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璐,尚 進,李令民,張 旗
西安市第四醫(yī)院乳腺超聲室(西安710004)
乳腺癌是我國女性患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近年來,隨著生活節(jié)奏加快,女性生活、工作壓力增大,乳腺癌發(fā)病率明顯升高,且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1]。目前,手術聯(lián)合放化療仍是目前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方案?;颊卟粌H遭受疾病本身及治療的痛苦,而且承受乳房缺失帶來的形象損傷及巨大的經濟壓力,尤其是育齡期女性,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2-3]。早期篩查、確診是影響治療方案選擇及治療效果的關鍵[4]。全數字化X線攝影和常規(guī)超聲臨床應用較廣泛的疾病篩查及診斷方法,且各有優(yōu)缺點[5]。為制定更為合理的乳腺癌診治方案,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筆者對全數字化X線攝影和常規(guī)乳腺超聲檢查在乳腺癌中的診斷效能進行了分析?,F將診斷結果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在西安市第四醫(yī)院接受診治的乳腺疾病患者53例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入選標準:年齡18~45歲女性;乳腺存在可疑異常,入院后接受常規(guī)乳腺超聲及全數字化X線攝影檢查,且最終接受手術治療者;臨床資料完整,術后病理結果明確者;了解此研究內容及意義,且自愿參與、簽署知情協(xié)議書者。排除標準:參與研究前使用可能對研究結果有影響的藥物者;接受穿刺活檢者;其它合并癥者。
2 儀器與方法 X線攝影檢查采用美國GE數字化X線攝影系統(tǒng) seno2000d,攝影部位及角度頭尾位,內外測斜位,必要時加側位,觀察病灶位置、數目、大小、形態(tài)、是否鈣化,是否存在血流異常;觀察雙側腋窩下淋巴結數目、大小、形態(tài)等情況。常規(guī)乳腺超聲檢查采用美國GE LOGIQ S7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選擇高頻線陣探頭,頻率9~12 MHz?;颊哐雠P位,首先對患者乳房部位做縱切橫掃,以乳頭為中心進行扇掃,確認腫塊位置,隨后對探頭進行加壓,觀察腫塊大小、邊界、形態(tài)、縱橫徑比、有無包膜、是否鈣化、后方及內部回聲有無衰減,腫塊周邊和內部血流分布和形態(tài),對血管阻力指數、搏動指數等進行測定分析;觀察雙側腋窩下淋巴結數目、大小、形態(tài)、內部回聲和血運等情況。所有操作均由同一組經驗豐富的影像檢驗師進行。
3 診斷標準 ①X線攝影診斷標準[6]:直接征象:出現腫塊或結節(jié)影、邊界模糊、微小鈣化、邊緣牛角狀或毛刺狀、分葉征;間接征象:乳腺部位膚色變化、內部血管分布和血流狀況改變、組織結構紊亂、導管征,滿足直接征象2項或滿足直接征象1項、間接征象2項則診斷為惡性病灶。②超聲診斷標準[6]:二維超聲顯示病灶邊緣粗糙、形態(tài)不規(guī)則、縱橫徑之比>1、內部回聲不均、后方回聲出現衰減;血象顯示血流分級>2級,收縮期最高血流速度>20 cm/s或阻力指數RI≥0.70,病灶征象滿足3項以上二維超聲結果或2項以上彩色多普勒結果即可診斷為惡性。③病灶直徑:以間隔5 mm方式對所有患者病理標本進行,用于測量肉眼腫瘤病灶的最大直徑。經X線攝影和乳腺超聲所測病灶大小與病理結果表,以相差結果≤5 mm且≥0為測量結果一致,>5 mm高估,<0 mm為低估。所有操作均同一組閱片師,采用全盲法進行解讀。
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軟件選擇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選擇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 入選者病理結果 見表1。53例患者共檢出61個病灶,其中良性病變30個(49.18%),惡性病變31個(50.82%)。
表153例患者乳腺病灶病理診斷結果
2 X線攝影和乳腺超聲對乳腺病灶良惡性診斷情況比較 見表2。統(tǒng)計學檢驗發(fā)現,乳腺超聲對于惡性病灶診斷符合率顯著高于X線攝影(P<0.05);兩種檢查方式在乳腺良性病灶診斷符合率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兩種檢查方式對乳腺病灶良惡性診斷與病理結果符合率比較[例(%)]
3 兩種檢查所測病灶最大直徑與病理結果符合程度比較 見表3。在病灶最大直徑測定結果一致性方面,乳腺超聲測定一致率明顯高于X線攝影(P<0.05);X線攝影在最大直徑測量方面高估率顯著高于乳腺超聲檢查(P<0.05);而兩種檢查方式對病灶最大直徑低估率間比較多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兩種檢查所測病灶最大直徑與病理結果符合程度比較[例(%)]
4 兩種檢查方式在病灶征象方面檢出情況比較 見表4。乳腺超聲檢查病灶檢出率明顯高于X線攝影,診斷邊界不清晰、形態(tài)不規(guī)則、血供異常、腋窩淋巴結腫大等病灶征象診斷率高于X線攝影,對微小鈣化診斷率小于X線攝影(P<0.05)。
表4兩種檢查方式在病灶征象方面檢出情況比較[例(%)]
5 不同檢查方式對乳腺病灶良、惡性診斷效能比較 乳腺超聲對乳腺病灶良惡性的診斷特意性及準確率明顯高于X線攝影(χ2=5.599、4.560,P<0.05);聯(lián)合檢查對病灶良惡性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及準確率均明顯高于X線攝影(χ2=5.455、15.343、17.681,P<0.05),準確率明顯高于乳腺超聲(χ2=5.050,P<0.05)。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威脅患者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家族遺傳史、營養(yǎng)狀況、致癌性或放射性物質接觸史、乳腺非典型增生等均是誘發(fā)乳腺癌的主要因素[7]。早發(fā)現、早治療是改善患者預后、預防不良后果、提高女性生存質量的關鍵。事實上,早期乳腺癌并無明顯特異性臨床特征,部分患者可發(fā)現明顯乳腺腫塊,腫塊質硬且欠光滑;且當腫塊較小時不易被發(fā)現,且腫塊的良惡性不易界定[8]。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是現代臨床篩查惡性腫瘤的良好途徑,但該方法屬于有創(chuàng)操作、操作復雜、出結果相對較慢,且漏診誤診率相對較高[9]。而全數字化X線攝影及超聲檢查是臨床常用疾病診斷手段。
全數字化X線攝影可清晰顯示乳腺腫塊大小、形態(tài)、密度及邊緣清晰度等特征,尤其對微小鈣化病灶具有較高診出率。因此,廣泛應用于乳腺癌篩查及術前診斷中。但是,在全數字化X線攝影中,惡性腫瘤周圍浸潤帶表現出類似于腫塊密度的“暈”,導致其對腫塊邊界分辨不是很清楚,所以在腫瘤病灶大小測量方面卻準率較差[10];此外,受患者體位限制,X線攝影無法捕捉到腫塊的最大直徑,同樣會影響其對病灶大小的測量[11]。提示,其在微小腫塊檢出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乳腺內的鈣化病變主要呈現為細小多形、細線狀或細線分支狀,因此,不易被捕捉到。X線攝影對乳腺組織內鈣化病灶敏感,而全數字化X線攝影則具有更高的圖像分辨率。因此,有報道稱,全數字化X線攝影對微小惡性鈣化病灶診斷靈敏度及準確率可高達100%[12]。但該診斷方式僅可區(qū)分部分乳腺腫塊的良惡性。超聲檢查是利用不同組織界面形成的聲阻抗差原理成像的。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癌癥篩查診斷中具有無創(chuàng)、無輻射、操作簡單、可重復性高、費用低廉等優(yōu)點。在乳腺疾病診斷中,超聲檢查不僅可清晰顯示其皮下和內部各層組織的細微結構、腫塊邊界特征、內部回聲及血流分布情況,而且可對腫塊周邊血流分布及腋窩淋巴結等進行細致觀察。惡性腫瘤細胞排列無規(guī)則,腫瘤細胞的生長呈現浸潤性,因此,在二維超聲掃描中其內部回聲表現為不均;同時多普勒超聲邊界清晰,但其對較小腫塊特意性較弱,因此容易造成誤診、漏診。
育齡期女性在社會及家庭中均擔任重要角色,同時該群體也是乳腺癌高發(fā)人群。因此,提高育齡期女性轉歸對自身家庭及社會均具有重要意義。而報道顯示,老年和青年乳腺癌患者病灶征象在全數字化X線攝影檢查中表現不同。為提高乳腺腫塊良惡性診斷準確率,筆者對全數字化X線攝影和常規(guī)多普勒超聲在乳腺癌診斷中的效果進行分析。結果顯示,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乳腺超聲對病灶檢出率、惡性病灶診斷符合率、腫塊最大直徑測量一致性、邊界不清晰、形態(tài)不規(guī)則、血供異常、腋窩淋巴結腫大等病灶征象診斷率明顯高于全數字化X線攝影;微小鈣化病理特征的檢出率明顯低于全數字化X攝影,該結果與朱玉勝等[6]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乳腺超聲對微小鈣化診斷無特征性。分析原因,可能是微小鈣化病灶在二位聲像圖中表現為點狀的強回聲發(fā)射類型造成。上述結果表明,兩種檢查方式在乳腺腫塊良惡性鑒別各有優(yōu)缺點,因此,筆者進一步將兩種診斷結果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聯(lián)合檢查對病灶良惡性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及準確率均明顯高于X線攝影,準確率明顯高于乳腺超聲。
綜上所述,乳腺超聲和全數字化X線攝影在乳腺腫塊良惡性篩查、鑒別中各具優(yōu)勢。兩者聯(lián)合使用,充分發(fā)揮其互補作用,提高乳腺病灶診斷準確性。但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質量主要取決于操作者技術熟練程度,經驗及對異常病灶的敏感程度,具有較大主觀性,因此容易出現假陽性;且超聲掃描中良、惡性乳腺腫塊表現存在一定相似性。因此,需要操作者耐心細致的對病灶進行多切面觀察,測量多個部位血流阻力指數和分值血流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