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啦啦操是校園文化中的一種具體呈現形式,對于促進校園文化發(fā)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有較大促進作用。但是在小學階段的啦啦操訓練中還存在一系列問題,這需要我們運用對策去解決。將德西效應理論運用在啦啦操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整體訓練水平。
關鍵詞:德西效應;小學啦啦操;訓練興趣
小學是受教育的初級階段,也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有重要影響,良好的校園文化有利于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啦啦操是一種新的體育運動項目,具有娛樂性、健身性的特點,已經成為學生群體中一種重要娛樂內容。因此,學校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啦啦操訓練。
一、 德西效應的內涵
德西效應(Westerners effect)認為適度的獎勵有利于鞏固個體的內在動機,但過多的獎勵卻有可能降低個體對事情本身的興趣,進而降低其內在動機。德西在實驗中發(fā)現: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在外在報酬和內在報酬兼得的時候,不但不會增強工作動機,反而會減低工作動機。此時,動機強度會變成兩者之差。人們把這種規(guī)律稱為德西效應。這個結果表明,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即內感報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質獎勵(外加報酬),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參與者的吸引力。
二、 影響學生啦啦操訓練興趣的原因
(一) 個人認知能力的影響
學生的行為和自身的認知能力有直接聯系,因此學生對啦啦操的學習興趣和個人認知能力關聯性較大。學生的認知能力主要是指思維、感覺、語言、記憶等,是在觀察完事物之后形成思維認知。由學生之間個體存在差異,學生在進行啦啦操訓練的過程中經常會受到自身成長環(huán)境的影響,同時心理和生理發(fā)展特點也是影響其學習興趣的重要影響因素。
(二) 外部因素影響
外部因素也是影響學生在學習中對啦啦操學習興趣的重要原因,其中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受到從眾心理的影響。從眾心理主要是指學生在思維認知形成的過程中,會形成和多數人一致的情況。在多數情況下,多數人的認知是正確的概率較大,但是盲目從眾心理的產生會削弱學生的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因此他人對啦啦操的興趣會對學生產生最直接的影響。同時教師在進行啦啦操訓練中對學生呈現的態(tài)度,也會對學生的實際行為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教師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鼓勵,同時積極對教學內容進行創(chuàng)編,盡量使創(chuàng)編內容符合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和實際需要,做好對相關教學法的查閱工作,了解在進行啦啦操研究中可以運用哪種方法,如行動研究法、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研究總結法等等。
三、 利用德西效應提升學生對小學啦啦操訓練興趣的對策
(一) 提升教師實際認知能力
教師在教學和日常生活中,需要運用溝通、交流的方式加強對學生的認識和了解,理解學生心中的所想、所悟、所感。同時教師還需要對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通過閱讀和少兒相關的文獻書籍或者是通過參加培訓的方式促進自身認知能力的提升,進而在對學生進行啦啦操訓練中可以運用相應的指導方式。除此之外,教師在實現自身認知能力提升的同時,在遇到問題時可以從多角度、多方向進行思考,提升訓練時的正確性,更好地完成自身在教學中的主要目標,也可以使學生在訓練中形成吃苦耐勞的優(yōu)秀品質,為今后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二) 運用實事求是的方式進行獎勵
在進行啦啦操的實際訓練中,教師不應該運用千篇一律的獎勵方式,而是應該注重獎勵方式的多樣性,做到實事求是,同時在教學時,教師需要注重鉆研、創(chuàng)新,尋找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的訓練方式。首先在進行實際訓練之前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基本的認識、了解,其中包括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實際年齡等,從而在訓練中運用相應的訓練方式和獎勵方法,提升學生進行啦啦操訓練的興趣。通過運用系統(tǒng)、科學的教學方式,增強訓練的實際效果,減少“德西效應”帶來的不良影響。
(三) 注重對啦啦操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編
啦啦操的實際內容會對學生實際學習產生最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重自身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根據自身已有認知對啦啦操內容進行創(chuàng)編,在創(chuàng)編的過程中可以借鑒比較完善的啦啦操表現形式,為創(chuàng)編工作的開展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同時在對啦啦操內容進行創(chuàng)編的過程中,教師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水平和接受能力,動作不應過于復雜,內容盡量做到輕快、活躍,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這種方式的運用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啦啦操的訓練興趣,同時也能提升教師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教師的專業(yè)技能不斷得到提升。
(四) 將啦啦操內容與體育項目融合在一起
啦啦操訓練的開展使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和方法都得到了豐富,使其實際應用的現實意義變得更突出,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啦啦操訓練中可以和體育項目內容結合在一起,但是需要注重程度的把握,盡量避免德西效應的產生。由于啦啦操和健美操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這兩部分內容一同講授,啦啦操和健美操都是一種動感性較強的活動,有較強的節(jié)奏感。啦啦操主要是注重視覺效果,健美操主要是注重動作難度。通過這種方式的運用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發(fā)現啦啦操和體育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系,在學習過程中不會產生太多的畏懼、抵觸情緒,進而實現其訓練興趣的提升。
四、 結束語
總之,啦啦操對調節(jié)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身體水平有重要影響,也深受學生喜愛,它的開展也使校園文化生活變得更豐富多彩。而在啦啦操訓練中遇到的問題需要教師綜合運用多種方式解決,如注重自身認知能力的提升,增強對學生實際了解程度,運用和學生實際需要相符合的獎勵方式,積極對啦啦操內容進行創(chuàng)編,避免“德西效應”對學生產生的不良影響。
參考文獻:
[1]呂娟.德西效應對小學啦啦操訓練興趣的影響探究[J].讀書文摘,2016(3):236.
[2]王彩紅,常白云.中小學啦啦操課程開發(fā)與實施探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8(23):103-104.
[3]朱文平.啦啦操運動對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8):133-134.
[4]李敏,林云祥.福州市中小學啦啦操錦標賽參賽情況淺析[J].運動精品(學術版),2018,37(8):36-39.
[5]任湘.啦啦操課程在小學開展的影響及價值[J].考試周刊,2018(67):151.
作者簡介:
余俊婷,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仙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