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早霞
摘要:為了適應國家對教育課程的改革,語文教育也逐漸提出了“雙線組元”這個說法。“雙線組元”講究的是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相結合。在前些年的教育改革中,只是一味地強調人文精神或者語文素養(yǎng),這導致在選課時一些課本的內容只符合一個方面的內容,卻很難讓學生學到全面的知識。但是現(xiàn)在的教育改革,在選擇課文篇目上費了很大的功夫。所以現(xiàn)在課本中的內容選擇是既要考慮到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還要強調立德樹人的要求。并且現(xiàn)在隨著教育發(fā)展的逐步深入,已經(jīng)能很好地將人文精神和語文素養(yǎng)相結合了。人文精神指的是學生在學習語文時對生活的聯(lián)系,還有就是課堂上教師對學生進行和語文有關的提問。語文素養(yǎng)就很直觀的可以理解了,它指的是學習語文的方法技巧還有基本的語文常識。本文就“雙線組元”在名著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問題,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初中名著閱讀;雙線組元;教學方法
“雙線組元”在名著閱讀中運用的時候,就是強調對名著的學習要由淺入深,一邊要感受名著所展現(xiàn)的魅力,一邊還要將名著中體現(xiàn)的情感融入到生活中去。采用“雙線組元”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名著的魅力,遵循語文的教學規(guī)律。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對全面供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極大的作用,讓學生懂得繼承,發(fā)揚,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1 采用由淺入深教學,提高學生對名著的審美能力
學生在學習任何課程時,不會一下子理解的,那就需要教師有耐心的來指導他們,采取雙線組元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兼顧人文精神與語文素養(yǎng),真正的做到兩者互相統(tǒng)一,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語文閱讀的綜合性與實踐性。名著是一種擁有很大魅力的東西,他不僅語言優(yōu)美而且內容異常豐富,這對學生學習要求很高。無論是中國名著還是外國名著,都有它的創(chuàng)造背景,如果學生在學習名著閱讀之前先了解名著所創(chuàng)作的背景,之后再作深入的閱讀,理解文章內容,感受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思想,結合摘抄與積累,進行快速的閱讀,這樣由淺入深的學習會使學生學起名著來更加的得心應手,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適當?shù)恼归_聯(lián)想,充分的將人文精神與語文素養(yǎng)融為一體,更好地領略名著的魅力。
例如,在學習《駱駝祥子》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了解它的創(chuàng)作背景,從背景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祥子所處的這個社會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舊社會,軍閥混戰(zhàn),人民過著貧苦的生活,底層人永無翻身之日,不管怎么努力都不能改變悲慘的命運。了解了這些,再去學習名著內容的時候,學生們就會很容易的理解了為什么這么努力上進、吃苦耐勞的的祥子會有人生的三起三落,為什么這個看起來年輕有為、前途無量的祥子最后會墮落成為自暴自棄、行尸走肉般的末路鬼。等學完作品學生對作品的思想主題也水到渠成地理解得更加深刻了,這是由淺入深的學習,也是人文主題的領會過程。在課后,教師再讓學生把作品感人的地方摘抄下來,品味作品所采用的寫作手法,并說明這些手法使用的效果,這是語文要素的積累。通過具體的名著品讀,真正的實現(xiàn)了語文素養(yǎng)與人文精神的融合,也提高了學生對名著的審美能力。
2 增加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強調人文精神的發(fā)展
課堂不只是教師一個人的課堂,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是由老師跟學生一起完成的,教師可以在上課過程中增加對學生們的提問。并且,教師在提問學生的過程中也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不足。這樣,一方面促進了課堂質量,另一方面也促進了人文精神的發(fā)展。其實最好是可以把課堂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自己講課的過程中感受自己的不足。當然,這也需要教師在一旁的指導傾聽,為學生指出他們的不足。在教學的過程中,隨文滲透,促使學生在不斷的思考中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逐步的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高尚的道德情操,強調學生人文精神的發(fā)展。
例如,學習名著《西游記》時,老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他們思考,比如:文弱斌斌,不會武功沒有本領的唐僧為何要去西天取經(jīng)?孫悟空一個跟斗云就十萬八千里,為何他不帶著師傅直接飛到西天,而要經(jīng)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艱難到達?在三打白骨精中,孫悟空為何冒著被師傅逐出師門的危險也要一次次地打敗妖怪?等等,老師的提問,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不斷地去翻閱作品,從而達到了解作品內容,領悟作品主題的目的。也可以讓學生尋找問題互相問,這樣,在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學生們慢慢地從《西游記》這本書中認識到了作者對黑暗社會的批判,和歌頌孫悟空敢于奮斗,不為強權所屈服的戰(zhàn)斗精神,同時學生在作品閱讀的過程中,也形成了勇往直前的積極樂觀的斗爭精神與美好的品質,人文精神得到了發(fā)展。
3 使用默讀和朗誦相結合,體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的落實
在名著閱讀中,默讀和朗誦都是所必需的語文素養(yǎng)。默讀可以讓學生們快速的了解故事的情節(jié),而朗誦需要添加情感在里邊,一邊朗誦一邊感受名著的情感變化。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要求在名著閱讀中也有所體現(xiàn),朗誦課文時,就要求學生對作品人物的情感掌握得非常到位,需要揣摩每個細膩的情感變化。語文素養(yǎng)強調的是語文與生活的實際聯(lián)系,注重主流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并引導學生更好的掌握自主閱讀的方法,有利于學生的語文閱讀知識體系的構建。
例如,在學習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可以讓學生用默讀的方式看完整部作品,然后選一些經(jīng)典的情節(jié)全班大聲朗讀或者選些同學進行情景再現(xiàn)地邊表演邊朗讀,尤其是能表現(xiàn)保爾身殘志堅的描述,或者是保爾的內心獨白的情節(jié),讓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出來,在不斷的朗讀中,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品質就自然而然地展現(xiàn)了出來,學生受到感染,自己的精神層面也得到升華,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作品的主題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所以默讀和朗讀相結合能讓學生輕松的學好名著。值得注意的是,朗誦時要特別注意跟隨情感的變化而改變語調速度的快慢,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閱讀技巧。學生在朗讀中實現(xiàn)了語文名著閱讀的綜合性與實踐性。
“雙線組元”在語文教學中應用越來越廣泛,促進學生語言交流能力和學習策略都有極大的幫助。名著導讀在初中教學也是一個重要的板塊,學習好名著可以提升學生各個方面的綜合素質,希望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加強學生對名著的學習。
參考文獻:
[1] 王邦民探究式閱讀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學刊,2014(16).
[2] 徐翠梅.淺析語文自主探究閱讀教學[J].語數(shù)外學習(語文教育),2012(12).
(作者單位: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