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班學生在寫《難忘的一件事》時,這樣寫道:“放學了,教室外,天氣很冷,寒風裹挾著冰冷的雨點打在臉上,刺骨的痛,我走到校外,飛快地爬上了媽媽的摩托車,鉆進雨衣里,外面的雨點打不進來,風也刮不進來,于是就暖和起來,這時,我的心一下平靜了下來——我可以回家了。不由地,我的臉貼在媽媽的背上,心里想:有媽媽真幸福。”你看,她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寫出了媽媽雨中接我回家的經(jīng)過,但是卻讓人感受到了母女之間的深情。
本文主要從幾個方面入手,探討了如何教學生寫出飽含真情實感的習作。
關鍵詞:《難忘的一件事》;習作教學;真情實感
一、 仔細觀察,用心積累,讓學生擁有充裕的寫作素材
為何失真而空洞的作文在現(xiàn)在中小學的習作中常常出現(xiàn)呢?究其原因,我總結了兩點:一是生活接觸面狹小,每日往返于家庭與學校之間,所見所聞皆單一,了無新意,學生對生活的感知膚淺,因此其文章也變了無生趣;二是缺少觀察生活了解世界的洞察力,這與現(xiàn)在的考試評價機制有關系。作文30或35分,而這在100分制的考卷中,分量占比很重。所以習作伊始,一篇仿寫優(yōu)秀范文,往往比一篇自己觀察、思考生活,認真組織語言的初級文稿來得更容易得高分。所以他們不需要認真觀察、思考,不需要反復組織推敲語言文字,只需要背一背作文選,拿出現(xiàn)成的詞語或優(yōu)美詞句去套一套,就能得到一個好分數(shù),有如此美妙的“捷徑”,何樂而不為呢?于是這種惰性思維就慢慢滋生——學生閉門造車,“仿造作文”現(xiàn)象蔓延,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了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好奇心,失去了挖掘生活本質(zhì)的思考力。故而,要想讓學生寫出真性情的作文,最首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一雙慧眼,讓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讓他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積累生活中的寫作素材。
在“我的課余生活”這一習作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更清晰地理解觀察的過程,我特地上了一節(jié)活動觀察課,先請兩個同學打乒乓球,其他同學在旁觀察。在活動課開始之前,要求學生確定觀察的目標——打乒乓球,并提醒學生以下幾方面進行觀察:在對打過程中,雙方是如何發(fā)球,怎么接球?發(fā)現(xiàn)一方?jīng)]有接到球的時候會想什么,說什么,會怎么做,觀眾的表現(xiàn)如何?……其次是觀察對打時間,最后再請學生小組合作說說觀察到的細節(jié),然后把這些細節(jié)用文字記錄下來,這樣以描寫學生實際課余生活的真作文初稿就完成了。
這邊要強調(diào)的是觀察不能只在一時,不能只有要寫作文了才去觀察。寫作素材的積累,在于平日觀察的點滴記錄之間。因此養(yǎng)成寫觀察日記的習慣,及時記錄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新體會,這對寫作素材的積累很有幫助。
二、 以課文為依托,在教學中引導寫作
因為課文是學生學習寫作技巧的最好范文。根據(jù)課標要求,語文教材在內(nèi)容編排上,力求每篇文章“文質(zhì)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內(nèi)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因此,小學語文中的課文,在選材立意、遣詞造句和謀篇布局上都具有典范性。“主題明確,重點突出,結構完整,層次分明”在小學語文課文中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小學語文中的課文,行文結構完整,脈絡清晰,對素材的安排有條不紊,寫作特點有“總—分—總”或“總—分”的結構很常見,另外,像“情景交融”“借物喻人”“動靜結合”等寫作技巧也應作為教學的一大目標進行滲透、講解。所以在平時的文本教學中,不僅要關注這篇文章寫了什么內(nèi)容,抒發(fā)何種情感,同時,為了抒發(fā)這種感情,作者用哪些事來說明,用了哪些句子?在分析課文的同時加入寫作手法技巧的教學,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三、 合作互改,在批改中學習,在學習中提升習作水平
組織互改,要求:
①從主題立意、題材選擇、語言組織和行文結構等方面展開交流討論,博采眾長,這既擴寬優(yōu)生的思維能力,又幫助提升學困生的審題能力。
②在各小組合作交流過后,每個同學都形成了各自的行文思路,要求學生當堂習作,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獨立完成寫作。
③小組合作互評互改。分層次:每個小組,優(yōu)良中差各個層次都有,盡量使每個小組的整體習作水平相當,由寫作水平較高的同學擔任組長。然后由高一級水平的同學批改下一級的同學作文,能力最弱的同學批改組長的作文。批改前,教師應提出較合理的修改意見。
①注意行文的主題是否明確,詳略是否得當外;
②注意錯別字、病句、標點符號和過渡語言的修改;
③小組再次交流反饋修改情況,學生閱讀自己修改后的文章,再次交流感受。
四、 最后階段是教師批改,文章不厭百回改,好的作文都是改出來的
學生的互評互改是不夠的,老師要去引導,去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獲得寫出真情實感文章的成就感。小組互評互改之后,教師檢查落實評改的情況,并再次做更細致的批改——錯別字、病句、標點符號和過渡語言的修改是否得當,情節(jié)設置是否合理,文章內(nèi)容安排是否詳略得當……必要時還需要對個別同學進行更詳細的面批指導。最后結合同學老師的修改意見,學生謄寫終稿。當然,還要認真、合理批改的同學給予正確的評價和鼓勵,并對高質(zhì)量的習作要作為范文進行展示。
通過一階段有計劃的引導、教學;我所任教的班級習作水平得到提升,于是我把平時習作教學的體會寫出來,供大家參考。
作者簡介:藍澤龍,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浦縣萬安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