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
優(yōu)秀古詩詞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資源,優(yōu)美的詩詞、深刻的內涵、高遠的意境、流傳的佳句、精湛的語言,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它濃縮了語言文字的精華,字斟句酌,言簡意賅,言有盡而意無窮,代表了文字表達運用的最高境界。時下小學古詩詞教學愈來愈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但是,由于古詩詞是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不斷積累進化而來的,其表達藝術、遣詞造句形式等方面與現(xiàn)在的語言習慣差別很大。因此,學生理解古詩詞,老師教授古詩詞都會有一定的難度。如何有效地教學古詩詞?下面結合自己教學實踐談談古詩詞教學的幾點體會:
古詩詞是語言文字積累進化的產(chǎn)物,具有很強的歷史背景和時代氣息。不同時代的人,其認識事物的廣度和深度肯定不一樣,所表達出來的思想和情感是不一樣的;同一時代不同的人,其觀察問題的側重點不同,關注度不同,表達出來的思想和情感也是不一樣的;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其心路歷程也不會一樣,所表達出來的思想和情感也可能不一樣。教學時,教師如果不讓學生了解相關的背景資料就照本宣科地講解古詩詞,學生就很難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因此,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相當于找到了打開古詩詞殿堂大門的鑰匙,由此登堂入室,欣賞古詩詞、理解古詩詞就顯得有路可循,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入地解讀詩詞的內容。
古詩詞由于字數(shù)限制,每個字都是精華,古人稱之為“煉字”,即詩中的每個字都是經(jīng)過反復冶煉的,“吹盡黃沙始到金”,詩中字字珠璣,每個字都是黃金。在古詩詞教學中,理解詩意的關鍵就在于把握詩中的關鍵字——詩眼。有的詩歌,詩眼在題目上,初讀時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如《望天門山》中的“望”字;有的詩歌,詩眼卻嵌在全詩的字里行間,需要引領學生走進詩歌細細品味才能體會,如:《夜宿山寺》的“高”字,《楓橋夜泊》的“愁”字,《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喜”字,《示兒》的“悲”字等。在教學古詩時,引導學生緊扣“詩眼”加以體會,能使其更好地進入詩境,感受詩的無窮魅力。
一般說來,古詩詞都是文人墨客對奇山異水、名勝古跡、良辰美景的熱情謳歌,都是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一首好詩即是一幅精美的圖畫,一幅精美的圖畫也即是一首好詩。人們贊美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就是這種境界。根據(jù)古詩詞這一特性,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將詩的境界構造成優(yōu)美的圖畫,以增加學生的感官認識。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惫旁娭肋€在于它的音律美。古詩的特有的韻味讓人讀起來朗朗上口,優(yōu)美動聽,“讀”是古詩教學的一個重點。初讀時要嚴字當頭,字字咬準,要做到南宋朱熹所說的:“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碑斎?,讀古詩與讀其他文體的作品是不一樣的。古詩非常講究押韻,節(jié)奏感非常強,指導學生朗讀時應該滲透一些有關詩歌節(jié)奏方面的知識。
比較教學法是古詩詞教法中的一種,教學中恰到好處地應用,可以讓古詩詞教學大放光彩。教學中可以將同題材或同主題的古詩詞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讓學生通過對比明白詩歌所表達的主題,這比讓學生單獨理解某首詩歌的主題效果要好很多。
如教學三年級的《山行》和《楓橋夜泊》兩首詩中,“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眱墒坠旁娭型瑯佑小八庇小皸鳌?,但卻寄予了作者不同的心情,前者是一份欣喜,教學時可以突出一個“愛”字。前者,我們可以讓學生進入角色想象,“如果此時此刻,你就是作者,在這深秋時節(jié)獨自漫步在山林之中,觀賞這被秋霜打過勝于二月春花的火紅楓葉,你想說些什么?”由此讓學生感受作者對于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的喜愛之情;而后者作者則寄予的是一份憂愁,教學時可以突出一個“愁”字。相傳張繼作此詩是在進京趕考落榜之后,他駕一葉小舟到姑蘇外漂泊途中所寫。
總之,古詩詞承載著大量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思想信息,古詩詞的學習是提高國人的文化認同和人文素養(yǎng)最有效的手段,在小學語文學習階段作用尤為突出。運用多種有效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提高古詩詞教學效率,讓古詩詞教學的課堂妙趣橫生,是我們?yōu)槿藥熣哂肋h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