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怡
摘要:部件教學在漢字教學乃至對外漢語教學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從部件教學進行的意義入手,淺析部件教學的基本方法,并簡要分析現今部件教學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部件教學;對外漢字教學;部件教學應用
漢字是紀錄漢語的符號系統(tǒng),也是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在學習中的難點和重點。除去漢字文化圈內少數國家文字與漢字有相似點,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文字與漢字都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書寫體系。漢字在字形、表音等方面都與其他國家文字有較大差別。漢字可劃分為“筆畫—部件—整字”三個層次,筆畫組成部件,部件構成整字。漢字數量很多,但部件的數量是有限的,所以部件教學是有效的可行的。
一、部件教學的意義
漢字部件教學最早是由張旺熹先生在《從漢字部件到漢字結構》中提出的,張旺熹先生在書中闡述了漢字部件教學的五個意義:“從教學理論上說,部件結構教學貫徹了形象直觀的教學原則,把漢字的基本理論寓于部件結構教學的實踐之中;從學生記憶漢字的角度說,部件結構教學,是化零為整、減輕記憶負荷的有效方法;從教學規(guī)律上說,部件結構教學遵循了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培養(yǎng)扎實的基本功這一原則;從教學實踐的需要來說,部件結構教學為今后漢字教學中的對比、聯系,區(qū)別,為形聲字的教學找到了基本點;最后從漢字教學的長遠目的來說,部件結構教學著眼于學生正確書寫漢字、自學漢字能力的培養(yǎng)?!?/p>
部件教學在漢字教學中有著非常大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漢字是形音義結合的文字,進行漢字部件教學,由小及大對漢字的結構進行拆分、歸類,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漢字的意思,進而掌握漢字。第二,漢字筆畫順序雖然有規(guī)律可循,但對于剛剛接觸漢字的留學生,講解筆畫順序會加重學生的記憶負擔。但筆畫是部件的組成部分,所以在初級階段采用部件教學,能夠減輕學生的記憶難度,更能將漢字部件舉一反三應用到學習漢語的過程中。第三,部件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系統(tǒng)的學習漢字,歸納形近字,加深對形近字的區(qū)別印象。所以,在對外漢字教學中部件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部件教學的應用與方法
(一)初級階段部件教學的應用與方法
在初級階段的漢語課堂上,由于學生的字感還沒有明確建立,對漢字的書寫方式也沒有概念,所以在教學的初級階段應打牢漢字的基礎,更多的讓學生書寫漢字,詳細講解漢字形音義,幫助學生逐漸建立字感。在教學中應先從簡單的獨體字開始,從可以組成漢字的獨體字開始學習,教師應從筆畫書寫順序開始教起,對漢字教學有明確的分類。例如:人、本、子、日、月等字,循序漸進進行教學。在教學進行到一定階段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有意義的部件進行總結,加深學生的印象,例如將含有“氵”的漢字進行歸類,將“江、海、河、湖、流”等字進行歸納,幫助學生記憶。以這種方法幫助學生形成部件意識,在漢字的學習中可以形成一定漢字的書寫規(guī)律意識。
(二)中高級階段部件教學的應用與方法
學生在完成初級課程,進入中高級階段的學習后,已經形成一定的字感,對漢字書寫方式也有了自己的認識,對漢字的學習也不僅僅停留在能夠“會寫、會認、會讀”上面。在這個階段,學生更希望掌握一定學習漢字的方法,可以舉一反三,提高學習的效率。所以在中高級階段部件教學中應當更注重漢字背后的文化教學,也應當幫助學生歸納總結部件的運用規(guī)律,引導學生用更多的方式記憶漢字。教師在教授學生較為復雜的漢字時,可以將漢字拆分成多個部件,并且說出漢字的結構類型,例如:“影”時將其拆分成“日”“京”“彡”三個部件,說明是左右結構,并且讓學生舉出含有這三個部件的字。但這種類型的教學方法隨學生水平提高,使用頻率應越來越低,教師應更多的引導學生自主歸納字形結構,發(fā)現漢字的結構,區(qū)別漢字,組合漢字。對于漢字的歷史和文化,中高級階段也應更多涉及。通過漢字的歷史和文化內容的講解,學生可以將點化成面,學到更多有趣的文化常識和漢字的演變歷史。例如:“國”的繁體書寫方式是“國”,它是由“戈”和“口”兩個部件組成的,其含義是“軍隊”和“人口”的意思,代表國家要有軍隊、人口和邊境。用這樣的方式給學生講述,學生既會認為漢字有趣,也可以學習到關于中國或者漢字的背景文化知識。
三、部件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部件教學雖有一定的進展,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對于部件的拆分程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一個較為復雜的字在教學中,教師應怎么拆,拆到什么程度全依靠教師自己的理解和經驗,缺少標準性。雖然這基本不影響學生對漢字的學習,但教師在教授漢字時,要有整體意識也要有部件意識,不能將部件過于拆分以致加重學生記憶負擔。教師要將部件教學作為減輕學生記憶負擔的一個方法,幫助學生建立結構意識,更深刻的理解漢字。同時,教師也不能只講解漢字的拆分而忽略漢字的組合,要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將組合和拆分兩者有機結合。
其次,部件教學要有針對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來自漢字圈和非漢字圈的學生分開進行教學,漢字圈的學生對漢字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例如日本學生對漢字很熟悉,對組成漢字的部件也有自己的理解,日本學生相較于美國學生書寫漢字就簡單很多。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有側重的對兩者進行分別教學。雖然目前只有很少的學校進行單獨的漢字教學,但可以通過選修課、作業(yè)引導等方式幫助非漢字圈的學生建立漢字字感。且目前教材對部件教學沒有針對性,生詞只是根據課文中出現的順序羅列,極少涉及部件歸類,這就需要教師在一個階段教學后對基本部件的結構位置、使用情況和含義進行總結,幫助學生形成漢字組,克服教材在部件教學上的缺點。
參考文獻:
[1]張旺熹.從漢字部件到漢字結構[J].世界漢語教學,1990(02):112.
[2]耿揚.對外漢字教學中的漢字部件教學[J].北方文學,2018(21):168-169.