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
(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神經內科,徐州,221000)
腦血管疾病如今是常見的老年疾病,該病的患病率、致殘率與死亡率非常高。很多腦卒中患者在發(fā)病之前均能夠正常生活,日常生活可自理,并不需要家人的幫助。但患者突發(fā)腦卒中后,生理、生活均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腦卒中后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存在不同程度的殘疾,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的同時,也給患者心理造成了陰影[1]。因此,很多腦卒中患者在發(fā)病后均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而這些心理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生理情況,部分腦卒中患者在抑郁的同時產生了失眠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不利于患者康復[2]。本研究探究分析腦卒中后抑郁伴失眠患者應用舍曲林聯(lián)合認知行為療法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收治的腦卒中后抑郁伴失眠患者10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不同的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2例。對照組中男27例,女25例;年齡45~77歲,平均年齡(61.32±6.37)歲;病程3~11個月,平均病程(7.3±1.1)個月。觀察組中男28例,女24例;年齡48~78歲,平均年齡(63.17±6.76)歲;病程3~5個月,平均病程(9.0±1.4)個月。比較2組腦卒中后抑郁伴失眠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04例患者均經螺旋CT、超聲等影像學確診疾??;104例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的診斷標準[3];104例患者的患HRSD評分>8;PSQI評分>8;患者均在神志清醒狀態(tài)下,自愿參與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既往神經病史者;既往精神病史者;參與研究前服用過抗失眠、抗抑郁藥物者;意識不清、意識障礙者;中途退出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治療+舍曲林治療;常規(guī)治療有降壓、調脂、神經康復、抗凝等治療。舍曲林(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141),口服,初始計量25 mg/d,在兩周內,藥物劑量逐漸增加到100 mg/d,后連續(xù)用藥6周。一共用藥8周。
觀察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治療+舍曲林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常規(guī)治療+舍曲林治療方法同對照組。認知行為治療流程如下:1)認知治療:首先要改變患者對腦卒中、睡眠、抑郁等知識的錯誤認知,其次應該改變患者不合理的態(tài)度與信念。比如告知患者不要自己制定睡眠目標,比如晚上9點鐘必須睡覺,早上7點鐘醒等。同時指導患者不要過分的評估自己的睡眠情況,也不要過于擔心失眠會造成嚴重的損害。通過改變患者對多種知識的負性認知,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自己的疾病,減少患者對自身睡眠的過度擔心與過度關注。2)刺激控制治療:護士應指導患者恢復正常臥床休息,糾正患者對臥床休息的不正確認知。讓患者明白,臥床等于睡眠誘導信號,臥床寓意睡眠。讓患者將所處睡眠環(huán)境與睡眠聯(lián)系在一起。只有患者困倦后,才可讓患者入睡。若患者在15~20 min內成功入睡,則將患者送離病床,指導患者再次困倦,才將患者送上床。不管患者當天晚上的睡眠質量是好是壞,睡眠時間是長是短,只要患者早上正常蘇醒,均要離開臥床。禁止患者在非睡眠時間內,在臥床上進行其他活動。同時,指導患者建立較為穩(wěn)定的睡眠-覺醒計劃,促使患者健康作息。3)睡眠限制治療:限制患者在睡床上的時間,盡可能讓患者在睡床上的時間與所需睡眠時間一致,延長患者的覺醒時間,促進患者快速進入睡眠狀態(tài),從而提高患者的睡眠效率。4)放松訓練:教會患者肌肉放松,并要求患者每天訓練至少1次,從而改善患者的身心紊亂狀態(tài),促進睡眠。
1.5 觀察指標 觀察2組腦卒中后抑郁伴失眠有關評分:1)HRSD評分,應用漢密頓抑郁量表[4]在患者治療前后評估,內含24個項目,患者的評分越高,抑郁情況越嚴重,總分在8分以上則意味著患者存在抑郁情況;2)PSQI評分,在患者治療前后應用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5]測量,總分21分,睡眠質量與測量分值成反比,測量分值越高,睡眠質量越不好。總分>8為睡眠障礙;3)TESS評分,通過不良反應量表[6]采集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數據。
2.1 2組患者的抑郁、睡眠質量指標比較 2組患者治療前,抑郁、睡眠質量2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進行相應治療后,抑郁、睡眠質量2項指標均有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52例患者治療后的抑郁、睡眠兩項指標水平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2組患者的抑郁指標比較分)
表2 2組患者的睡眠質量指標比較分)
表3 2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指標比較分)
2.2 2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指標比較 治療期間,2組患者均產生了不良反應,觀察組52例治療后的不良反應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腦卒中后抑郁在臨床頗為常見,也是最常見的腦卒中并發(fā)癥。多數患者的腦卒中發(fā)生突然,發(fā)病后生活自理能力呈直線下降,因此產生嚴重的抑郁情緒。而抑郁情緒對患者的睡眠質量有一定影響,患者睡眠質量下降的同時,也會加重抑郁情緒,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7]。因此,針對腦卒中后抑郁伴失眠患者,臨床應及時給予有效治療,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促進患者恢復正常睡眠,從而改善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
臨床有較多研究[8-9]顯示,舍曲林可用于治療腦卒中后抑郁伴失眠、腦卒中后抑郁、慢性失眠等疾病。該藥是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能夠通過其特異性作用,降低中樞突觸前膜再攝取受體的功能,從而提高人體突觸間隙5-羥色胺濃度,從而達到治療患者抑郁的目的。但也有研究[10]指出,單純用藥治療腦卒中抑郁,并不能保證患者的依從性,療效并不顯著。
認知行為療法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精神科常用。由專業(yè)醫(yī)護人員開展認知治療,結合患者的病情,循序漸進的進行認知治療,糾正患者對自身疾病、睡眠、抑郁等病理知識的不正確認知,指導患者正確認識睡眠。通過一定的行為干預,能夠讓患者恢復正常作息,恢復正常的睡眠習慣,同時也可以糾正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促使患者逐漸恢復正常睡眠,逐漸提升患者的睡眠質量。降低患者睡前的過分警覺,消除患者的焦慮情緒,讓患者不斷放松自己,逐漸進入睡眠,提升患者的睡眠質量。認知行為療法能夠幫助患者建立睡意-上床-入睡的條件反射,糾正患者睡意-上床-思考-失眠的不良現象。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發(fā)現,聯(lián)合應用舍曲林、認知行為療法,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睡眠質量,而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
由此可見,腦卒中后抑郁伴失眠患者應用舍曲林聯(lián)合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抑郁等情況,效果理想,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