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發(fā)
(文山州人民醫(yī)院,云南 文山 663000)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臨床常見骨折類型,且以老年患者為主,臨床癥狀以腫脹、疼痛、活動局限等為主,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有較大影響[1-2]。股骨轉子間骨折主要指患者股骨頸基底至小轉子間水平以上位置出現(xiàn)骨折,在臨床上需要予以手術方法進行治療,通過手術復位骨折端,從而促進骨折愈合,降低致殘率[3-4]。老年患者因年齡因素,機體機能逐漸衰退,多數(shù)伴有骨質疏松等癥狀,因此臨床治療難度相對更高,這也使得手術方式的選擇至關重要[5-6]。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以及解剖鎖定接骨板內固定是老年不穩(wěn)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的主要手術方法,我院就兩種術式在老年不穩(wěn)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中的治療效果進行探討,詳細報道如下所示。
將研究納入標準、排除標準作為篩選前提,從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收治的患者人群中抽取31 例老年不穩(wěn)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參與研究,臨床上予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并設為觀察組,男性與女性依次占19 例和12 例;年齡60~80 歲,平均(74.21±0.21)歲;交通事故致傷患者有7 例,平地跌傷患者24 例;Evans 分型顯示,有7 例患者為Ⅱ型,有10 例患者為Ⅲ型,有11 例患者為Ⅳ型,有3 例患者為Ⅴ型。在相同的時間段抽取另外31例老年不穩(wěn)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參與研究,臨床上予以解剖鎖定接骨板治療,設為參照組,男性與女性依次占20 例和11 例;年齡61~82 歲,平均(77.02±0.10)歲;交通事故致傷患者有8 例,平地跌傷患者23 例;Evans 分型顯示,有5 例患者為Ⅱ型,有9 例患者為Ⅲ型,有11 例患者為Ⅳ型,有6例患者為Ⅴ型。整理一般資料,患者上述信息數(shù)據(jù)對比顯示差異細微可忽略,P>0.05,可進行公平對比。
參照組患者予以解剖鎖定接骨板內固定手術治療,患者仰臥,經股骨大轉子頂點朝股骨遠端縱向作一切口,長度為3 ~5 cm,逐層切開顯露股骨大轉子外側。采用頂推、牽引、鉗夾等方式復位骨折端,復位后應用克氏針進行臨時固定,必要時可應用拉力螺釘輔助復位和固定。經C 形臂X 線機對復位效果進行檢查,應用骨膜剝離器于股外側肌做一隧道,選擇規(guī)格合適的解剖鎖定接骨板經隧道置入,經導向器引導取鎖定螺釘3~4 枚于股骨頭頸、骨折遠端予以經皮固定,透視檢查滿意后閉合切口。
觀察組患者予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手術治療,患者仰臥,保持健側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屈曲和外展,于內收內旋位牽引復位患側髖關節(jié),可采用頂棒推頂對患髖外側進行輔助復位,經C 形臂X 線機探查復位情況。復位滿意后經股骨大轉子頂點朝頭端縱向作一切口,長度為3 ~5 cm,逐層切開顯露大轉子頂點。經大轉子頂點偏內側做一切口,置入導針,經透視引導使導針通過骨折線,確定導針位置、骨折復位情況后,取規(guī)格合適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置入,并對螺旋刀片、遠端鎖定孔螺釘進行安裝,經透視引導再次確定內固定位置、骨折復位情況,確認后閉合切口。術后兩組患者均予以隨訪,時間為半年。
(1)采用Harris 評分量表對兩組患者的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估,分值為0~100 分。分值90~100 分則為優(yōu);分值80~89 分則為良;分值70~79 分則為可;分值70 分以下則為差。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shù)×100 %。
(2)密切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進展情況,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術中出血量,并予以比較。
數(shù)據(jù)處理均由SPSS 19.0 進行計算,采用χ2以及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及計量資料的表示形式依次為率(%)、均數(shù)±標準差s),以P<0.05作為統(tǒng)計學意義的成立標準。
觀察組在治療效果方面相對參照組更為出色,數(shù)值方面髖關節(jié)恢復優(yōu)良率更高,與參照組差異較大,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效果比較(n, %)
觀察組在手術情況方面相對參照組更為出色,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與參照組差異較大,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表2 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骨折愈合時間(周)觀察組 31 62.02±0.16 160.24±0.86 16.53±0.15 15.23±0.08參照組 31 73.42±0.17 201.21±0.16 23.42±0.96 22.31±0.16組別 例數(shù)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住院時間(d)
老年不穩(wěn)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多數(shù)存在骨質疏松的情況,因此在對其骨折實施復位處理過程中,需要重視髖關節(jié)以及股骨穩(wěn)定性、術后關節(jié)活動情況[7-8]。
對于老年不穩(wěn)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治療,手術是主要手段,治療原則主要對骨折端予以復位,使患者骨折愈合,縮短患者的預后恢復時間,促進患者早期康復訓練[9-10]。
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主要基于股骨近端髓內釘手術發(fā)展而來的一種術式,其通過螺旋刀片實現(xiàn)抗旋轉作用,穩(wěn)定支撐骨折端,提高了穩(wěn)定性,且該術式創(chuàng)傷性較小,減輕了對骨折端周圍組織的損傷,降低了術中出血量,對骨折端周圍血運影響較小,術中感染風險較低[11-13]。另外,針對骨質疏松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手術可擠壓骨折端周圍松質骨,增加松質骨之間密集性,同時配合螺旋刀片的作用,可預防股骨頭內翻以及后傾,有利于患者預后的恢復[14-15]。
解剖鎖定接骨板固定術則將股骨近端解剖形態(tài)作為模板,依據(jù)患者骨折情況復位骨折端,確保骨折愈合,且對骨折端的連接具有較高靈活性,操作便捷,具有較高手術成功率。另外,解剖鎖定接骨板固定術兼?zhèn)淞随i定接骨板、解剖接骨板各自的優(yōu)勢,符合股骨近端解剖結構,具有較高穩(wěn)定性。
我院研究得出,觀察組在治療效果方面相對參照組更為出色,數(shù)值方面髖關節(jié)恢復優(yōu)良率更高,與參照組差異較大,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在手術情況方面相對參照組更為出色,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與參照組差異較大,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梢?,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對老年不穩(wěn)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進行治療,相比解剖鎖定接骨板固定術的創(chuàng)傷性更小,且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更為理想。
綜上所述,應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對老年不穩(wěn)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進行治療,療效以及預后情況均優(yōu)于解剖鎖定接骨板固定術,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