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華
[摘 ? ? ? 要]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帶來了模式融合、工作實效、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新挑戰(zhàn)。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的應對策略包括:一是要促進新舊教育模式的有效融合,二是要掌握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話語權,三是要加強高校黨建工作者隊伍的新媒體應用能力建設。
[關 ?鍵 ?詞]新媒體;高校;學生黨建
“任何技術都傾向于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人類環(huán)境?!薄靶旅襟w”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新型媒體,具有數字化、交互化、即時化的技術優(yōu)勢。縱觀新媒體時代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一方面,新媒體豐富了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內容、方法和載體;另一方面,也對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模式融合、工作實效、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挑戰(zhàn)。
一、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黨員教育管理面臨的困境
1.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新舊模式融合難度加大
相對于以“一支筆、一本書、一堂課”為代表的傳統(tǒng)模式,新媒體技術使得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可以依托紅色主題網站、黨建微信公眾號等載體,創(chuàng)新工作形式,擴大工作輻射面。然而,新媒體也給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如網絡亞文化和網絡謠言的負面影響等。傳統(tǒng)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其優(yōu)勢和特色。概而言之,兩種教育模式均有利有弊,這就要求網絡黨建模式與傳統(tǒng)黨建模式進行結合,不斷拓展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時空邊界和教育實效。然而,一些高校在運用新媒體技術進行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過程中,還存在著技術瓶頸、創(chuàng)意不足、更新乏力等不足,限制了高校學生黨建對新媒體技術的有效融合與掌握。
2.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復雜性日益突出
從新媒體使用和受眾看,大學生無疑是網絡使用黏性較高、網絡浸潤程度較深的群體。高校學生黨員雖然有正確的政治立場和理想信念,但他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yǎng)還不夠深厚,面對網絡空間中的歷史虛無主義社會思潮、網絡輿情惡意炒作以及網絡謠言等負面沖擊,一些學生黨員對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無力批判,甚至出現動搖,加大了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復雜性。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應對策略
1.促進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新舊模式的融合
新媒體時代,學生黨員教育管理與新媒深度結合已成為高校學生黨建的必然趨勢?;诖?,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不僅需要充分運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還要注重保留傳統(tǒng)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中實用、有效的內容與手段,融合形成新的工作體系,如建設網上黨支部、紅色網站等,充分利用微博、論壇、貼吧等網絡虛擬空間,提高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工作質量與效率。
2.掌握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話語權
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工作生命線。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要理直氣壯地開展灌輸,把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一是要組建一支“網絡評論員”隊伍,針對社會熱點與校園熱點問題撰寫網絡文章,對學生黨員和積極分子的思想動態(tài)進行有效引導。其次,還要注重對學生黨員、積極分子等群體的網絡生活開展必要的監(jiān)督與規(guī)范,對學生黨員、積極分子在網絡中的言行進行糾偏與引導,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引導力。
3.加強高校黨建工作隊伍的新媒體應用能力建設
針對高校黨建工作者的工作需要,要以提高其新媒體技術操作能力為重點,開展網絡輿情研判、網絡黨建微信公眾號開發(fā)與建設、微博維護與運營等內容的課程培育,使他們成為高校學生黨建與新媒體方面的復合型人才。此外,還要開展網絡媒介素養(yǎng)的培育,提升他們在網絡輿情研判、重大公共事件、消極社會思潮等方面的批判能力、解讀能力和引導能力,完善并優(yōu)化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加]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何道寬,譯,商務印書館,2000:25.
[2]喻國明.解讀新媒體的幾個關鍵詞[J].廣告大觀,2006(5).
[3]姜勝洪.中國網絡輿情的現狀及引導對策研究[J].理論與現代化,2010(1).
[4]王榮.論儀式教育在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中的運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8).
[5]汪峰.論高校輔導員新媒體形象及其它用[J]. 高校輔導員學刊,2013(2).
作者簡介:徐春華(1969—),女,遼寧遼陽人,沈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高校黨組織建設。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