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墨媽
去動物園看動物,不失為另一種帶孩子接觸自然的方式。但是,也許我們誤會了動物園。其實我們帶孩子在動物園里看到的,不僅僅是動物本身。
我從小到大一直很喜歡去動物園,有了孩子后,動物園也成了遛娃之地,我覺得這也是讓孩子和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方式之一。畢竟,昆蟲、植物等能在其他場所接觸到,但是想看動物,尤其是野生動物的話,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帶孩子去動物園了。
但是我發(fā)現(xiàn),我越來越不知道該如何帶孩子看動物了。于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請教了動物專家陳月龍,他曾在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擔任飼養(yǎng)員,對野生動物熟悉,對如何在動物園里看動物更熟悉。
陳老師,我家孩子因為總?cè)游飯@,已經(jīng)對看動物沒興趣了,這該怎么辦?
A 我覺得帶孩子去動物園,不應該僅僅做一個單純的觀看者—以看了多少種動物為目標,而應該做動物行為的觀察者,了解和思考動物在野外的生存手段。雖然動物園里有很多珍奇動物,但即便是不起眼的物種,也擁有著非凡的生存智慧,它們的行為也值得被我們關注。
比如,可以引導孩子看黑猩猩是如何教會自己的孩子取食技巧的、狐獴是如何放哨和報警的、大象是如何運用自己的鼻子來獲取食物的、小熊貓是如何爬上大樹的……這才是動物園的動物“老師”送給孩子的禮物。
我發(fā)現(xiàn)動物園里有的展區(qū)中動物特別少,往往是一個巨大的環(huán)境中沒有幾只動物可看,這些展區(qū)該怎么帶孩子看?
A 世界動物園和水族館協(xié)會已經(jīng)為現(xiàn)代動物園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動物園需要承擔的是保護動物的艱巨任務。所以,我們在帶孩子去動物園之前,應該明確的是,動物園不只是顯示動物的地方,還是保護動物的機構(gòu)!舉個例子,朱鹮的野外種群數(shù)量曾僅剩7只,在進行野外保護的同時,北京動物園也對其展開救助,摸索并最終實現(xiàn)了朱鹮的人工繁育,還將人工繁育的朱鹮野化、放歸自然?,F(xiàn)在,朱鹮的野外種群數(shù)量已上升為2000多只了。
可見,動物園是一個動物保護組織,是通過專業(yè)技術實現(xiàn)物種保育的地方。比如北京動物園的朱鹮展區(qū)是一大片濕地環(huán)境,有樹木、灌木遮掩,確實難以看到朱鹮的影子,但它對于朱鹮的生存和野化非常有利。和孩子參觀這樣的展區(qū)時,不妨多給孩子講一講這種動物的生存現(xiàn)狀和生存環(huán)境,再看看動物園是不是按照它適宜生存的環(huán)境營造的展區(qū),也是一種很有趣的參觀方式。
陳老師,我記得我小時候去動物園是可以喂動物的,現(xiàn)在完全禁止投喂動物了。這是不是不利于孩子和動物親近?。?/p>
A 野生動物在動物園中被限制了自由,但它們可不是展品!動物園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是保護教育,而這里的保護教育恰恰是希望游客通過不亂投喂的方式愛護動物、尊重動物。就像動物園的一些展示牌上寫的那樣—愛它,就別喂它。我們當然希望孩子和野生動物之間產(chǎn)生情感,但是這種情感的建立,并不是只有喂動物才會產(chǎn)生,而是在孩子對動物有更多的了解基礎上產(chǎn)生的。孩子越了解動物,也就越知道不能隨便喂它們,會知道如何保護它們。另外,就像咱們前面說的,如果我們和孩子把動物園里的動物當成“老師”的話,就會對它們心存敬畏,不會再像養(yǎng)寵物那樣,總想給它們喂點小零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