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華
[摘要] 目的 調(diào)查小兒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學特征,并探討傳染預防及控制策略。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該院收治的200例手足口病患兒,根據(jù)患兒病情進行相應治療,研究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學特點,分析傳染預防及控制的有效策略。結(jié)果 0~5歲患兒占比最多,4~9月發(fā)病率最高,所有患兒接受相應治療后,無1例死亡,治愈率為82%,有效率為100%。結(jié)論 有效的傳染預防及控制策略可阻止小兒手足口病的傳播,在確診手足口病后,應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從而避免其他嚴重并發(fā)癥,提高患兒痊愈率。
[關鍵詞] 手足口病;傳染預防;控制策略
[中圖分類號] R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6(b)-015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children and to explore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Methods A total of 200 children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the chil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were studied and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children with 0~5 years old ha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and the highest incidence rate was from April to September. After all the children received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there was no death, the cure rate was 82%,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100%. Conclusion Effective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can prevent the spread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children. After the diagnosi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timely treatment should be taken to avoid other serious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recovery rate of children.
[Key words]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fection prevention; Control strategy
手足口病是一種多發(fā)于兒童的急性傳染病,患兒常表現(xiàn)出手足口臀部的皮疹或水皰,進一步發(fā)展可并發(fā)腦膜炎、心內(nèi)膜炎等疾病,更甚者可至死亡[1]。因此,做好手足口病傳染預防和控制至關重要[2],基于此,該研究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該院收治的200例手足口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流行病學的特點,探討有效的傳染預防及控制策略,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200例手足口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18例,女82例,年齡平均(3.21±1.74)歲。全部患兒都有發(fā)熱,其中62例為低熱,52例為中熱,86例為高熱,且手足口部均出現(xiàn)程度不一的皮疹和水皰。
1.2? 研究方法
根據(jù)實際病情做相應處理,包括門診留觀、住院隔離及居家治療。
(1)針對門診留觀和住院隔離患兒,常規(guī)給予VitB、VitC口服治療,根據(jù)病情的嚴重程度進行對癥治療,同時積極預防感染。
(2)針對居家治療的患兒實施以下處理:①降溫:若患兒體溫在38℃以上,需采用物理方法進行降溫、散熱,可進行溫水浴,并鼓勵患兒多飲水,必要時需口服退熱藥。②清潔口腔:每餐前后均需用生理鹽水漱口。③清潔皮膚:皮膚破潰的患兒需用0.5%碘伏涂抹患處。皮疹早期選擇爐甘石洗劑涂抹傷口,適量涂抹抗生素藥膏。④合理飲食:所選食物需富含蛋白質(zhì)且易消化,以溫涼食物為主。
1.3? 統(tǒng)計方法
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行t檢驗。以(%)表示計數(shù)資料并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患兒年齡分布
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0~5歲患兒最多,占87%,明顯高于6歲以上兒童的13%(P<0.05)。見表1。
2.2? 發(fā)病季節(jié)分布
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4~9月發(fā)病率為83%,明顯高于1~3月的10%和10~12月的7%(P<0.05)。見表2。
2.3? 治療效果
所有患兒均接受治療,無1例死亡,有效率為100%,其中成功治愈164例,占82%,癥狀明顯緩解有36例,占18%。
3? 討論
小兒手足口病多由腸道病毒感染造成,傳染性強。從流行病學特征來看,小兒手足口病主要集中在0~5歲,確診后須及時進行相應處理,以避免出現(xiàn)其他并發(fā)癥[3-4]。該研究所選患兒經(jīng)治療后,無1例死亡,成功治愈率為82%,治療有效率為100%。對于該病的預防和控制,首要關鍵是控制病原,然后是阻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5],具體分析如下。
3.1? 控制病原體
做好兒童監(jiān)護機構(gòu)的監(jiān)督工作,確保室內(nèi)良好通風。定期進行兒童體檢,及時發(fā)現(xiàn)和處理危險因素,避免不良后果的發(fā)生。
3.2? 阻斷傳播途徑
手足口病是一種在各個季節(jié)均可能發(fā)病的急性傳染病。由于兒童自身的抵抗力并不完善,他們成為了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兒童手足口病的感染源是手足口病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兒童的咽喉分泌物和唾液中的病毒通??赏ㄟ^空氣中的飛沫進行傳播,或通過食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飲用受病毒污染的水,同時與人群的密切接觸也會導致感染,因此手足口病的感染途徑多樣。在實際工作中,為了診斷兒童手足口病,必須對兒童學校及其家庭用品進行徹底消毒,包括各種生活和學習用品、衛(wèi)生用品、衣物、餐具、玩具等。
3.3? 易感人群保護
手足口病兒童隱性感染的比例較大。此外,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相對復雜,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特點[6]。因此,有關部門必須加強對手足口病知識的宣傳,重點防治手足口病。研究結(jié)果顯示,兒童發(fā)病年齡主要集中在0~5歲小兒手足口病發(fā)病率更高,且主要集中在4~9月氣溫較高的季節(jié)。應指導易感人群定期接受檢查,特別是在高危季節(jié),指導其正確的日常生活方式,提高易感人群的防控意識,提高疾病防控能力[7]。
綜上所述,有效的傳染預防及控制策略阻止小兒手足口病的傳播,在確診手足口病時,應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從而避免其他嚴重并發(fā)癥,提高患兒痊愈率。
[參考文獻]
[1]? 黃建昌.探討小兒手足口病的傳染途徑、預防與控制措施[J].醫(yī)藥前沿,2016,6(17):359-360.
[2]? 蔡宇,單春蘭.關于小兒手足口病的預防和控制對策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7,8(27):3-4.
[3]? 王文煌.探討2014年靈石縣小兒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及預防控制[J].大家健康,2016,10(5):23-24.
[4]? 黃敏.個性化護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防控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10):138-140.
[5]? 王駿明.試析小兒手足口病的預防與治療干預對控制流行性的效果[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31):5962-5963.
[6]? 何明瓊.分析小兒手足口病的傳染、治療與預防[J].大家健康,2016,10(3上旬版):87.
[7]? 曹莉.不同護理方法在小兒手足口病護理期間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28):222-223.
(收稿日期:2019-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