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秀杰
◆摘 要:正確認識健康的概念,樹立學校體育“健康第一”的新思維、新理念。把握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關系,抓住鍥機,在體育教學中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法,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體育教學;健康;心理健康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的健康觀念日趨完善。三維健康觀的概念也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即“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是一種個體在軀體上、精神上、社會上的完全安寧狀態(tài)?!庇纱丝梢?,作為增進健康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內容、途徑的學校體育教學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過去那種重身體、輕心理的傳統(tǒng)體育教學觀念是不全面的。在當前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怎樣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促進學生身心兩健,是我們體育工作者的一項新課題。為此,我們要大膽在日常體育教學工作中作一些嘗試與探索。
一、調查研究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確定教育目標
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學生心理狀況不同于其他特征,不經(jīng)過細心觀察、深入探究是很難了解的,更不必說進行針對性教育了。調查發(fā)現(xiàn),在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心理健康不良因素主要有:①害怕心理;②逆反心理;③依賴心理;④焦慮心理;⑤孤獨心理;⑥自責心理;⑦過敏心理;⑧沖動心理;⑨反感心理;⑩異性心理。
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生理和心理、體質和學習成績以及不良個性心理等方面的缺陷。通入廣泛細致深入的心理調查,參照學生生理健康的實際,教師才能有效地確定具體教育目標,如發(fā)展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和諧的人際關系;培養(yǎng)健康的學習心理;發(fā)展穩(wěn)定的情緒,提高情緒自控力等。有了目標,就能制定具體的教學方法,并在課堂教學中加以落實。
二、優(yōu)化課堂心理環(huán)境,促進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強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這是優(yōu)化體育課堂心理環(huán)境的前提,課堂心理環(huán)境主要是教師行為的產(chǎn)物。教師心理健康、情緒穩(wěn)定,在教學中能使學生在一種心情平靜、愉快而活潑的氣氛中學習。心理健康的體育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心理修養(yǎng)和師德修養(yǎng),有較強的自我心理調節(jié)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品質,能真誠地接納學生,理解與尊重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健康向上的學習環(huán)境。
2.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是優(yōu)化體育課堂心理環(huán)境的核心。教學既是對師生關系的教學,同時也是對同學關系的教學。在良好的人際關系背景下,師生之間的積極關系所帶來的積極情感,合作支持的態(tài)度和良好的情緒氣氛,都將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由于體育教學的特殊性,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與活動要遠遠多于其它課堂教學,也為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3.設計科學合理有效的場地與器材。體育課大多在室外進行,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所以應在課前畫好場地,放好教具,使之整潔、美觀、富有吸引力。例如在教學前滾翻時,把墊子放成梅花型,讓每兩個學生都能擁有一個“花瓣”,讓學生一到場地,就感到心情舒暢,愉快有趣,渴望快點上課。
三、課堂教法靈活,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1.開發(fā)學習動力系統(tǒng),產(chǎn)生良好心理定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參加學習活動的最大動力。教學中,可通過目標設置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價值追求法等,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學習鍛煉、健身的動機。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從而改變或改善學生的體育態(tài)度,養(yǎng)成體育習慣,產(chǎn)生良性心理定勢。
2.改進教學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體育學習心理。增強學生主體意識,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主體意識有內在需要的趨向,當滿足這種內在需要時,人會產(chǎn)生愉快的體驗。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及學習欲望,啟發(fā)誘導學生多動腦,使學生真正認識到為什么而學?學了有什么用?怎樣學才能學得快學得好?學習中遇到問題和困難怎么辦等等,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和學得會、學得懂、學得愉快。在每節(jié)課準備部分和結束部分可讓學生輪流領做,真正讓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以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更自覺、更認真地上好每節(jié)課,同時通過多次的鍛煉,克服思想上的緊張心理、鍛煉口語表達能力。消除學生閉鎖的心理和緊張的情緒,提高交往能力,增強心理適應能力,使其學習心理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
3.精選教學內容,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要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照顧他們體育興趣,滿足現(xiàn)實的體育需要。盡可能擴大選取范圍,增加一些選項課、專項課、開放式教學課。
四、課后延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課后小結,師生互動交流情感。如下:①設疑法:講課時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課后進行思考;②提問法:通過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讓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去評價、辨別;③暗示法:教師利用心理學原理,讓學生對課堂上自己的表現(xiàn)進行回憶,自己評價;④議論法:教師就課中某一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學生的看法和評價不一樣時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熱烈討論,自己找出正確的答案。
2.利用體育課外活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學校的課外活動有著趣味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學生容易接受,愿意積極參與,同時它不受課堂教學中的時間、空間、形式上的極限,更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五、小結
1.體育教學是促進健康的有效手段。學校體育應堅持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在體育教學中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主動參與,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2.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現(xiàn)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建功立業(yè)的重要條件,體育活動對于促進人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具有積極的影響。在體育教學中應努力尋找教學鍥機,創(chuàng)造教學環(huán)境,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培養(yǎng)成為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健全發(fā)展的人。
3.在體育教學中,加強參與意識和心理健康教育是體現(xiàn)現(xiàn)代健康理念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決不是全部。假如我們片面強調心理健康教育,而忽視身體健康,那將會從一個極點走向另一個極點。所以,正確認識、理解體育與健康的概念以及兩者的關系是至關重要的,也是轉變教學觀念的前提。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2002(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01(7).
[3]孫愛霞.小學體育教學促進心理健康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02(1).
[4]何振強等.體育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J].中國學校體育,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