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燕
【摘要】隨著生活水平和社會老齡化的程度不斷提高,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F(xiàn)代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診斷和治療得到提高,經皮血管腔內成形術的應用,特別是對于有全身性疾病手術耐受力差的老年患者,并且通過術前、術后精心護理,使患者得以恢復,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血管腔內成形術;尿毒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R61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8-185-02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ASO)是動脈硬化累及下肢動脈導致動脈狹窄或閉塞而引起肢體缺血癥狀的疾病,病變特點以發(fā)生在大、中動脈為主,常見于脛腓動脈、腘動脈、股動脈及髂動脈,常見于老年人。[1]下肢動的癥狀閉塞癥的癥狀是一個逐漸發(fā)展的過程,早期為患肢蒼白、冷感,進而出現(xiàn)間歇性跛行、靜息痛,肢體遠端缺血性壞疽或潰瘍。2015年中華醫(yī)學會發(fā)布的下肢ASO診治指南中指出,吸煙、糖尿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癥是ASO的主要危險因素[2]。其發(fā)病率隨著飲食結構和年齡增長而增加,現(xiàn)已成為血管外科的常見疾病。2019年3月我科收治了名1名尿毒癥合并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患者,經積極治療和精心護理,患者康復出院?,F(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78歲,因發(fā)現(xiàn)右下肢疼痛2月,疼痛呈針刺樣,休息時明顯伴間歇性跛行,局部發(fā)紫、肢端發(fā)冷,半月前來院就診,下肢CTA檢查示:腹主動脈、兩側髂總動脈,兩側髂內外動脈及兩側下肢動脈多發(fā)硬化伴軟化斑塊形成,局部管腔不同程度狹窄,予以貝列前素、立普妥治療,疼痛改善不明顯。患者既往高血壓病史、尿病史18年,冠心病史3年,尿毒癥病史2年,吸煙20余年,每日20支。為進一步治療,擬:下肢血管閉塞癥、糖尿病、尿毒癥收治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項檢查,調節(jié)血糖、控制血壓、抗血小板凝集、血液透析治療后予3.17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右下肢PTA術。術中診斷:右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術后遵醫(yī)囑予以抗凝、擴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降糖降壓綜合治療后右下肢足背動脈搏動明顯,皮膚溫度正常,皮膚顏色也也恢復正常,現(xiàn)已可自行行走,自理能力評分為80分,疼痛評分為0。患者經治療好轉后于3.25出院。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患者入院前患肢活動能力減弱,患者長期出現(xiàn)患肢疼痛影響睡眠。入院后做好患者與家屬的心理護理,引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2.1.2 疼痛護理 患者入院時使用長海疼痛尺[3]疼痛評分為6分,首先指導患者患肢保持舒適體位,忌擠壓患肢。遵醫(yī)囑給予口服氨酚羥考酮。
2.1.3 完善術前準備 下肢CTA的檢查,了解下肢動脈閉塞的部位、程度。評估心肺功能,監(jiān)測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指標,了解患者肝腎功能、電解質等。
2.1.4 積極治療和控制原有疾病 每日監(jiān)測血壓、血糖,遵醫(yī)囑按時服用降壓、降血脂、抗凝血、降糖等藥物。安排每周1、3、5下午行血液透析,觀察并記錄患者的24h出入量。
2.1.5 飲食護理 嚴格按照低鹽、低脂、糖尿病飲食的原則,定時定量配餐。
2.1.6 鼓勵患者鍛煉患肢 鼓勵患者每天多走路,以疼痛的出現(xiàn)為停止的指標。
2.1.7 戒煙 吸煙是引發(fā)ASO疾病的高危因素,協(xié)助患者戒煙。
2.2 術后護理
2.2.1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 予以心電監(jiān)護,每30min監(jiān)測血壓、心率一次直至平穩(wěn)。觀察患者有無發(fā)熱、胸悶氣促、出冷汗、頭暈、頭痛等不適主訴,及時通知醫(yī)生對癥處理。常規(guī)給予氧氣吸入(3L/分),遵醫(yī)囑用藥,監(jiān)測血氣分析、心肌酶譜、血糖、凝血全套、血小板等指標。
2.2.2 穿刺點的護理 一般予以平臥位,傷口予以沙袋壓迫6h以利于止血。觀察腹股溝穿刺部位有無出血、血腫及疼痛情況,及時通知醫(yī)生。
2.2.3 患肢的護理 觀察患者足背動脈搏動、肢端皮膚溫度、顏色、血運情況。如果足背動脈搏動消失或減弱,皮溫降低、皮膚顏色蒼白,出現(xiàn)患肢疼痛、麻木等癥狀提示有可能出現(xiàn)動脈栓塞。注意下肢的保暖,但避免使用熱水袋或熱水泡腳。保持足部皮膚的清潔干燥,避免損傷足部皮膚。
2.2.4 用藥護理 遵醫(yī)囑使用抗凝劑,使用那屈肝素鈣6150IU皮下注射,每12小時一次。注意觀察患者皮膚有無出血點、瘀斑,傷口有無出血情況,監(jiān)測凝血全套、血小板指標。告知患者與家屬抗凝藥物的重要性,囑其按醫(yī)囑定時定量使用,同時也告知使用過程中的觀察注意點,定期檢查凝血、血小板指標。按時服用降壓、降血脂、擴血管、利尿劑等。
2.2.5 功能鍛煉 根據(jù)患者的心功能情況給予適當?shù)墓δ苠憻?,指導患者進行buerger運動。運動方法為:平臥位時抬高患肢45。以上,維持2-3min;坐位時,雙足自然下垂,足跟踏地足背做屈伸和左右搖擺動作,足趾向上翹并盡量展開,再往下收攏,每組動作持續(xù)3min;回復到平臥位,雙腿放平,蓋被保暖,休息5min,每日2次。逐步過渡至適當?shù)牟叫绣憻挘瑥男∝摵砷_始,逐步增加運動量,以不引起患肢的疼痛為標準。
3 小結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結構的不合理和人口老齡化,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發(fā)病呈上升趨勢,特別是高血壓、糖尿病、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患者的病情發(fā)展快、病程重。本病例采取介入治療結合抗凝、改善微循環(huán)、調節(jié)血糖、控制血壓,血液透析維持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等綜合治療的方案,避免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加速了患者的康復,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高涌、陳志遠、余朝文,等.多節(jié)段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腔內介入治療[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0.24(9):1033-1036
[2]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診治指南[J].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2016,10(1):1-18.10.3877.j.issn.1674-0793.2016.01.001.
[3]陸小英、趙存鳳、張婷婷等,“長海痛尺”在疼痛評估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20(4):6-7.DOI:10.3969/j.issn.1008-9993.2003.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