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臘云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外科門診,廣州,510180)
膝骨性關節(jié)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種由于關節(jié)軟骨發(fā)生纖維化、脫失而導致的關節(jié)疾病。KOA在接受治療后需較長時間才能恢復正常,在這個時間段內良好的自我管理行為可促進患者的恢復,然而相關研究顯示[1],KOA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普遍較差,影響患者的恢復。行為轉變理論護理模式是一種基于社會心理學理論的干預模式,根據個體行為特點和需求制定不同的行為轉變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水平,本研究通過對我院收治的部分KOA患者給予行為轉變理論護理模式干預,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間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外科門診接收的KOA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對照組中男7例,女27例,年齡45~71歲,平均年齡(53.98±6.42)歲,病程3~9年,平均病程(5.56±1.33)年。觀察組中男5例,女29例,年齡43~70歲,平均年齡(54.35±6.51)歲,病程4~9年,平均病程(5.84±1.41)年。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均符合《骨關節(jié)炎診治指南》中的相關標準[2];2)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合并有下肢神經性疾病、膝關節(jié)手術史者;2)存在嚴重器質性疾病、惡性腫瘤者;3)過度肥胖者、精神疾病者。
1.4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進行干預,主要包括做好病房管理、叮囑按時服藥、觀察病情變化等基礎護理。觀察組采用行為轉變理論護理模式進行干預,主要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前意向階段:讓患者意識到KOA的危害性,明白自我管理、功能鍛煉等對疾病轉歸的重要性。2)意向階段:讓患者認識到自身存在的部分不良行為。3)準備階段:制定切實可行的行為轉變計劃。4)行動階段:該階段主要輔助患者進行行為轉變。5)維持階段:患者出院后通過電話、網絡視頻等方式與患者進行溝通,并每月上門隨訪。2組患者均干預6個月。
1.5 觀察指標 1)采用慢性病自我管理行為測量量表[3]評估患者干預1個月后、干預6個月后的自我管理行為,量表總分為69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水平越高。2)干預6個月后采用康復積極性評估量表[4]評估患者的康復積極性,滿分50分,評分越高代表患者的康復積極性越高。3)于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采用Lequesne積分[5]評估患者的膝關節(jié)功能,總分為24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的膝關節(jié)功能越差。4)于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采用睡眠質量評分[6]量表評價患者睡眠質量,睡眠質量評分0~3分,得分越高提示睡眠質量越差。
2.1 2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比較 干預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干預1個月后比較,*P<0.05,;與對照組干預6個月后比較,△P<0.05
2.2 2組患者康復積極性比較 干預6個月后,對照組的康復積極性評分為(35.23±5.27)分,觀察組的康復積極性評分為(43.18±6.24)分,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67,P=0.00)。
2.3 2組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睡眠質量比較 干預前,2組患者Lequesne積分、睡眠質量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Lequesne積分、睡眠質量評分均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Lequesne積分、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干預6個月后比較,△P<0.05
目前臨床上通常根據KOA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常用的治療方法有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然而不論采用何種治療方式,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對治療效果均有較大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6個月后,觀察組的自我管理行為評分、康復積極性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Lequesne積分、睡眠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表明采用行為轉變理論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可有效促進患者的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改善患者睡眠質量,這主要是因為觀察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水平更高,進而能有效促進臨床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行為轉變理論護理模式可有效提高KOA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水平和康復積極性,促進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改善患者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