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佳佳
古語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比欢S著時代的不斷變革,教師的職能雖以“傳道授業(yè)”為主,但其方式發(fā)生了變化。在現(xiàn)代社會,教師應是“助產(chǎn)士”“教練”和“認知學習主持人”三位一體。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助產(chǎn)士”
著名教育家蘇格拉底認為:“教師是知識的產(chǎn)婆?!彼€提出:學習知識的過程就是諷刺——助產(chǎn)——歸納和定義。在現(xiàn)實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習并不是教師直接將答案告訴學生,而是在豐富的師生對話中,學生不斷產(chǎn)生疑問,激發(fā)探究知識、解決難題的興趣;再通過多種方法啟發(fā)、引導,在學生合作探究中得出結論,最終掌握相關問題的定義;或者由此及彼,掌握解決同類問題的方法。在語文課上,教師往往會提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進行探究學習,最終理解全文。當然,提出問題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學生是否理解課文主旨,所以,教師提的問題是否恰當,是學生理解的關鍵。
例如,在上《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時,筆者在疏通課文、解決生字詞語之后,就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我”為什么不想把鱸魚放了?學生帶著這個問題,以4人小組的形式自由討論,在課文中尋找答案并找出相關的佐證,8分鐘之后進行展示。小組討論相當激烈,各抒己見。學生在瀏覽文本的過程中,也變得分外仔細,生怕漏掉“證據(jù)”。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轉變: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探尋答案,解決疑難問題,并且學得非常有興趣。從最后的匯報結果看,這次“問題探究型”的課,非常成功:每個小組都迫不及待地來匯報,而且基本上每個小組都在組員的相互配合之下找到了“我”不愿意放掉鱸魚的4個原因:①離鱸魚捕撈開放的時間非常接近——只差兩個小時;②周圍靜悄悄的,沒有人看見“我”捕撈了鱸魚;③釣這條鱸魚非常艱辛、非常不容易;④這條鱸魚非常大,我從來就沒有見過這么漂亮的鱸魚。學生不僅答案找得非常準確,對每一個原因的分析也非常到位,分別找到課文中的相關語句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可見,學生通過探討“問題”,進行了深度思考和探究;在思維碰撞的時候,對“道德難題”有了清晰的認識;對“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一主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對課文進行深入探究的同時,也訓練了思維能力。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教練”
在生活中,教練往往指幫助或者指導學員掌握某種技能的一類人,比如駕校的教練、運動員的教練等。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就是學生學習的“教練”。他們不僅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而且?guī)椭鷮W生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和策略,使學生的個人能力得以提升,文化修養(yǎng)得以提高,精神世界得以豐富。
這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教學中顯現(xiàn)得尤為明顯。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因為在幼兒園接觸“漢字書寫”較少,所以并不能很好地掌握正確的握筆方法;對“橫”“豎”等簡單的筆畫書寫也存在一定困難,所以教師往往會手把手地一個個矯正學生的握筆姿勢;在書寫時,也會手把手地教學生寫字,讓學生掌握正確握筆方法的同時,找到書寫漢字的感覺——如何將漢字寫得正確、美觀。字詞學習是一二年級學生學習的重點,教師常常會使用“領讀”的方式復現(xiàn)詞語,讓學生在跟讀中掌握詞語的讀音。當然,為防止課堂枯燥,常常也會在情景中復現(xiàn)詞語,讓學生不僅掌握詞語的讀音,還掌握該詞語的含義和用法,提高學習效率??梢姡瑢W生在學習中離不開教師這位“教練”。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持人”
主持人一般是指在一個固定的節(jié)目中,具有采訪、編輯、播報、指揮等多種能力的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也如主持人一樣,集組織、引領、指揮、編輯、講解等多種綜合能力于一身,只是這個“固定的節(jié)目”換成了“課堂”,學生成了聽眾。在現(xiàn)代社會中,教師不僅要善于“說”(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善于“寫”(較強的寫作能力),還需要有較強的“組織引領”能力。
課堂的成功,很多時候在于教師的組織引導是否得當,是否在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指引作用。筆者曾經(jīng)聽過寧波外國語學校吳老師的一堂“非連續(xù)性文本”的課。課堂上,吳老師讓學生觀察“超市小票、火車票、成績單”等非連續(xù)性文本后,讓學生繼續(xù)討論非連續(xù)性文本的特點,并以小組為單位寫在卡紙上(每小組寫3個),寫完之后貼在黑板上,選兩名公認的歸納整理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梳理,最后得出結論。
吳老師在整一堂課中適時點撥、指引,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情況下得出結論,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理念,所以在新課改形勢下,教師是集組織、引領、指揮、編輯、講解等多種綜合能力于一身的主持人。
在語文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當下,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當好學生學習的“助產(chǎn)士”“教練”和“認知學習主持人”,才能組織引領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習慣和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敏.小學語文教學價值取向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盛盈盈.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領導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3.
[3]張蓬.淺談“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師的職能轉變[J].才智,2012(4):121.
[4]齊宏艷.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中華少年,2017(11):89-90.
[5]郭仕春,王元草,陶甜甜.對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新課程(上),2016(8):40.
[6]韓清香.演好教師的角色[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4(8):37-38.
(作者單位:浙江省諸暨市店口鎮(zhèn)弘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