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蛟 牟琛
一、研究背景
自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呼吁,各國人民同心協(xi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2019年4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再次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解決全球治理難題的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勢在必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前提是增強國際社會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認同程度,因此,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海外傳播的分析尤為重要。既有研究主要是從認知、困境和策略等視角分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海外傳播,這些研究深化了學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海外傳播的認識,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研究方法多為理論研究,缺乏數(shù)據統(tǒng)計和文本分析,導致研究者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海外傳播現(xiàn)狀尚未形成明確認知,難以提出富有針對性的增強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海外傳播能力的建議。二是研究熱情不高,在中國知網學術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以“人類命運共同體傳播”為主題進行檢索,截止到2019年4月31日,有效文獻僅有36篇,較同期關于“一帶一路”傳播的有效文獻952篇相比,存在巨大差距,缺乏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海外傳播的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三是研究視角多為解釋性、規(guī)范性研究,忽視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海外傳播的描述性研究。因此,借助統(tǒng)計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從傳播媒介的角度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海外傳播現(xiàn)狀是當前研究的重點。
二、研究方法
首先,本研究以《華盛頓郵報》(網絡版)、《衛(wèi)報》(網絡版)、《聯(lián)合早報》(網絡版)三家國際主流報刊為研究對象,以“人類命運共同體”及其主流英文翻譯如“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為檢索詞,時間跨度為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3日,總計獲得74篇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報道。其次,本研究對含有統(tǒng)計數(shù)據的文本進行格式化轉換和數(shù)據清洗,去除文本中的序號、特殊符號、標點符號和圖片等,使文本正規(guī)化,然后對采集的新聞信息進行文本預處理,包括分詞、去除停用詞、無意義詞等,形成可進行文本分析的語料庫,并對語料庫進行文本挖掘:基于隱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題模型挖掘文本背后的隱含主題,考察三家報刊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報道焦點。
三、研究結果
(一)報道量分析
從報道量看,《華盛頓郵報》(網絡版)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報道總量為8篇,《衛(wèi)報》(網絡版)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報道總量為6篇,《聯(lián)合早報》(網絡版)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報道總量為60篇,這與《人民日報·海外版》的1349篇相比明顯偏低。
(二)報道主題分析
本研究借助隱含狄利克雷分布主題模型,假設每篇新聞的每個詞都是以一定概率選擇某個主題,并采用詞袋的方法,將每篇新聞作為一個文檔,生成每個報刊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特征詞關于主題的概率分布;接著,依據特征詞與主題的密切程度呈正相關的原則,通過人工預判設置每個報刊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主題個數(shù)(3-6個),并以每個主題5-15個單詞進行主題提煉,挖掘每個報刊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報道主題;在此基礎上,閱讀分析與報道主題最相關的文本內容,對報道主題做進一步深化。
1.《華盛頓郵報》(網絡版)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報道主題?!度A盛頓郵報》(網絡版)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報道主要集中在8個主題。主題1是解讀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所做的報告,分析報道內容對中國和世界發(fā)展的積極影響。發(fā)文的學者李世默認為,習近平倡導建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同于西方的全球化新版本。主題2是認為美國不必擔心中國所試圖構建的新秩序的影響,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的實現(xiàn)仍面臨很大的困難。發(fā)文的學者認為,由于中國與美國的密切依賴以及中國不同代際人群對美國認知不同,中國所倡導的新秩序、新理念只能是一種假設。主題3是基于對中、美、俄等大國的全球性戰(zhàn)略博弈和軍備競賽的分析,認為習近平認識到減緩對抗、深化合作的必要性,并用習近平所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進行證實,但是發(fā)文的學者丑化中國在南海的正當行為,以此來質疑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真實性。主題4是認為中美之間不可能爆發(fā)冷戰(zhàn),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表明中國希望國際社會的每一個成員分擔全球治理的責任,而不是中美爭奪全球領導地位。主題5是認為關于中國利用全球貿易這一工具影響美國和其他國家,來為自己攫取巨大的利益。同時,發(fā)文的學者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背后有強烈的地緣政治意圖。主題6是關于中國提出的“命運共同體”理念與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提出的“美國優(yōu)先”理念之間的比較。發(fā)文的學者從“天下主義”的角度追溯了中國所倡導的命運共同體的傳統(tǒng)。主題7是認為中國修憲表明權力結構中個人主義因素上升,破壞了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一帶一路”倡議為代表的中國模式的吸引力。主題8是認為中國為后美國時代的全球秩序奠定基礎。發(fā)文的學者較為客觀地評價了習近平主席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對現(xiàn)實中遇到的挑戰(zhàn)表示擔憂。
2.《衛(wèi)報》(網絡版)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報道主題。《衛(wèi)報》(網絡版)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報道主要集中在4個主題。主題1是2015年習近平訪英受到了隆重的歡迎(以紅毯、紅旗等來比喻),在白金漢宮的宴會上,習近平重申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題2是認為中國所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尊重了美國自二戰(zhàn)后所設計的核心價值觀,來自北京的這一理念正在對國際社會產生影響。主題3是2018年1月,即將訪華的馬克龍將與中國在中法關系、英國脫歐、改善全球治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領域展開討論。主題4是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用交響樂來比較中英關系,建議減少炮艦外交。同時,該作者認為,英方應避免某些政客大肆宣傳的“中國威脅論”等錯誤看法,中英之間應相互尊重,深化中英合作,增強信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