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氮肥不同施用量及基追比對藜麥根系生理及同化物分配的影響

        2019-08-30 01:26:12閆士朋馮煥琴楊宏偉焦?jié)櫚?/span>張舒涵康小華李朝周
        中國土壤與肥料 2019年4期
        關鍵詞:活性氧氮量施用量

        閆士朋 ,馮煥琴 ,楊宏偉 ,焦?jié)櫚?,張舒涵 ,康小華 ,李朝周 *

        (1.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2.甘肅省作物遺傳改良和種質創(chuàng)新重點實驗室,甘肅 蘭州 730070;3.甘肅條山集團農(nóng)林科學研究所,甘肅 景泰 730400;4.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藜麥(Chenopodium quinoa)原產(chǎn)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區(qū),在當?shù)丶河屑s7 000年的栽培歷史[1]。由于其營養(yǎng)豐富,食用價值高,植株在自然肥力低的情況下仍能生長良好,因此被譽為未來最具潛力的農(nóng)作物之一[2]。藜麥具有耐鹽、耐寒、耐旱、耐貧瘠等生物學特性[3],在惡劣氣候條件下也能產(chǎn)生高蛋白質含量的籽實。近年來,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藜麥在預防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癥等方面具有顯著的功效,尤其是從2000年以后藜麥的營養(yǎng)價值被眾多的營養(yǎng)學家所認可,以藜麥為原料的食品和保健品得到了消費者的熱烈追捧[4]。

        植物根系是吸收水分和礦質元素的主要器官[5],執(zhí)行吸收功能時根系會根據(jù)土壤中水肥的含量和狀態(tài)改變其形態(tài)從而適應植株生長。高等植物根系和其他器官一樣,也存在著發(fā)生發(fā)展到衰老的過程,在個體發(fā)育的后期階段,由于生理原因和外界因素發(fā)生改變,導致死亡的衰退過程。衰老是生物發(fā)展進化過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馮延江[6]在寒地粳稻生長及養(yǎng)分吸收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適量施用氮肥能夠促進根系抗氧化酶相關基因表達,提高水稻根系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可有效延緩根系衰老。有研究表明施肥條件下植物的根冠比、根長、根表面積、根尖數(shù)均顯著高于不施肥處理[7],肥料的配施也極大地提高了根系生物量和粗根細根比[8]。倪瑞軍[9]采用盆栽試驗方法研究了施氮條件下藜麥生理適應機制,發(fā)現(xiàn)在一定范圍內(nèi)施肥根系形態(tài)指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變化,根冠比呈下降趨勢,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物酶等保護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變化,但是變化幅度不同。

        氮素是植物體內(nèi)蛋白質、核酸、葉綠素和一些激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作物的貢獻率達40%~50%[10],被認為是調(diào)控植物生長和產(chǎn)量形成的首要因素[11],有研究表明同一植物在不同生育階段對氮素的含量和形態(tài)(如銨態(tài)氮和硝態(tài)氮的區(qū)別)要求不同,即需肥不同[12]。豆科植物僅苗期要求適當?shù)牡撕蟾鲂纬煽晒痰?3],主要要求磷肥和鉀肥。玉米一般在拔節(jié)至抽雄對氮、鉀肥要求量約占一生中的70%[14]。懷菊花植株在生根前吸氮量不多,生根后則急劇增加[15]。王夢苒等[16]研究表明:延胡索的幼苗期至花期末是地上部養(yǎng)分吸收迅速階段,于花期末達到峰值;初花期至膨大期是地下部對養(yǎng)分吸收高峰期;并建議在前期將全部有機肥和磷肥投入土壤中;氮肥和鉀肥可以在前期投入總量的40%~50%,其余的后期追施,以保證延胡索正常生長,并達到高產(chǎn)目的。魏玉明等[17]的研究表明了藜麥各生育時期不同器官間營養(yǎng)成分轉運差異較大,總體表現(xiàn)為成熟期>開花期>灌漿期>苗期。張建青等[18]研究了施肥水平對藜麥產(chǎn)量的影響,發(fā)現(xiàn)藜麥產(chǎn)量的增加和施肥量、施肥配比有很大關系。故探究作物生長各階段的施肥比例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具有重要意義,解決基追比的問題對農(nóng)業(yè)實踐活動具有指導作用。

        施用氮肥可以使作物得到良好生長,但是施用氮肥過多會使作物晚熟、易倒伏,從而造成減產(chǎn)[19]。有研究發(fā)現(xiàn),藜麥籽實產(chǎn)量并不一定隨氮肥施用比例上升而上升,有時反而會下降,據(jù)Erley等[20]報道,在德國南部施用氮肥(N 0?80?120kg/hm2)的條件下,藜麥產(chǎn)量對施用氮肥的反應明顯,氮肥施用量N 120kg/hm2時,藜麥產(chǎn)量最高,為3 500kg/hm2。施用氮肥不僅可以提高產(chǎn)量,還可以增加籽實蛋白質含量[21]?合理的施肥措施,影響根系從而控制個體和群體的發(fā)育,進而能夠推遲衰老的啟動期和延緩衰老進程,最終達到高產(chǎn)目的。近年來國內(nèi)對于藜麥的相關研究不斷增加,但由于藜麥在國內(nèi)種植較晚,多數(shù)集中在藜麥的品種選育、種植模式、種植密度、器官間營養(yǎng)的轉運等方面[22],在水分管理和肥料利用方面缺少系統(tǒng)的研究報道,尤其是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對根系的影響研究較少。本試驗通過探究滴灌模式下藜麥根系生理代謝狀況、根系形態(tài)發(fā)育、農(nóng)藝性狀、產(chǎn)量對不同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的響應,旨在為本地區(qū)藜麥生長、生產(chǎn)過程中氮肥的有效利用和藜麥的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提供技術支撐和理論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藜麥品種為“條黎1號”,由甘肅條山集團農(nóng)林科學研究所提供?供試肥料為尿素(N 46%)? 過 磷 酸 鈣(P2O516%), 硫 酸 鉀(K2O 50%)?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甘肅省景泰縣條山農(nóng)場,近10年平均降水量185.6 mm,試驗田為砂壤土,種植前五點法取土樣采集0~30 cm土壤測定養(yǎng)分狀況[23]:堿解氮34.65 mg/kg,有效磷19.04 mg/kg,速效鉀154.55 mg/kg。試驗地前茬為玉米,使用滴灌系統(tǒng)進行灌溉和肥料追施。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10個處理,隨機區(qū)組設計,重復3次,小區(qū)面積90 m2,播種密度111 150株/hm2。處理1為不施肥(CK);處理2~ 10(其中處理3為常規(guī)施肥,施N、P2O5、K2O分別為30、22.95、55.5kg/hm2)將22.95kg/hm2磷肥、55.50kg/hm2鉀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并設3個氮肥水平,分別為30、60、90kg/hm2,每個施氮水平各設2∶1、1∶1和1∶2 3個基追比。試驗于2017年5月3日播種,5月10日開始出苗,出苗后每15 d施追肥一次,不同追肥分4次施入,全生育期95 d。灌溉水源為黃河提灌水,全生育期滴灌15次,滴水量3 000 m3/hm2。在 7月 19日 10∶00~ 10∶50取藜麥根系作為試驗材料,將根系用蒸餾水沖洗干凈,吸水紙吸干后測定各項生理指標;于收獲期(8月5日)前一周測定株高、莖粗、穗長等農(nóng)藝性狀指標,收獲時測單株重和小區(qū)產(chǎn)量。

        表1 氮肥施用量(N)及基追比

        1.4 測定項目與方法

        1.4.1 根系含水量和根系活力

        根系含水量采用稱重法測定;根系活力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24]測定。

        1.4.2 生物量和根冠比

        將藜麥用去離子水洗凈,用吸水紙擦干,用剪刀將其剪成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分別用托盤天平稱量測定,稱出地上和地下的鮮重;然后將植株裝入牛皮紙袋,105℃殺青0.5 h后,75℃烘干48 h至恒重,稱出各部分干重。

        根冠比=植株的根干重/地上部干重。

        1.4.3 根系超氧陰離子產(chǎn)生速率和丙二醛含量

        超氧陰離子(O2·-)產(chǎn)生速率測定采用羥胺氧化法[25]。丙二醛(MDA)含量測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26]。

        1.4.4 根系抗氧化酶活性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光照核黃素體系,氮藍四唑(NBT)光還原法[24]測定;過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愈創(chuàng)木酚法[26]測定;過氧化氫酶(CAT)活性采用紫外法[23]測定。

        1.4.5 根系形態(tài)特征

        收獲時完整的挖出藜麥植株根系,先用自來水沖洗2~3次,再用蒸餾水沖洗2次,用濾紙擦干表面水分,用數(shù)字化掃描儀Espon scanner對各處理的根系分別進行掃描,掃描完成后運用Win-RHIZO 2008a根系圖像分析軟件對掃描后的根系圖像進行形態(tài)指標的分析。根系掃描后的數(shù)量、根長、根表面積、直徑以及體積可以通過圖片分析直接獲得[27]。

        1.4.6 農(nóng)藝性狀

        株高、莖粗及穗長測定:每小區(qū)標記5株測定植株高度、基徑和穗長;株高為植株莖最高部位距土面的高度,用直尺測量;基徑以植株與土面的交界處地上莖直徑代表,用游標卡尺測量;單株重測定:收獲時每小區(qū)選取代表性的10株進行單株重的測定,用電子天平稱量;產(chǎn)量測定:收獲后每小區(qū)單收計產(chǎn)。

        1.5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Excel 2013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和繪圖,數(shù)據(jù)用“平均值±標準誤”表示,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取P<0.05為顯著差異,各項指標測定重復3~5次。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對藜麥根系含水量、根系活力的影響

        由圖1A可知根系含水量僅在30kg/hm2施氮量下1∶2基追比條件與90kg/hm2施氮量下1∶2基追比條件之間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各處理與對照之間無顯著性差異。不同施氮量及不同基追比對根系活力具有顯著影響,根系活力表現(xiàn)為在30kg/hm2施氮量下1∶1基追比顯著低于1∶2和2∶1基追比;在60kg/hm2施氮量下2∶1基追比顯著高于1∶2和1∶1基追比,即在此施氮量條件下高的基肥比例提高了根系活力;在90kg/hm2施氮量下根系活力表現(xiàn)出基追比 1∶2>1∶1>2∶1的趨勢,即在施氮量較高的條件下,基肥比例越高則根系活力越低。90kg/hm2施氮量下1∶2基追比和60kg/hm2施氮量下2∶1基追比根系活力最高(圖1B)。

        圖1 不同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對藜麥幼苗根系含水量、根系活力的影響

        2.2 不同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對藜麥根系干物質積累和根冠比的影響

        由表2可知,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藜麥的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均在施氮量60kg/hm2基追比為1∶2下達到最大值,分別比不施氮處理(CK)提高了95.40%、54.33%。根冠比整體呈降低的趨勢,在施氮量90kg/hm2基追比為1∶1下陡然增大為0.219,但小于不施氮(CK)處理;不施氮處理的根冠比大于C2~C9施氮處理,說明施氮對藜麥地上部分的增加效應更明顯,對地下部的促進作用小于對地上部的促進作用。

        表2 不同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對藜麥干物質積累和根冠比的影響

        2.3 不同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對藜麥根系產(chǎn)生速率和MDA含量的影響

        由圖2A可知,在30 和60kg/hm2施氮量下根系O2·-產(chǎn)生速率在各基追比之間均未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且都顯著低于對照C1處理;在90kg/hm2施氮量下根系O2·-產(chǎn)生速率表現(xiàn)為2∶1基追比高于1∶2和1∶1基追比。不施氮C1處理的根系O2·-產(chǎn)生速率顯著高于其他各處理(90kg/hm2施氮量下2∶1基追比除外),即施氮削弱了活性氧的積累。從圖2B可以看出,根系 MDA含量在60和90kg/hm2施氮量的各基追比條件下均顯著低于對照;在30kg/hm2施氮量下表現(xiàn)出1∶2基追比條件顯著低于1∶1和2∶1基追比條件,在60kg/hm2施氮量下表現(xiàn)出2∶1基追比高于1∶1和1∶2基追比;在90kg/hm2施氮量下表現(xiàn)出1∶2<1∶1<2∶1 基追比的趨勢,高氮(90kg/hm2)高基肥比例(2∶1)條件MDA含量最高,發(fā)揮根系活性氧清除功能的SOD活性降低,造成根系活性氧代謝紊亂,活性氧積累。

        圖2 不同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對藜麥根系O2·-產(chǎn)生速率和MDA含量的影響

        2.4 不同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對藜麥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

        由圖3A可知,根系SOD活性在各處理間表現(xiàn)出顯著性差異(P<0.05),根系SOD活性在30kg/hm2施氮量下1∶1基追比處理顯著高于1∶2和2∶1基追比處理;在 60kg/hm2施氮量下表現(xiàn)出 1∶2>2∶1>1∶1基追比的趨勢;在90kg/hm2施氮量下則表現(xiàn)出1∶1>1∶2>2∶1基追比的趨勢,即在高氮高基肥比例條件造成發(fā)揮根系活性氧清除功能的SOD活性下降。對照的根系SOD活性低于30kg/hm2施氮量下的1∶1基追比處理,但高于60kg/hm2施氮量下的2∶1和1∶1基追比、90kg/hm2施氮量下的3個基追比處理。根系POD活性在各施氮量下均表現(xiàn)出1∶2基追比處理最低的趨勢,同時1∶1和2∶1基追比之間無顯著差異;在60和90kg/hm2施氮量的各基追比條件下的根系POD活性均顯著低于對照(圖3B)。根系CAT活性在各施氮量下均表現(xiàn)出1∶2基追比處理最低的現(xiàn)象;在60 和90kg/hm2施氮量下均表現(xiàn)出 2∶1>1∶1>1∶2的現(xiàn)象,即基肥比例越高CAT活性越高,在30kg/hm2施氮量下則表現(xiàn)為 1∶1>2∶1>1∶2。在 30 和 60kg/hm2施氮量的各基追比條件下的根系CAT活性均顯著低于對照(圖3C)。整體而言,60kg/hm2施氮量的抗氧化酶活性較低。

        圖3 不同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對藜麥根系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

        根系可溶性糖含量表現(xiàn)為不施氮處理顯著高于施氮處理;在30kg/hm2施氮量的表現(xiàn)為1∶1基追比顯著高于1∶2和2∶1基追比處理,在60kg/hm2施氮量下表現(xiàn)為2∶1>1∶1>1∶2基追比;在 90kg/hm2施氮量下表現(xiàn)為 1∶2>1∶1>2∶1(圖 3D)。

        2.5 不同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對藜麥根系形態(tài)特征的影響

        由圖4可知,藜麥根系總長度在60和90kg/hm2施氮量下均表現(xiàn)出 2∶1>1∶2>1∶1基追比處理的趨勢,即在高氮低追肥比例條件促進了根系的延伸;60kg/hm2施氮量的藜麥根系總根長整體上高于30kg/hm2施氮量。整體來看,60kg/hm2施氮量的藜麥根系表面積高于其他處理,60kg/hm2施氮量的1∶1和1∶2基追比的根表面積最高,30kg/hm2施氮量的1∶2和2∶1基追比、60kg/hm2施氮量的2∶1基追比、90kg/hm2施氮量的3個基追比與對照之間均未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根直徑和根體積表現(xiàn)較為相似的規(guī)律,在30kg/hm2施氮量下表現(xiàn)出 2∶1>1∶2>1∶1 基追比處理的趨勢;60kg/hm2施氮量下表現(xiàn)出 1∶1>1∶2>2∶1 基追比處理的趨勢;90kg/hm2施氮量下表現(xiàn)出 1∶1>2∶1>1∶2基追比處理的趨勢,并且60kg/hm2施氮量的根直徑和根體積整體高于其他處理。在30和90kg/hm2施氮量下1∶2基追比的根尖數(shù)均高于1∶1和2∶1,即在低氮和高氮水平下高追肥均增加了細根的數(shù)目;在60kg/hm2施氮量下1∶2基追比的根尖數(shù)低于1∶1和 2∶1。

        圖4 不同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對藜麥根系形態(tài)特征的影響

        由表3可知,在2∶1基追比條件下施氮量與藜麥總根長呈極顯著正相關,與根體積呈顯著負相關,與根直徑呈極顯著負相關;總根長與根表面積、根尖數(shù)呈顯著正相關,與根直徑呈極顯著負相關,與根體積呈顯著負相關;根直徑與根體積呈極顯著正相關。在1∶1基追比條件下施氮量與根表面積、體積、直徑、根尖數(shù)之間均呈正相關;根表面積與根直徑之間呈顯著正相關,與根體積之間呈極顯著性正相關;根直徑與根體積呈顯著正相關。在1∶2基追比條件下施氮量與表面積、體積、直徑之間均呈負相關,即適當減少基肥增加追肥促進了根系延伸和根尖生長;根表面積與根直徑呈顯著正相關,與根體積呈極顯著正相關,但與根尖數(shù)呈極顯著負相關;根直徑與根體積呈極顯著正相關,但與根尖數(shù)呈極顯著負相關;根體積與根尖數(shù)呈極顯著負相關。

        表3 不同基追比條件下施氮量與根系形態(tài)指標相關性分析

        由表4可知,在低氮施用量條件下,基追比與根直徑呈顯著正相關,與根尖數(shù)、總根長呈顯著負相關。表面積與根體積呈顯著正相關。在中氮施用量條件下,基追比與根表面積呈極顯著負相關,與體積呈顯著負相關;總根長與根直徑呈極顯著負相關,根體積與根表面積呈顯著正相關,與根直徑呈極顯著正相關。在高氮施用量條件下,基追比與根表面積呈顯著正相關,根尖數(shù)與根直徑呈顯著負相關。注:*、**分別表示0.05水平顯著相關、0.01水平極顯著相關。下同。

        表4 不同施氮量條件下基追比與根系形態(tài)指標相關性分析

        2.6 不同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對藜麥植株生長發(fā)育和藜麥產(chǎn)量的影響

        由表5可知,藜麥株高整體上表現(xiàn)出90kg/hm2施氮量低于其他各處理的趨勢,以對照最高,在施氮處理中30kg/hm2施氮量的1∶2基追比條件下為最高。莖粗整體上表現(xiàn)出60kg/hm2施氮量高于其他各處理的趨勢,在施氮處理中60kg/hm2施氮量的1∶1基追比條件下最高,為16.1 mm。穗長整體表現(xiàn)為施氮高于不施氮,在60kg/hm2施氮量下表現(xiàn)為 1∶2>2∶1>1∶1 的趨勢。

        表5 不同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對藜麥植株生長發(fā)育的影響

        由圖5可知,在60kg/hm2施氮量條件下的產(chǎn)量和單株重均整體上高于其他處理,并且2∶1、1∶1和1∶2基追比分別較不施肥增產(chǎn)74.6%、40.3%和86.8%。由圖5和表4可知,施氮60kg/hm2基追比為1∶2的處理表現(xiàn)最好,株高適中,莖稈較粗壯,單株重量最大。

        圖5 不同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對藜麥產(chǎn)量的影響

        3 討論

        根系是植物物質吸收的基礎,最早最直接地感受到土壤溶液濃度變化,從而對水肥吸收作出迅速反應的器官,其含水量的變化將直接影響植株水分在不同器官間的運輸、蒸騰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過程。在本試驗中研究發(fā)現(xiàn),各處理的根系含水量整體上差異不明顯,可能與根系最早地感受到土壤水分含量的變化而進行調(diào)節(jié)有關。根系活力是根系的吸收運輸能力、合成分解能力、氧化還原能力等代謝活性的綜合體現(xiàn),能反映植物根系的生長發(fā)育狀況及其與土壤水分及其環(huán)境之間的反饋調(diào)節(jié)關系。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在60kg/hm2施氮量條件下高的基肥比例提高了根系活力,在施氮量較高(90kg/hm2)的條件下,根系活力表現(xiàn)出1∶2>1∶1>2∶1 基追比的趨勢。這與李春喜等[28]對小麥氮肥基追比的研究結果類似,可能是由于基肥比例越高易造成燒苗,同時追肥比例越低,可供根系吸收的氮素越少,從而使得根系活力越低。不同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對作物生長基礎營養(yǎng)供給不同,因而對作物整體及根系的生長發(fā)育、地上部和地下部產(chǎn)量、根冠比等影響也不同[29],適量的氮素供應能促進作物根、蘗、莖、葉等營養(yǎng)器官生長發(fā)育和協(xié)調(diào)群體發(fā)展[30]。本研究表明藜麥產(chǎn)量對不同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的響應表現(xiàn)為先增高后降低,根冠比與產(chǎn)量呈現(xiàn)負相關,適量的增施氮肥及適宜的基追比例可明顯促進根和地上部分的干物質積累,且施氮量對藜麥地上部產(chǎn)量比地下部產(chǎn)量的增加有更加顯著的效應。施氮量對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質積累的變化規(guī)律相似,皆呈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氮肥供應過多容易造成植物奢侈吸收,增產(chǎn)幅度與效益下降。藜麥地上部分在施氮60kg/hm2追肥比例為1∶2的條件下干物質積累最大,且根冠比最小,此時根系將更多的養(yǎng)分向上輸送,滿足地上部分的生長,有利于提高藜麥籽粒的產(chǎn)量。

        超氧陰離子(O2·-)是常見的活性氧自由基(ROS),當植物受到脅迫時,清除系統(tǒng)無法及時清除多余的ROS,導致清除失衡會對植物造成傷害[31]。MDA是生物膜質過氧化強度和酶系統(tǒng)受傷害程度的重要指標,MDA積累越多,組織受傷害越重[32]?本研究表明在30 和60kg/hm2施氮量下根系超氧陰離子產(chǎn)生速率都顯著低于對照,即這兩種施氮量對應的土壤溶液濃度更適宜于藜麥的根系代謝,根系細胞的水勢有利于植株吸收功能的發(fā)揮;但高氮(90kg/hm2)高基肥比例(2∶1)條件時造成根系活性氧代謝紊亂,活性氧積累。在60 和90kg/hm2施氮量的各基追比條件下的根系MDA含量均顯著低于對照C1;在90kg/hm2施氮量下根系 MDA 含量表現(xiàn)出 1∶2<1∶1<2∶1基追比的趨勢,即隨著基肥比例升高,活性氧的積累量增加,這與根系活力降低相對應。從Jiang等[33]對小麥葉片的研究中可以發(fā)現(xiàn)相似規(guī)律,追施氮肥對葉片MDA的積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緩解膜脂過氧化,有助于維持生長后期葉片的細胞代謝,延長葉片功能期。

        SOD、POD和CAT等組成的抗氧化系統(tǒng)是植物的重要保護機制,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可清除或減少自由基和過氧化物,有利于緩解植物的過氧化傷害,但其對植物的保護作用有一定的范圍限制[34-35]。本文的研究表明在高氮(90kg/hm2)高基肥比例(2∶1)時,造成發(fā)揮根系活性氧清除功能的SOD活性降低;根系POD活性和CAT活性在各施氮量下均表現(xiàn)出低基肥高追肥的基追比時最低的現(xiàn)象。這與張倩[11]對小麥頂三葉抗氧化酶的研究結果一致,CAT、POD活性均隨著氮肥追施比例的增大而增大,60kg/hm2施氮量的抗氧化酶活性較低,即相對應的活性氧積累量較少,是針對活性氧代謝較為適宜的施氮量。1∶2基追比下基肥比例低,將更多的氮素分配于藜麥生長的各個階段,特別是莖快速生長的蛋白質快速生成的階段。

        根系長度、體積、表面積及根尖數(shù)是反映根系發(fā)育好壞的主要形態(tài)指標[36-37]?,F(xiàn)有研究表明,為適應土壤中養(yǎng)分資源供應不均勻,植物根系及根際過程往往表現(xiàn)出較強的可塑性反應[38]。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高氮(60 和 90kg/hm2)低追肥比例(2∶1)條件促進了藜麥根系的延伸;60kg/hm2施氮量的藜麥根系總根長和根系表面積整體上高于30kg/hm2施氮量。60kg/hm2施氮量的根直徑和根體積整體高于其他處理。說明一定范圍內(nèi)提高施氮水平可促進根系生長,而施氮過量則會導致氮素供過于求[39],無法為植株吸收利用,甚至阻礙作物生長。藜麥根尖數(shù)、根直徑和根系體積增加擴大了淺層的根系與土壤的接觸面積以促進生長。在低氮(30kg/hm2)和高氮(90kg/hm2)水平下低追肥比(1∶2)均增加了細根的數(shù)目,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有所差別,低氮情況下低的氮素供應迫使植株產(chǎn)生更多的細根吸收氮素營養(yǎng),而高氮條件下土壤溶液濃度成為促根的重要原因;在60kg/hm2施氮量下1∶2基追比的根尖數(shù)低于1∶1和2∶1,可能是因為在此條件下植株將更多的代謝能量用在了提高根系的表面積和體積從而增加根系的吸收能力。

        藜麥的產(chǎn)量形成與植株生長發(fā)育緊密相關[40]。本研究發(fā)現(xiàn)藜麥植株的株高、莖粗、穗長等對藜麥的經(jīng)濟產(chǎn)量均具有促進作用。在30kg/hm2施氮量的1∶2基追比條件下株高為最高,但對藜麥而言,過高的株高不僅消耗同化產(chǎn)物,而且易造成倒伏;過低的株高影響生育后期光合產(chǎn)物向籽粒轉移的量。施氮60kg/hm2,基追比為1∶2的處理綜合經(jīng)濟性狀最好;對照的株高過大,徒長了莖稈和枝葉,導致其單株產(chǎn)量較低,影響了最終的產(chǎn)量。綜合各處理的經(jīng)濟性狀指標來看,經(jīng)濟性狀的表現(xiàn)優(yōu)劣與產(chǎn)量有很大的關系,尤其穗長、單株重等指標,對藜麥產(chǎn)量的貢獻較大,是促成藜麥產(chǎn)量提高的重要指標。

        本文探究了滴灌模式下藜麥根系生理、農(nóng)藝性狀及同化物的轉運對不同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的響應,結果表明:在60kg/hm2施氮量條件下高的基肥比例提高了根系活力,當基追肥比例為1∶2時地上部分和根的干物質積累最大,且根冠比最小,此時根系將更多的養(yǎng)分向上輸送滿足地上部分的生長,有利于提高藜麥籽粒的產(chǎn)量。整體而言,在60kg/hm2施氮量下根系O2·-產(chǎn)生速率和MDA含量都顯著低于對照;根系抗氧化酶活性較低,即相對應的活性氧積累量較少;低追肥比例(2∶1)條件促進了藜麥根系的延伸;在60kg/hm2施氮量下根系總根長和根系表面積整體上高于30kg/hm2施氮量,根直徑和根體積整體高于其他處理;并且在60kg/hm2施氮量條件下的產(chǎn)量和單株重均整體上高于其他處理,1∶2基追比較不施肥增產(chǎn)最多。

        4 結論

        綜上所述,增施適量氮肥,并根據(jù)藜麥生育階段給予適當比例的追肥,可通過根系生理代謝、根系形態(tài)適應性調(diào)整,同化物的轉運,進而有效減緩土壤溶液濃度與根系細胞滲透勢之間的不適宜造成滲透脅迫帶來藜麥根系的脂質過氧化程度及細胞膜損傷等傷害,促進生長發(fā)育。本研究條件下施氮60kg/hm2,基追比為1∶2的處理為綜合經(jīng)濟性狀最好的處理。

        猜你喜歡
        活性氧氮量施用量
        春大豆施鉬條件下最適氮磷肥施用量研究
        復合微生物菌劑施用量對烤煙產(chǎn)量和質量的影響
        TLR3活化對正常人表皮黑素細胞內(nèi)活性氧簇表達的影響
        檳榔芋不同氮肥施用量試驗
        高、中、低產(chǎn)田水稻適宜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硅酸鈉處理對杏果實活性氧和苯丙烷代謝的影響
        三料磷不同施用量對棉花生長和產(chǎn)量的影響
        O2聯(lián)合CO2氣調(diào)對西蘭花活性氧代謝及保鮮效果的影響
        食品科學(2013年24期)2013-03-11 18:30:53
        活性氧調(diào)節(jié)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菌膜形成
        食品科學(2013年23期)2013-03-11 18:30:05
        不同地力水平下超級稻高產(chǎn)高效適宜施氮量及其機理的研究
        免费观看又色又爽又湿的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高清在线| 九九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av无码一区二区三| 高清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饥渴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av在线入口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性夜夜综合另类| 人妻 日韩 欧美 综合 制服|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亚洲妇女水蜜桃av网网站| 巨臀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线|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片| 国产免费专区| 久久中文字幕久久久久91|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重口另类|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av无码入口国语片| 国产精品九九热|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试看|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女人高潮叫床视频| 欧美韩日亚洲影视在线视频| 成人在线视频亚洲国产| 青青青免费在线视频亚洲视频| 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内谢5j|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一区|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国产午夜久久久婷婷| 蜜臀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av日韩专区|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国产视频毛片|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表情包| 深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久久|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