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波
【摘 要】目的:分析針灸聯(lián)合康復訓練在中風后肢體功能障礙中的應用效果及臨床價值。方法:將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90例中風后肢體功能障礙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住院單雙號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常規(guī)組,各45例。常規(guī)組給予常規(guī)的康復訓練,治療組給予針灸聯(lián)合康復訓練治療。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治療組的偏癱運動功能分級比常規(guī)組優(yōu)(P<0.05);治療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常規(guī)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7.78%,治療組比常規(guī)組高(P<0.05)。結論:針灸聯(lián)合康復訓練在中風后肢體功能障礙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針灸;康復訓練;體功能障礙;中風
【中圖分類號】R74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3--02
中風也稱之為腦卒中,是中醫(yī)學對于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tǒng)稱,其分為缺血性腦卒中與出血性腦卒中兩類[1]。中風因患者病變的部位、性質、范圍不同會出現(xiàn)不同的癥狀、體征并且會組成復雜的臨床綜合征。研究發(fā)現(xiàn)該類疾病的患者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在度過危險期后,嚴重的患者可能對日常的工作、生活造成影響[2]。中風后的肢體功能障礙是因為高級中樞神經受損以后失去了對低級中樞的控制,進而出現(xiàn)了脊髓反射異常亢進,嚴重影響著肢體正常運動,對于該疾病的治療中醫(yī)針灸法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可以有效地緩解病情并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3]。我院開展了針灸聯(lián)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患者的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90例中風后肢體功能障礙的患者,按照住院單雙號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常規(guī)組,各45例。治療組中,男20例,女25例;年齡45~77歲,平均(64.5±5.6)歲。常規(guī)組中,男22例,女23例;年齡44~77歲,平均(64.0±5.2)歲。兩組的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常規(guī)組給予常規(guī)的康復訓練,操作如下:基本方法:患者取抗痙攣體位,頭平置于枕頭上,患側肩膀略墊起抬高防止肩縮,患側肢體稍向外展;神經肌肉易化法;功能性運動訓練、行走訓練、矯正器的使用、語言的訓練以及心理的治療等。治療組在常規(guī)組的康復訓練等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實行針灸治療,具體操作如下:肢體功能障礙,治療時以陽經為主、陰經腧穴輔助,或者以陽明經為主、太陽及少陽經穴為輔助,在治療的同時一并使用醒腦開竅法(在手法的基礎上用電針治療),其連續(xù)波用于硬癱的治療,疏密波則用于軟癱的治療;上肢癱瘓取合谷、外關曲池、手三里、肩髃等穴位,下肢癱瘓取足三里、陽陵泉、環(huán)跳、解溪、昆侖等穴位,半身不遂的患者取患側的井穴穴位,予三棱針點刺放血,在治療時應該注意配合健肢一起治療效果會更佳。語言障礙:針刺語言的一、二、三區(qū),配風池、啞門、涌泉等穴位一同治療。面癱的患者:取面部的地倉、合谷、陽白、太陽、迎香、下關、風池及頭針的感覺區(qū)、運動區(qū)的下部進行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的運動功能分級,采用Brunnstrom偏癱功能分級評定標準進行評定,其共分為6級:1級為患肢完全無運動或者無隨意運動,2級為患肢能夠引起聯(lián)合反應/共同運動,可出現(xiàn)細微幅度的屈伸動作,3級為可以進性簡單的抓握、屈伸動作,4級為手指能夠小幅度的伸展,且站位時可以進性簡單的屈膝動作,5級為肌張力慢慢開始恢復能夠較好的進行協(xié)同運動,并可做屈膝及伸髖等行為,6級為運動功能已經接近正常。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用SPSS21.0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x±s、計數(shù)資料行t檢驗、χ2檢驗對比。P<0.05表示有差異。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的偏癱運動功能分級
治療后,治療組的Brunnstrom偏癱功能分級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表1)。
2.2 對比兩組治療后的效果
治療后,治療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比常規(guī)組的77.78%高(P<0.05,表2)。
3 討論
中風的發(fā)生為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復雜的病例過程,中醫(yī)將其病因分為風、火、痰、瘀4類,病位于腦,該疾病發(fā)生的原因可分為內因(情志失調、勞累過度)與外因(飲食不節(jié)、氣候影響)。中醫(yī)辯證的將其表現(xiàn)分為:中經絡主癥半身不遂、舌強語塞、口眼歪斜;中臟腑主癥神志恍惚、嗜睡或者昏睡、昏迷、半身不遂。因此治療該疾病時應以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為原則,針灸的治療方法可以疏通筋絡、抑制肌肉的萎縮、促進血液循環(huán),其可以有效地促進受損的細胞轉為功能狀態(tài)[4-5]。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治療組的偏癱運動功能分級比常規(guī)組優(yōu)(P<0.05)。常規(guī)組共45例,其中顯效為22例、有效為3例、一般為10例、無效為10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7.78%,治療組中顯效為30例、有效為12例、一般為3例、無效為0例,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治療組高于常規(guī)組(P<0.05)。
綜上所述:針灸聯(lián)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的效果良好,針灸對于神經功能的康復如對肢體、運動、吞咽功能有較好的促進作用,配合長期的、持續(xù)性的功能訓練,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童曉南.針灸聯(lián)合康復訓練在中風后肢體功能障礙中的應用[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16):130-131.
王威力.針灸聯(lián)合康復訓練對中風后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廣西中醫(yī)藥,2018,41(04):29-30.
趙建琴.針灸聯(lián)合康復訓練在中風后肢體功能障礙中的應用研究[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5,36(04):445-446.
張金釵. 關于針灸聯(lián)合康復訓練在中風后肢體功能障礙中的應用思考[J]. 飲食保健, 2015, 2(10):192-193.
翟景芬. 早期針灸聯(lián)合康復鍛煉在中風偏癱患者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2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