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相林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需求的不斷升級,高職院校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越來越重視,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水平以及實際應用能力均難以得到有效提高,所以高職院校應該積極改進英語教學模式。本文基于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現(xiàn)狀,分析了參與式教育模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以促使學生的參與精神得到激發(fā)、學習興趣得到提升,進而提高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英語水平。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模式? ?高職? ?英語教學
高職院校是向社會各個行業(yè)輸送優(yōu)秀專業(yè)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學生的學習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而英語作為每一個專業(yè)學生都必須學習的必修課程,雖然對高職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以及職業(yè)發(fā)展均具有重要意義,但卻一直難以得到重視。根據研究發(fā)現(xiàn),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如教材針對性不強、教學方式不科學等,基于此,本文將通過分析參與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希望能夠對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水平、對高職學生的英語能力提升起到促進作用[1]。
一、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現(xiàn)狀
(一)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
在高職院校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普遍更重視學生專業(yè)技能水平的提高,而忽視了英語教育的重要性,所以高職院校中英語教學普遍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和詳細的教學計劃,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較低,學習效果不佳,學生自身的英語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教學內容缺乏導向性
在高職院校中,英語教學內容大多缺乏導向性和針對性,高職學生的英語能力與其未來就業(yè)的崗位無法達到有效對接。而在實際英語教學內容缺乏導向性的情況下,學生自身英語水平無法得到有效提高,長此以往,在學生日后參加工作時,將不具備有效閱讀相關外文資料的能力和基本的英語業(yè)務能力,也不利于學生的長期職業(yè)發(fā)展。
(三)教學認知相對薄弱
多數(shù)高職院校的學生認為自己只要將專業(yè)課學好、保障專業(yè)技能水平得到提高和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就可以了。至于英語課,則于自身專業(yè)不具有密切的關聯(lián)。由此學生缺乏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視,也就缺乏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導致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嚴重缺乏,在學生參加工作以后必然會出現(xiàn)專業(yè)能力方面的缺陷[2]。
二、參與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所謂“參與式教學”,也就是師生雙方均處于平等的地位,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完成教學,整個教學過程應由師生雙方全程共同參與。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師生均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要能夠相互協(xié)調,以促進教學進度的順利展開,參與式教學具有重視過程、完全開放和平等參與的特點,更加有利于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三、參與式教學的優(yōu)勢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應用參與式教學,能夠使學生充分的參與、互動、體驗和探索,而不是像傳統(tǒng)教學一般的接受“填鴨式”的教育。并且,在應用參與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靈活的教學手段,積極鼓勵學生,使學生能夠對教與學的過程積極參與,并開展知識和信息的共享,課堂最后,由任課教師將信息知識匯總,點明教學的重點。將參與式教學應用于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當中,不僅能夠將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徹底的顛覆,還能夠充分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方式,使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真正的參與者,當學生能夠感受到成為學習方面主人翁的樂趣,自然也就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進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3]。
四、參與式教學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應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課堂上是以教師為主導,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對于各項教學設備的要求較低,而且能夠對教學組織管理開展有效的調控。但是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一方,其學習的主動性極易被忽視,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提高。而應用參與式教學,則是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基礎之上,將學生提升至教學主體的位置,使得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夠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使教學資源得到進一步的優(yōu)化配置,且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促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一)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是參與式教學模式的重要策略組成部分之一,在小組內交流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效率。在一個班級體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特點等各方面因素,將學生分成四至六人一組的學習小組,每一名學生在小組中承擔相應的任務,教師對教學內容講授之后提出問題,經過小組學習討論之后,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對小組的看法和結論展開講解。由此,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幾率增加,不僅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還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課堂的參與程度[4]。
(二)劃分層次
劃分層次的方式與小組合作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一個班級體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學習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對學生劃分層次,通常每個班級分為三至四個層次即可,基礎教學結束之后,教師應深入到學生當中,對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分別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和指導,使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進度能夠更加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劃分層次后每個層次的學生提出的問題也會更加具有代表性。通過劃分層次這種方式,師生之間能夠得到充分的互動和交流,既有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又能使教師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情況更加了解,有利于教師進一步對教學計劃進行完善。
(三)課堂展示
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如果采用單純講解的方式對語言規(guī)則以及語法規(guī)則的講解,教師不但不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了解,也不利于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得到鍛煉,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創(chuàng)立真實的語言情境,并要求學生在學習之后輪流的課堂展示,以保障教師能夠對學生的英語掌握情況了解程度,并促使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實施課堂展示的方式,可以包括角色扮演、即興演講等。如此,既能夠促使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得到提高,還有利于鍛煉學生英語應用的勇氣和提高學生對文章聽解的能力[5]。
(四)對教學階段合理劃分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多數(shù)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較差。因此,為了促使學生的英語成績和實際應用能力得到提高,在對參與式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可以將教學過程劃分為基礎鞏固階段、實際應用階段以及專業(yè)發(fā)展階段。在基礎鞏固的過程中,教師應著重幫助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良好掌握,采用師生互動和學生互動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加強對單詞、句型、語法等基礎知識的記憶和掌握;進入實際應用階段以后,教師則應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提出看法,使學生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得到提高;進入專業(yè)發(fā)展階段之后,教師則應該根據學生學習的專業(yè)來選擇具有差異性的教學內容,使英語教學內容能夠更加契合學生的專業(yè)發(fā)展方向,從而為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6]。
五、結語
提出“參與式教學”這一教學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能夠得到重視并逐漸突顯出來,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將學生接收知識的過程由被動轉變?yōu)橹鲃?、由機械記憶轉變?yōu)樽灾魈剿?。至此,傳統(tǒng)的單項教學活動變成了師生雙邊互動的教學過程,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互相啟發(fā)、溝通、交流,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使高職英語教學的教學質量得到了進一步的優(yōu)化和提升。
參考文獻:
[1]李瑞玲.試論高職英語教學中參與式教學方法的應用[J].英語廣場(下旬刊),2019,(01):97-98.
[2]何靖.芻議學生主動參與式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44):285.
[3]蔣曉靜,張才鈺.參與式教學法在高職英語口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08):194.
[4]張才鈺.參與式教學法在高職英語閱讀中的運用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8,(18):210.
[5]張才鈺.參與式教學法在高職課堂詞匯教學中運用的比較分析[J].才智,2018,(25):13.
[6]金靚.基于移動學習的高職行業(yè)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18,(06):95-99.
(作者單位:湘西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