避免要將自己的思想情感價值取向滲透在字里行間,這些思想情感價值取向就成為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指導的必要關注元素。因此,開展高中語文學科教學工作時,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講述作者生平,讓學生了解文本創(chuàng)作背后的故事,從而基于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進行體驗和感知,促進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品格,逐步實現(xiàn)高尚品格的生成,完成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的教育。
例如,在《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中,教師就可以以魯迅先生生平為輻射點,對學生進行高尚品格的滲透。魯迅先生三改志愿的出發(fā)點,他棄醫(yī)從文療救國人靈魂的宏愿,他對底層人民生活現(xiàn)狀的揭露,他針砭時疾喚醒民眾的熱忱等。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能夠從魯迅先生其人其文中,感知到愛國主義精神和強烈的社會擔當意識,從而促進自身成長為有社會擔當意識的棟梁之才。
顯而易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基于文章的創(chuàng)作者對學生進行文學常識內(nèi)容的教學,使學生在增添文學常識量的同時,能夠體會作者的高尚品格,從而促進自身德育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二、基于文本主旨,加強德育指導
每一篇完整的文章都有其要彰顯的主旨,而語文教材中所選擇的文章,其主旨都明確指向一定的德育教學內(nèi)容,教師應當挖掘文本的主旨,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指導,使學生能夠從文本的主旨出發(fā),感受到作者寫文章的德育教化目的,以及作者高尚的情操,在提高自身文本解讀能力的同時,完成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
例如,在《離騷》這節(jié)課中,教師就可以基于教學的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強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從文本的內(nèi)容安排來看,在《離騷》中,作者通過象征、自傳性回憶,以及大量的比喻和想象等方式,描述了作者的情感激蕩,向人們表達了作者對楚國命運和楚國人民的關心,教師引導學生對《離騷》的主旨進行學習,能夠使學生在解析《離騷》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和寫作手法中,體會到屈原在作品中滲透的情感,從而體會到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懷和不與世妥協(xié)的高潔品質,促進自身愛國主義憂患意識的生成。
不難看出,在開展高中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主旨的有效教學,促進學生高尚品格的生成,從而落實對學生的德育指導,使學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
三、基于寫作訓練,促進品格養(yǎng)成
“寫作”是高中語文學科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但是,在以往的寫作訓練中我們可以看到,存在部分學生所寫的文章過于平白,沒有情感上的起伏,也很少體現(xiàn)學生的真情實感,寫出的文章蒼白乏力,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學生本身情感發(fā)展的情況不佳。因此,在實際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應當加強對學生的寫作訓練,引導學生更好地在文章中表現(xiàn)自己的思想情感,從而在寫作中完成品格的內(nèi)化,促進自身高尚品格的生成。
例如,在以“生命的最后一分鐘”為主題的文本寫作中,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如果自己的生命僅剩下一分鐘,那么學生將會怎樣度過,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和對話中,能夠開闊自己的思路,思考自己在生命最后一分鐘想要做的事,自我覺察生命意識、時間意識。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學生逐漸意識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有許多,使學生明白“時間”的重要性,從而逐步形成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可貴品質。而在學生進行文本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將自己的想法滲透在寫作中,提高文本中情感表達的效果。學生在主題寫作訓練中也能夠促進自身高尚品格的形成。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學科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指導,既是當前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也是學生成長的需要。因此,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分析教材當中的德育素材,找準語文學科與德育教學之間的結合點,強化德育滲透意識,從而在發(fā)揮語文學科優(yōu)勢的過程中,逐步促進學生高尚品格的生成,讓學生得以綜合、全面地發(fā)展和成長。
參考文獻:
[1]羅小鳳.高中語文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S1):445+458.
[2]劉潔.淺談高中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J].學周刊,2017(33):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